分节阅读 411(2 / 2)

水浒逐鹿传 任鸟飞 7910 字 2019-08-02

那时,宋辽争夺北方燕云,借着这个机会,李继迁反宋崛起。

面对这种情况,赵普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

后来,即便赵普死了,赵匡义也一直实施“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方针,也就是停止跟辽国的战争,一心剿灭李继迁。

套用到现在的形势,李衍以为,女子的意思是,让自己跟金国议和,先全力灭掉西夏。

李衍不动声色的说道“哦你是要朕放弃收复燕云吗”

女子想都没想,就摇头道“燕云至关重要,如今的形势又大大有力咱们大中,陛下为收复燕又付出了这么多,所以这燕云是无论如何都得收复的。”

听女子这么说,李衍的神情才变得柔和了一点。

女子又道“不过燕云虽然必须得收复,但未必需要武力收复,陛下也可以通过议和的方式拿回燕云。”

李衍不置可否的问道“金人肯老老实实的将燕云给朕吗”

女子很笃定的说道“金人既然主动前来议和,势必要有拿得出手的条件,而陛下对燕云势在必得,天下皆知,所以,金人拿得出手的条件,很可能就是燕云。”

说到这里,女子淡淡一笑,道“况且,陛下最擅长的不就是边打边谈嘛,金人如果不给,陛下就接着打好了。”

李衍听罢,“哈哈”一笑,道“你还真了解朕”

笑罢,李衍又问道“那你的意思是,朕只要先将金人撵到长城以外,就可以暂时放任金人不管了”

女子点点头,道“辽国之所以强大数百年,那是因为,辽人可以借咱们中原之势,辽人有咱们汉人相助,陛下如果将金人赶到长城以外,用不了多少年,金人必将坐吃山空,然后慢慢没落,陛下只需找一个合适之机,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其灭掉。”

李衍心知,女子之言,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并非一点道理都没有,如果将金人赶到长城以外,是可以先用经济战拖垮金人,然后再收拾金人。

李衍沉吟了少许,又道“那你所说的安内,是教朕先对付西夏吗”

让李衍有些意外的是,女子竟然连想都没想就道“臣妾所说的安内,是先安定大中内部,然后灭了南宋。”

第七百五十七章郑太后求订阅

“灭了南宋”

听到这里,李衍对女子的感观彻底变了,不再将她当成是一个有不良居心的人了。

李衍为甚么会如此

因为持女子这种论调的人,不止女子一个除了女子以外,还有很多,这些人中包括,闻焕章,赵鼎,许贯忠,孙静,萧嘉穗,王伦,陈康伯,等等很多大中重臣。

随着跟西夏结盟、金人来议和,不少人,或是出于对当前局势的分析,或是出于对和平的渴望,请求朝廷跟金人议和。

当然,更多的人,出于对金人的恨,请命中军灭了金国。

而有大局观的一些人,跟女子一样,提出了,收复燕云之后,可以暂时放任金国,然后休养生息,再然后全力灭掉南宋。

在这些人眼中,长城以外的贫瘠之地,有如鸡肋,要与不要,意义不大,而南宋所占的富饶的南方地区和有天下粮仓之称的蜀地才是大中势在必得的。

这些人还提出

首先,南宋隔开了大中的领土,让大中收尾不能相连,长久下去,可能会造成中南半岛脱离大中。

其次,南宋孱弱,内部问题多多,灭南宋比灭金国容易多了。

再次,中宋之间有着无法消除的仇恨李衍霸占了赵宋皇室和宗室的所有女人,让赵氏所有男人都当了王八,这可谓是奇耻大辱,南宋求和,一定是缓兵之计,待南宋解决了其内部问题之后,势必要找大中报仇,即是如此,莫不如先下手为强。

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中原地区虽然也适合耕种,但太看天吃饭了,如果遇到前几年的连年灾荒,那么中原地区,不仅不能自给自足,还需要其它地区支援,而南宋所控制的江南地区和蜀地则完全不存在这种问题,即便是遇到灾年,江南地区和蜀地也一样可以自给自足,并且有大量的盈余,这么说吧,北宋内,赵佶挥霍无度,甚至是往死里败祸,那时又赶上了连年灾荒,可即便是那样,北宋依旧能勉强支撑,这皆是因为有江南地区和蜀地所的源源不断的支持,所以,大中若想安稳,若想拥有万代不败的江山,就必须也要跟北宋一样拥有富饶的江南和天下粮仓蜀地当后盾。

在说了先灭南宋的原因之后,这些人又分析了可以暂时放过金人的原因

一、正像女子所说的这样,辽国之所以强盛,之所以统制了北方数百年,那是因为辽国一直占据着燕云,那是因为有汉人的文明支持,而金人被赶出长城以外,必然慢慢失去汉人的文明,进而退化成茹毛饮血的野人,到那时,只需用经济手段,辅以一袖它手段,像分化,像离间,像挑唆别的草原势力与金人交战,等等,用不了多少年,金国就会走向没落。

二、金人如果退到长城以外,那么大中只需在燕云、平滦营三州驻守十万精锐大军,金人就别想再来中原,进而也就不足为惧,而与之相反的是,长江虽然也是天险,但因为它太过绵长,根本无法全面防守,所以,南宋若想向大中发起进攻,随时都可以威胁大中的边境。

三、金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制有严重问题的金国,矛盾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尖锐,或许到了某一时刻,金国可以不攻而灭。

其实

李衍已经被这种说法说动了。

这里不仅仅有闻焕章等人所说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

例如,这些年来,中军一直南征北战,真是兵老师疲了,得好好休整一番。

例如,虽然有高丽、日本、台湾、甚至是中南地区支持,可中原地区的缺口实在是太大了,高丽、日本、台湾、中南地区绝不可能长久背负这个负担。

再例如,虽然大中占据了中原地区,也平定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但这并没有完陕西地区,宋西军还在抵抗大中的统治,河东地区也有部分金军、部分宋军以及数不清的寇匪在垂死挣扎,还有未来的燕云地区,不说收复的过程,就是收复了以后,也必定会有不少抵抗势力,这些可全都需要时间来平定,更重要的还是平定了之后的治理,那话怎么说来着,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难,河东、河北就不说了,虽然被犁过几次,但毕竟有汉人治理了上千年的底子在,还算好治理,真正难治理的还是燕云,那里可是被胡人占了几百年北宋虽然也治理了几年,可那几年给燕云地区的人带来的只有无尽的恨没有一丁点好印象,所以,大中需要时间好好治理这些地区,否则之前的努力,可就全都白费了。

等等

所以,见女子也是这个论调,李衍对女子放下了戒心。

女子迟疑了一下,解释道“臣妾并非故意摆棋局吸引陛下,然后借机劝说陛下,今日之事,更多的是巧合,臣妾在这里是等皇后娘娘的臣妾知道陛下不喜欢后宫干政。”

李衍看着女子的眼睛,问道“你这棋局是准备给皇后看的”

女子没有否认,道“这两天,臣妾一直在与皇后娘娘探讨此事。”

李衍盯着女子漂亮的杏眼看了一会,悠悠地说道“赵佶如果肯听你的话,北宋可能就不会忘了。”

没错。

李衍已经猜出女子是谁了。

她就是赵佶的皇后、北宋最后一个太后,显肃皇后郑氏,也就是郑太后。

这没甚么难猜的。

李衍的妃子是有数的,她们每一个,李衍闭着眼睛,都认出来。

而李衍唯一一个没见过的,就只有郑太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