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0(1 / 2)

明末锦绣 有限无敌 5435 字 2019-03-22

一定要有。

杨朝双膝跪倒说道:“草民杨朝拜见老父母”

“快起来,杨兄弟是泉州的士绅,快快请起”辛自修赶紧双手将杨朝搀扶起来。

杨朝自己知道,虽然自己顶了一个士绅的帽子,但是这个身份完全是拿钱买来的,至于学问那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杨朝起身后将怀中的银元汇票拿了出来,放到辛自修面前说道:“老父母,这是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辛自修笑了笑,挥手让家人将银票拿下去。辛自修是从四品知府,每年的俸禄足足有三千二百银元,虽然没怎么看上这五千银元,但是谁还能嫌钱咬手不是

“杨老弟,以后就不用这么破费了估计你们的活计也要结束了”

杨朝听辛自修这么说大吃一惊,他以为朝廷要加大稽查走私的力度,台湾、金门、厦门这三地可是有三十多万人口,所有粮食都仰仗大陆,如果真的不能运粮了那这些人就要全部饿死。

杨朝心中着急,赶紧站起来问道:“老父母,难道朝廷要海禁了”

辛自修看到杨朝这付模样笑道:“杨老弟,并不是这样。在去年十一月份,盘踞在云南的桂逆朱由榔已被活捉,手下数十万士兵不是死了就是投降。这倒其次,最主要的是朱由榔给皇帝陛下上书自称得位不正,承认皇帝陛下才是大明正统。台湾的郑成功不是奉桂逆为主吗现在他主子都投降了他也快了吧”

杨朝听辛自修这么说才放下心来,可是马上心又提了起来,朱由榔完蛋了那下一个是不是轮到台湾了

杨朝小心翼翼的问道:“老父母,既然桂逆完蛋了,那朝廷是不是要对台湾用兵了”

辛自修笑着说道:“杨老弟说的很对,不管哪个皇帝都绝对不能容许有法外之地。不过杨老弟放心,神武皇帝陛下赏罚分明,当年延平郡王有南京破敌之功,并且为了家国大业,能及时和郑芝龙划清界限,这些皇帝陛下是知道的,正因为这样,所以皇帝陛下才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这就要烦劳杨老弟的了”

杨朝听辛自修这么说才长出一口气,接着拍着胸脯说道:“大人放心,草民和台湾那边有些关系,有什么需要草民办的请大人安排”这倒是杨朝的真心话,这几年福建太平,杨朝手中还有银子,很是过了几年舒心日子,杨朝也不想再回到过去那种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辛自修听杨朝这么说笑道:“这个就要麻烦杨兄弟了,这里有一封信,是本官亲笔所写,请杨兄弟找个机会送过去杨兄弟放心,只要事情办成,依着杨兄弟的功劳,必定能封一个官位,到时候老夫就要称呼杨兄弟为同僚了”

杨朝被辛自修的恭维声叫的飘飘欲仙,这个官职可是对他有绝对的吸引力。当年郑芝龙纵横七海,手下士兵三万多人,战船上千艘。这种实力当朝廷给了他一个五品游击将军的职位后,郑芝龙就屁颠屁颠的去泉州报道了。现在杨朝听要给自己封官,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

杨朝激动的跪在地上说道:“请大人放心,草民一定将书信送到,并且说服郑成功来降”

杨朝说的激动,但是辛自修并没有放到心上,他是一个成熟官僚,自然懂得这种招安大事哪里是一封书信就搞得定的事。不过看到杨朝的积极性这么高,辛自修也不好打击他,只好将他搀扶起来,用语言激励他。

“好,杨兄弟,这是书信,带上就去吧本官在这里等候你的好消息”

