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节(1 / 2)

周大丫非常的不高兴。

她一想到除了相貌哪里都比不上自己的李兰兰穿金戴银,还被林秀才体贴,就有种暴躁情绪从心底升出来。

要不是李兰兰,她肯定能磨的娘同意的。

凭什么她李兰兰过的那么好。

“就算是林秀才考上举人,他还得往上考,真有钱了孝顺林婶子还不够,怎么可能给李兰兰买首饰。”

周大丫一口咬定了,接着又带着点得意情绪的,侧了侧身子,露出戴着银耳环的耳朵来。

“何况村里男人也不爱买首饰,像是我这个银耳环,许多人就没有。”

她炫耀这对家里给买的银耳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些人一开始还会羡慕一下,日子长了也有点烦。

谁不知道那是周家婆娘自己带过来的陪嫁,原本是个银镯子,因周大丫性子不好,她娘为了让人家看得起她找个好婆家,特地融了自己的银镯子打了耳环和项链出来。

她这天天炫,天天炫,让这些本来就没首饰的女人们原本没冒出嫉妒不悦来,现在也都已经盛的满满的了。

“天色也不早了,我先到地里去了。”8221228103583127880“36215215438221

“我也是,一道走吧。”

周大丫见自己一把银耳环亮出来人都走了,更加不高兴了。

本来就是,村里谁家女人能像是她这么好福气的。

那个李兰兰,连她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

第二日,林时恒去了一趟县里。

他这段时日抄书抄了不少,但抄书赚的钱还是不够多,从书铺出来,林时恒在街上转了转,转道就去了县衙。

县衙每年都要清账,而清的账那可是堆积了一整年的,需要不少人打着算盘清上许久,是个苦差事。

想必县衙里清账的书吏不介意花上一些银两雇佣人清账。

在赶考之前,还是要先露出些挣钱的本事,安抚了家里亲眷才好。

回去时,已是黄昏。

8221228103583127880“36215215438221

白衣书生嘴角噙着笑,修长手中,拿着两个用来盛放首饰的木盒。

第150章古代农家子(7)

林母这一天心里一直都装着事,不外乎就是小儿子说要到县城里去将抄到的书卖回去,她担心这件事有什么变故。

之前林父还没卧病在床时,林母从来不肯提什么让儿子用他的书生身份挣钱,一方面觉得黄白之物他个读书人不好占,一方面也是担忧他光顾着挣钱,耽误了正经念书。

今儿清晨她才知道,儿子在瞒着她悄悄抄书打算赚钱贴补家用,心里又是暖的不行,又是酸涩。

这要是之前他们没将家中大部分财物都拿出去给不孝顺的老大老二,小儿子哪里会吃这个苦。

他从小到大都只会捧着书看,如今第一次抄书挣钱,会不会被人坑了去?8221228103583127880“362152154382212345426102

因为想要快点见着小儿子,林母今日也没下地,就坐在院子口,时不时心神不宁的站起身往外看,手上有一搭没一搭的缝鞋垫。

与她相比,李兰兰虽然也担心相公,但因为对相公的绝对自信,心就要定一些,她就坐在婆婆旁边,用心的做着手中一件青色长袍。

三年一次的乡试即将到来,到时候林时恒要到省城里面去参加考试,林母担心儿子到外面穿的不好被人看不起,就算是家里艰难,也还是硬着头皮到县里去扯了一块好布料,交给李兰兰要她做件衣服出来。

李兰兰针线活本来就好,如今缝制的又是自家相公的衣物,更是比缝制自己的还要用心几分,一针一线,都缝的严密极又仔细。

林母因为两个儿子不孝顺,如今更是将唯一孝顺的小儿子当做掌中宝,想要讨好她很简单,对她儿子好。

因此李兰兰这用心的样子看在她眼里,简直就是一个超级贤惠的好媳妇。

再想想这媳妇不像是老大老二媳妇那样懒,家里家外一把抓不说,每次她还什么都没说,李兰兰就已经埋头干活了,完全和对面那两个每次干什么事都要被老大老二骂一顿才肯做活的懒婆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心里就更加满意了。

心里想着小儿子,林母心不在焉的在鞋上缝了几下,偏头对着李兰兰和颜悦色道:“兰兰,累了没?要不你先去屋里歇一会吧。”

李兰兰将手上的衣服拿起来抖了抖,笑着摇头:“只是做件衣服,哪里就累了。”

“娘,您喝水吗?我进屋端碗水给你吧?”

别说,林母做这么长时间还真的渴了,见她答应下来,李兰兰小心将衣服放下,进屋去端水。

他们屋子的缺点就是曾经是个大家庭,如今虽然分开了,但其他房要是想看别的房动静,那简直就是一览无余,林母与李兰兰一起坐在门口一整天的事,大房二房留下来的儿媳妇也都看得清楚。

她们可没有自家婆婆那样的好胆气,敢跟林母叫板,因此一直都是埋头做自己的事,只偶尔瞧见几眼林母如何对李兰兰笑,又是如何和颜悦色的对她说话,心底升起些许艳羡来。

大房媳妇与二房媳妇对着自家男人那是好声好气,小心翼翼敬着捧着,对自己儿子也都十分好,偏对儿媳妇,那简直就是恨不得自己躺在床上,什么事都要儿媳妇伺候才好。

她们是晚辈,就算是心里有意见也不好说些什么,还好公公看不惯婆婆这样,隔壁跟三叔住着的奶奶也不客气,一旦这俩冒犯到她了,就直接抓着公公骂。

她们这些小辈其实对分家没那么高兴,就像是之前林母说的,这个家赚钱的大头还是在林父身上,在地里苦哈哈干活,赚多少钱只看老天爷给多少面子,交完税之后基本上只够一家人吃的,还真剩不下多少。

以前没分家的时候,家里偶尔还能吃个鸡蛋,公公钱要是赚得多了,也会去换鱼回来,虽然因为人多吃不了几口鱼肉,吃个鱼汤也好啊。

现在好了,分了家,各家过各家,她们的婆婆又都是个小气的,就算是手里有钱也不肯在吃上多费心,自从分了家,一家人包括她们所出的孩子都还没吃上一口鸡蛋,要不然上次大房家的小孙子也不会远远瞧见三房在吃鸡蛋馋成那样。

年轻的小媳妇不去想林父药钱要多少多少,她们只看到每天隔壁三房吃的都是好菜,如今三叔娶妻,李兰兰进了门,也没有村里之前传的那样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