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哲此言一出,顿时又炸锅了。
“梁山军已经将金人打退了,汴梁城如何会再被攻破”
“徐秉哲你不得好死,此等缺德之事,你竟然还想干第二次”
“辽东王亲起五十万大军来救援咱们汴梁城,金人怎敢再来侵犯”
“”
徐秉哲事先安排在人群中的人,又纷纷道:“听听他怎么说,看看他能放出甚么屁来”
民众再次慢慢安静下来。
徐秉哲这才说道:“不错,你们得到的消息很准,辽东王的确亲率五十万大军来救援汴梁城了,而且前军已经分到打到卫南和兰考紧挨着汴梁城的一个县了,可没有三五日,梁山军是不可能打到汴梁城下的,在此期间,汴梁城如果被金人攻破了,金人只需半日就能将汴梁城屠戮一空,别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你们还不知道吧,城中的梁山军只有不到两万,而城外的金军却有十几万,梁山军就是再能打,也架不住兵力上有如此巨大的悬殊,所以城破与不破就在旦夕之间。”
这下子,民众全都慌了
徐秉哲又道:“而且,我敢断言,只要天一黑,金人必定会再来攻城,恁地时,可就是决定咱们命运的时候了。”
徐秉哲安插在人群中的人,纷纷大喊:
“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中,我们去帮梁山军守城”
“梁山军如果败了,就再也没有人能保护咱们了,咱们说甚么都不能让梁山军败”
“俺不想再经历一次国破家亡了,这次,俺就是死也要死在城墙上,也要死在跟金人同归于尽当中”
“”
在徐秉哲安插在人群中的人的引领之下,人们全都嚷嚷着要上城墙协助梁山军守城。
在衙门里看到这一幕的李助、唐恪、王时雍,全都是会心一笑,王时雍更是道:“这样的事,交给徐府尹去办,最得力。”
的确。
抛开人品不谈,徐秉哲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就以逼赵氏出汴梁城为例。
为了将赵氏宗族一网打尽,徐秉哲创造了所谓的“五保法”,即“令坊巷五家为保”,实行连带责任制,这谁还敢窝藏赵家人以至于汴梁城中的赵氏宗族无处遁形,凡是和皇族有关的姻戚无一例外地被徐秉哲抓起来送给了金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徐秉哲已经不能回头谁都能保赵氏的江山,唯独他不能。
唐恪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建议李助找徐秉哲帮忙。
跟徐秉哲境况差不多的还有王时雍,在逼赵氏出城一事之上,王时雍出的力不比徐秉哲少。
为保万无一失,李助和唐恪也将王时雍找来共同谋划此事。
按照唐恪的原话:“如今,汴梁城中已经属于无政府的状态,民众已经不信政府了,在此时还能调动民众的,除了君上那样集威望与实力于一身的救世主,恐怕就只有像王时雍和徐秉哲这样的极为有能力的大奸之人。”
在徐秉哲的操控之下,二三十万民众浩浩荡荡的冲城墙而去。
徐秉哲为水泊梁山立下如此大功,王时雍又怎甘落于其后,这是大奸之臣的天性。
见二三十万民众上城墙抗金,再加上梁山军那强大的战力,汴梁城必万无一失,王时雍在心中盘算了一会,然后对李助和唐恪道:“如今,君上登基为天下之主,只剩一个障碍未扫除,王时雍愿为君上将之扫除”
最快更新
第六百四十三章奇取汴梁城十三求订阅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不想,刚刚才打发了金人,汴梁城就又被梁山军所占。
而只要不是赵氏掌权,就都不会放过皇太子赵谌。
只因为,赵谌乃是赵氏的最合法继承人,只要志在赵氏江山,就不会留下他。
这个道理,孙傅非常清楚。
当初,启用郭京那个骗子守城,孙傅就已经错过一次了,后来不得已逼赵氏出城,孙傅又错了一次,如果再保不住赵谌,那孙傅可就是千古昏臣、千古佞臣。
更何况,当初赵桓在出城之时,将皇太子赵谌郑重托付给了孙傅,任命孙傅为太子太傅赵桓在出城前,曾一再嘱咐孙傅,一旦他被金人扣留,希望孙傅能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赵谌,为赵氏宗社留下一丝血脉。
孙傅当时含泪答应。
因此,孙傅现在正在想办法藏匿赵谌。
事实上,自从梁山军潜入汴梁城之时,孙傅就已意识到,必定会有人找他索要朱琏和赵谌。
孙傅正密谋用黄金五千两,制造一个赵谌被杀死的事件,以蒙骗梁山的人和金人。
孙傅计划,派人将赵谌藏匿于民间,然后找来一个貌似赵谌的小孩和两个宦官,将他们杀死,再斩杀十几个死囚,然后对所有人说:宦官偷走皇太子,欲来投军,结果被京城人发现,发生争斗,京城人击杀宦官时误伤皇太子。已率兵平定,将作乱者全部斩杀。
孙傅还打算,如果事情败露,自己就以死当之。
然而,孙傅却找不到做此事之人他陆陆续续找了好几个人,可这些人全都愁眉苦脸,不愿意承办此事。
孙傅抚膺大恸,说:“不想中国无一男子可以委托大事”
就在这时,王时雍主动找上了孙傅,道:“下官愿为太傅解忧,愿为赵氏尽忠。”
目前,汴梁城中,首官就是东京留守孙傅,次官就是王时雍。
对于孙傅的工作,王时雍一直很支持。
就以逼赵氏出城一事来说,此事虽然是王时雍承办的,却是孙傅点头同意的,在孙傅看来,王时雍只是按照他的吩咐办事孙傅原来是准备交出去一部分皇室之人,保存一部分皇室之人,最终目的还是保存赵氏皇统,不想,金人对赵氏的人员组成了如指掌,最后孙傅只能强留朱琏、赵谌、柔嘉公主母子三人。
总之,在孙傅看来,王时雍就是他的左右手,唯他命是从,孙傅甚至准备在自己赴义之后让王时雍来接替他担任东京留守。
这么说吧,孙傅此人,忠是忠,但能力和眼光都很有问题,可以说是比唐恪差远了唐恪早就看出来了,王时雍此人是大奸似忠,而孙傅却一直认为王时雍是大忠似奸。
在对待郭京这个人上也不难看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