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8(1 / 2)

明末锦绣 有限无敌 5382 字 2019-03-22

走后顺治又派出汉人大臣,去山西大同和姜壤谈判。姜壤正如济尔哈朗说的那样,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在得知明军打到山东后,立刻对满清敲开了竹杠。姜壤本来只占据大同一线,现在他要永镇山西。

这个条件顺治当然不能答应,但是被孝庄拦下,这都什么时候了皇帝你还搞个人意气在皇太后的强力干预下,满清被迫同意姜壤占据整个山西。姜壤这边解决,驻守山西防备他的瓦克达和李国翰立刻带兵南下河南,会和放弃陕西的满达海、孟乔芳,在河南彰德府这里策应济南的济尔哈朗。

山东这里刚经过顺治七年的刘泽清、李化鲸的叛乱,这次叛乱席卷了山东北方各府,最后满清调集三省会剿,才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参加围剿的有驻防东昌府梅勒章京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保定总兵鲁国男、河南总兵高第、河北总兵孔希贵等部。这些人也被顺治交给济尔哈朗统一调度,现在济尔哈朗所部已经有兵力二十五万人,算上河南满达海、瓦克达、吴三桂等部,一共总兵力达到三十万人之巨,算得上兵强马壮了。

北方的满清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原大战,可是在淮安的朱宏三却在有条不絮的过河。

朱宏三原本定下的计划是趁着满清没反应过来占据济南,然后进军北直隶,但是因为黄河缺水,运河失修,这种突袭作战已经不可能。所以朱宏三深思熟虑决定既然突袭不可能了,那就在中原和满清来一次总体决战,让满清一次将血流光。

既然改变战略,朱宏三也就不着急了,在渡过黄河后,朱宏三在宿迁停留了两个月,用来给满清时间调兵遣将,同时北方的消息经过锦衣卫之手源源不绝的送到朱宏三面前。

当看到满清为了抽调兵力和姜壤达成和谈,将山西全省都交给姜壤后,朱宏三气的大骂姜壤。这几年朱宏三可没亏待姜壤,这也是姜壤在满清眼皮底下能活到现在的主要原因。朱宏三为了支持姜壤,命令锦衣卫尽一切所能支援姜壤,就是朱宏三自己军中的火枪也偷摸运进去二百杆,其他兵器、盔甲无数。现在却弄个如此结果,怎能不让朱宏三生气但是你生气也没办法,朱宏三现在距离山西老远,鞭长莫及啊所以朱宏三准备压下火气,等到将来在找姜壤算账。

当看到满清调集了三十万人马,分两路南下,主力由济尔哈朗带领进驻济南,偏师有多罗郡王满达海带领占据了河南彰德府。这样东西两路人马形成了一条防线,以济南和彰德为两端,大名府和东昌府为中端,将朱宏三的明军堵在了南方。

济尔哈朗不愧是打仗多年的老滑头,他知道明军火器厉害,严重依赖后勤补给。所以牢牢占据这四个坚城,用坚固的城墙抵消明军火器优势,然后利用骑兵在大名府和东昌府骚扰明军的运河补给线,这招实在是狠。现在已经是六月份,再过三个月就要下雪,朱宏三的明军都是南方人,在寒冷天气里根本没有作战经验,到时候自然要退到南方修整,这样就给了满清又一年的喘息时机。

朱宏三看了看地图,满清挑选的决战地点十分理想,正是在河南的豫东平原处。这里上千里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根本无险可守,并且城市还不多,只有几个小县城,是十分理想的骑兵冲锋的地点,看来满清要用他的骑兵优势对付自己的火枪兵。

猜到济尔哈朗的小心思后朱宏三冷笑一声,如果按照以前明军的实力,确实无法对付来如风去无影的骑兵。济尔哈朗和明军在南昌和汉阳打过仗,自然深知明军的弱点。但是济尔哈朗并不知道朱宏三也组建了一只骑兵队伍,并且还拥有一只秘密部队,那就是蒙古轻骑兵的手下败将,西欧重骑兵。

第七百四十八章中原大战2

朱宏三出生在长江以南的武昌,势力的成长在广东,历次的战役中也都是在长江以南打的,骑兵的重要性并没有显现出来。和满清的几次大战中,满清见长的骑射功夫根本没发挥出来就结束战斗了。

