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耗钱,一个师的士兵装备万就要花上将近三百万银元,这还不算后期的补给、士兵的俸禄、装备的维护,海军更是费钱的大户,一艘千吨的军舰就要五十万银元,算上火炮人员要一百二十万银元,马先生久为封疆,不会不知道这些事吧”
马济远当然知道军队费钱,不说别的,就是那些军人吃的也太好了,每天都有肉食。在吕宋时马济远对新军的养兵方式提出过建议,但是新军不归他管,他的建议也被朱宏三当成了放屁。
现在马济远听朱宏三说起没钱的原因,心中想道:这些丘八怎能这么娇惯老夫早就和陛下说过,现在知道苦果了吧不过马济远现在可不会说这些话了,新军现在已经形成系统,自己也不是当年那个愣头青,现在在要说减少新军待遇问题立刻得罪全体新军将领,那帮杀才搞不好能在背后打自己黑枪。
马济远想了想对朱宏三说道:“陛下,如果不行可以学习前明的军队,全火器的军队战斗力是强,但是对后勤补给要求太高,不行火器和冷兵器五五装备也行”
朱宏三前世就是一个乡镇拆迁办主任,那里知道工业化的难度,刚组建军队时以为都装备火器,就像电影里那些排队枪毙一样好不威风。可是现实和理想是有差距的,在这个时代依着明朝的生产力绝对不可能达到全军全火器装备。如果朱宏三占了全中国,倾全国之力倒是能供养起十几万近代化军队,可是朱宏三只是占了一个广东省。要不是这几年朱宏三利用简单工业生产出来的白糖和食盐等工业品,运到北方和南直隶进行倾销,再加上占领吕宋抢了西班牙好几百年的积蓄,那里能组建这么大一支军队。
而现在朱宏三占领南直隶、浙江、江西这几个南中国最富庶的省份,地盘倒是大了,可是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搞工业品倾销。以前的工业品倾销造成的是南直隶和浙江大量手工业者破产,廉价的食盐造成淮扬盐场生产成本提高,因为这些海南运来的食盐到了南直隶还是比淮扬盐要便宜一倍以上,这种价格战根本没有法打,直接的后果就是风光几百年的扬州大盐商纷纷破产。社会底层的动荡直接造成满清统治的风雨飘摇,普通民众可不管你那些,以前明朝皇帝在的时候虽然税收的高,但是还能过得下去,可是你们满清来了我们根本没了活路,再加上满清推行愚蠢的剃头令,整个南直隶和浙江闹得这么厉害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前是满清管理南直隶,朱宏三可以不用愁,还可以大卖工业品搞剪刀差剪羊毛,可是现在朱宏三把这个包袱接了,就要搞好社会稳定,除了大批流民要吃饭,最重要的就是稳定社会底层,那些普通的纺织工人、普通的蚕丝养殖户、普通的盐场工人。而搞这些都需要钱,所以朱宏三现在实在没办法只能停下扬州战事,先搞好自己内部再说。不过虽然现在困难很多,但是朱宏三还是对前景很看好,因为自己占领区足有四五千万人口,只要有人就有了一切,朱宏三认为只要给自己五年,不,也许三年,凭着自己手中的五千万人口,一定能碾压满清和朱由榔的。
第五百四十八章教导
谢谢“书友54258184”100元的捧场这几天领导抽调小生去搞扶贫,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原本以为大会开完就没事了,现在看来这三千多块钱不好领啊小生周六周日加了两天班,每天只能用回家的几个小时码字,现在才看到书友的打赏,实在不好意思小生在这谢谢了,你们的鼓励是我写下去的动力,再一次谢谢
马济远听朱宏三说完不能再打下去的理由,他根本不以为然,按照马济远的逻辑现在就应该乘胜追击,根本不给满清一点还手的余地,一口气打到北京才好呢。
当然这只是马济远的一厢情愿,他作为主战派当然想这么干,但是马济远可不是朝中那些坐而论道的清流,他当过地方官,知道一些事情欲速不达,所以今天并没有出言反对朱宏三,而是认可朱宏三说的,只拿下扬州,其他地方以后再说。