杨朝拿着知府大人的书信,兴致冲冲的出了门,回到自己家中马上安排船只,准备去厦门。

郑成功虽然去了台湾,但是他的大部分实力都留在金门厦门二岛,金厦二岛地处海边,风沙极大,尤其是金门岛,面临台湾海峡,凛冽的海风每每掀起沙尘向内地推进,不断吞噬良田。因此,金门岛上的田地含沙量较大,种植水稻的收获不高,自从番薯传入后,岛民大种番薯为食,粮荒稍有缓和。至于厦门岛,虽可种水稻,但因淡水供应有限,岛民多以渔业为生。

金门与厦门之间的厦门湾是一个优良海港。明代初年,朝廷在厦门岛筑军事要塞,驻扎永宁卫的中左所。

厦门港在明末清初的兴起,其实是月港与安平港发展的必然结果。厦门位于泉州与漳州交界之处,距离安平港与月港都很近,而且港口条件远胜于以上二港。因此月港与安平港的发展,必然要导致厦门港的崛起。

厦门港取代月港是在明末。月港最早是作为走私港口而出名的,其实它的航行条件不佳。明代后期,由于九龙江带来的泥沙淤积港口,大船不能直接入港,只能停泊在港口外围,用小船运货入港。

除了港口之外,明代厦门湾周边的城市有泉州府城、漳州府城及同安城,这三座城市都是规模较大的城市,人口众多,也可以说,安平港、月港及厦门港都是为这三座城市服务的。至明末清初,福建沿海的城市受到战争破坏,泉州城在清军控制之下,多次受到郑成功军队的攻击,漳州府曾被郑成功军队围攻,死亡人数据说有十几万。至于同安城,则发生了清军屠城事件,有五万多人死亡。

在延续多年的拉锯战中,所有的城市居民都在寻找可保生命安全的世外桃源,这时厦门岛在郑成功长期控制之下,清军很难来到这里,所以,厦门城成为沿海居民避难的地方,数以万计的人口拥入厦门,使厦门从一个市镇成长为一个重要的城市。

现在的厦门岛上有民众数万,再加上军队、商人、工匠,足足有十多万人。还有金门岛,这里也有郑成功的军队数万人。但是现在这些人并不听郑成功的指挥,驻守这里的守将是郑成功的族兄郑联,也是朱由榔亲封的定远伯。

第八百二十八章澎湖

郑芝龙投靠满清后他的海盗集团就散伙了,同时因为郑芝龙并没有指定接班人,所以原本庞大的郑氏海盗集团分裂成了三帮。得到叔叔郑鸿奎拥护,在安平站住脚的郑成功,还有盘踞浙江外岛的郑芝豹,最后一帮就是占领金门厦门的郑联、郑采兄弟。

所以郑成功并不是接手父亲的家业,而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在郑芝龙投降满清后,郑成功和父亲决裂,带着五十多人逃回安平老家,投奔了叔叔郑鸿奎。

郑成功返回安平以后,他加强了自身力量的积聚,广泛召募文武人才。在他的感召下,原浙江巡抚卢若腾、进士叶翼云、举人陈鼎等相继而来。郑成功对他们礼敬有加,待如上宾,每遇重大事情都征求他们的意见,逐渐形成了一个政治上参与决策,联络各地抗清势力和治理地方的文官幕僚班子。同时凭借他在隆武朝廷内的地位和郑芝龙的旧关系,招集兵将,不断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郑成功的部将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跟随他起兵的少数将领,如洪旭等人;二是福建沿海应募而来的有志之士,如海澄人甘辉、漳浦人蓝登等;三是不愿跟随郑芝龙降清的将领,如施琅、洪习山、黄廷等;四是清朝派驻东南沿海的少数仍怀故国之思的将领领兵来归。

郑成功对于这些不同出身的将领大体上能做到一视同仁,惟才是举。特别是在军事组织上作了精心的改编,防止了将领拥兵自雄、飞扬跋扈的局面。这是他总结了弘光、隆武以来朝廷姑息养奸教训而采取的坚决措施。正是由于建立了极为严格的军事组织和纪律,郑成功才成为一位真正的统帅,而不是虚有其名的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