在南昌城外,多铎不知道对面的明军战斗力,将朱宏三的新式明军当成了以前那些卫所军,所以大败涂地,在霰弹和密集火枪下死伤惨重。但是多铎最后失败并不是因为兵器不如人,而是地处长江水网地带,失败的溃兵不能很好的组织起来,骑兵的机动性也大打折扣。被明军像赶鸭子一样撵的到处乱跑,最后逼到鄱阳湖边才被海军的炮艇大批的屠杀。

而洪承畴领导的南京之战中,清军也是仗着自己地势熟悉,趁着雨天偷袭明军。结局和多铎差不多,洪承畴只带着几千人逃往扬州。

济尔哈朗的汉阳之战完全败给了海军,但是应为汉阳以北是满清的地盘,所以济尔哈朗失败是失败,军队损失并不大,因为他可以退到海军射程外从容的组织部队。

身为神武集团头头的朱宏三,自然知道自己这几次和满清的对决地势占了很大便宜。如果将来北伐中原,河南和山东可不是水网密集的江南,在开阔的华北大平原上,骑兵往来冲锋,自己的火枪兵防御可能没问题,但是机动力不行,就不能有效歼灭满清的有生力量。如果让这些人活着逃回辽东或者蒙古,那可就麻烦了。朱宏三可不想自己死后留给子孙一个北清。要知道朱元璋留下的北元可是让后世明代皇帝倒了大霉,其中一个皇帝还被北元抓去,朱宏三并不想重蹈覆辙。

在连发火器出现前,对付骑兵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骑兵本身,朱宏三深深的知道这点。所以在夺了李成栋兵权后,立刻就在李成栋两万八千骑兵基础上,组建了自己的骑兵队伍。

朱宏三预想中的骑兵队伍就是拿破仑法国时那种胸甲骑兵,排着紧密的队形、穿着明光闪闪的胸甲、骑着高头大马,这种骑兵才是朱宏三心中理想骑兵形态。

可是随着对明代骑兵的了解,朱宏三深深的失望。中国古代骑兵并不能算上骑兵,只能说是一帮骑马打仗的步兵。蒙古人那种曼古歹战术更是没听说过,就算是这帮土鳖听说过,学也学不过来。因为蒙古人自小就在马背上生长,这种对马匹的熟练程度可不是种田的汉人能学会的。

不过好在朱宏三当时和西班牙人是蜜月期,朱宏三军队中有很多西班牙教官,在听说明国皇帝要组建骑兵,就有一个骑兵上尉冈萨雷斯毛遂自荐来找朱宏三,希望能帮助朱宏三组建欧式骑兵。

当时朱宏三大感兴趣,立刻召见了这个冈萨雷斯大胡子。从他口中朱宏三才了解到,原来胸甲骑兵并不是拿破仑发明的。

胸甲骑兵是装备了胸甲、马刀和火器的骑兵,最早出现在十五世纪后期的欧洲。现在欧洲比较出名的胸甲骑兵是西班牙人的死对头,荷兰人组建的帝国胸甲骑兵。在荷兰独立战争中,荷兰人为了对抗当时欧洲最强大的西班牙方阵,组建了一只使用短火铳的重骑兵。这些骑兵舍弃以前重骑兵那种骑枪,而是使用两把火枪射击敌人,同时将中世纪的重骑兵盔甲简化,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装饰,将重量都用在躯干的防护上。

这只骑兵让西班牙步兵方阵吃了大苦头,在接下来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中,欧洲列强或多或少的都组建了相似的胸甲骑兵队伍。

朱宏三听冈萨雷斯讲完很感兴趣,在朱宏三以为骑兵就是使用冷兵器,利用马匹的速度和重量进行冲锋的兵种,看来欧洲人走出来一条新路。

胸甲骑兵虽然没有以前中世纪骑士防御好,但是也是属于重骑兵的一种,成规模的装备还是十分费钱的,就是以荷兰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也只装备一千一百人胸甲骑兵。后世拿破仑占了大半个欧洲,并且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条件下也只能组建上万人胸甲骑兵,其他骑兵都要用龙骑兵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