看到马济远并没有坚持主战,朱宏三很是欣慰,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就放马济远出去,今天马济远还要赶路,要赶到百里以外的镇江瓜州,主持陆海军协同工作。
马济远走后朱宏三又殿辞了几个官员,今天官员督抚一级的只有马济远,其他的都是三四品的小官,朱宏三对这些人也没什么话说,只是鼓励他们好好工作,造福百姓而已。
朱海跟在朱宏三身边一板一眼的看着,每个官员进来除了要给朱宏三行礼外还要给太子行礼,朱海为了表示尊重读书人都要还半礼,一上午下来也是腰酸腿疼。
朱宏三看了看朱海说道:“怎么样今天知道为君的不容易了吧”
听父皇问自己,朱海赶紧躬身回答:“是的,今天儿臣才知道父皇的不易”
“今天这些不算什么,开朝会的时候才叫热闹,那些臭老九看着人模狗样,动起手来比街上的流氓无赖还要手黑”
朱海以前听起过大臣打架之事,但是自己并没有看到过,今天听父皇说起很是好奇,那些起居八座的阁老也能动手想到这朱海不禁想起自己的二舅马明远,马明远四十多岁正当壮年,并且身高马大,估计打起来一定不能吃亏。
朱宏三看朱海这样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太子,你是不是在想依着你二舅的体格不能吃亏吧”
“回父皇,正是如此”
“哈哈,这你就想错了,市井打架可没什么规矩可言,那个敢下手、敢往要害上招呼,哪个赢面就大。你看佟养甲身材不高吧,还比你二舅长了好几岁,可是老佟混过江湖,打架手段很多,什么下黑脚、扣鼻孔,你二舅在他手下可是吃过不少亏”
朱海听父皇这么讲也很感兴趣,准备要细问,哪知道朱宏三摇摇手说道:“过几天就是年末决算了,你也来看看吧”
上午的工作已经办完,现在已经是中午时分,朱宏三让小太监准备一下就在文华殿开饭。
明代皇帝膳食有定制的,午餐是热菜九种,拼盘冷切六种,汤三种,其他面食、米饭随意。不过这是明初立下的规矩,大概也只有朱元璋和朱棣这些吃过苦的才能这么吃。到了明中期,皇帝的膳食开始奢侈起来。万历、天启年间曾担任翰林院检讨、詹事府少詹事、南京礼部右侍郎的张鼐在其宝日堂杂抄中,曾经抄录了一份万历年间的光禄寺膳单,经考证应为万历三十九年正月的内容,从中可见明末宫中饮食情况之一斑:皇帝的伙食分为乾清宫膳和御膳两种,御膳的标准为:猪肉126斤,驴肉10斤,鹅5只,鸡33只,鹌鹑60个,鸽子10个,熏肉5斤,鸡蛋55个,奶子20斤,面23斤,香油20斤,白糖8斤,黑糖8两,豆粉8斤,芝麻3升,青菉豆3升,盐笋1斤,核桃16斤,绿笋3斤半,面筋20个,豆腐6连,腐衣油豆腐皮2斤,木耳4两,香蕈4两,蘑菇8两,豆菜豆芽12斤,茴香4两,杏仁3两,砂仁1两5钱,花椒2两,胡椒2两,土碱3斤。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天的分量,共需银16两1钱。乾清宫膳的分例则比这多得多,猪肉的用量增至221斤半,面粉增至195斤,香油60斤,其他食品的用量也大幅增加,每日需银24两3钱。皇后的坤宁宫膳份例是:猪肉55斤半两,羊肉、羊肚、肝等折猪肉22斤,鹅5只,鸡10只,猪肚2个,鸡蛋10个,面151斤,香油13斤6两,此外也有白糖、黑糖、奶子、面筋、豆腐、香蕈蘑菇、花椒胡椒、茴香杏仁、核桃红枣、松榛芝麻、赤豆绿豆等等,每日共需银11两5钱。如果宫中有皇太后的膳食和皇帝等同,其他妃、嫔、皇子、公主的伙食原料与皇帝、皇后完全一样,只是用量按等级而减少。张鼐有过详细统计,皇宫里每月只是花在膳食上就要一万一千两白银,这还不算宫里其他一些宫女太监的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