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粮饷供应,再加上南方传来消息,江西、福建新附军反叛,谭泰已经撤到武昌,放弃整个长江以南。豪格看到全国形势如此,再加上也实在没有精力打下去,只好就此止步,率领满、汉军经陕西回京,豪格不知道自己这次回到北京立刻被多尔衮下了大狱,几天以后被秘密处死。
豪格离开后留下王遵坦、李国英等明朝降将驻守四川,兵力非常单薄。分守各地的将领因粮饷不继,加上南明将领的反攻,根本站不住脚,被迫向川北撤退。
在大西军和清军主力转移以后,四川、贵州大部分地区实际上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南明自弘光朝廷以来虽然任命了阁部、总督、巡抚之类的高级官员,大抵仅拥虚名,实权分别掌握在盘踞各地的军阀手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只知互相争权夺利,不能组成一支统一的队伍,利用清军势单力薄的机会收复全川。
这时南方各省重归明朝统治的消息传到四川大小军阀耳中,他们也分不清神武皇帝和永历皇帝有什么不同,但是终归是要找个老大的,大小军阀就在督师大学士王应熊串联下集体效忠永历皇帝,毕竟离着自己近吗。
四川众将领的效忠,再加上大西军孙可望的归附,永历皇帝一时间成为南中国最强大的势力,如果算上广东的神武政权,整个长江以南除了南直隶和浙江,再加上地处长江以南的武昌府,南明已经收复半个中国,很有点和满清划江而治的味道。
而中国北方也不太平,满清入关后大量圈占土地,强迫汉人投充。沦为农奴的汉人不但遭到残酷剥削,从事繁重劳动,而且没有人身自由,更引起大量逃亡。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清廷进一步制定极其残酷的逃人法。逃人法的严厉执行,在满、汉统治阶级内部引起激烈争论。一部分汉族官吏反对严惩窝主的刑律,要求修改逃人法。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满族王公亲贵的利益,态度顽固,坚持逃人法。
在满清圈地运动最为严重的北直隶和山西,大批的农民逃亡,这些农民大部分加入当地的反抗军中,这些反抗军有很多秘密渠道弄来南方精锐的武器,在和满清讨伐军的战斗中互有胜负。在历史中满清在占了江南后依托江南的钱粮,才一点一点将反抗镇压下去。可是现在江西福建的消息传到北方,同时在钱礼德所领导的锦衣卫煽风点火下,北方各省立刻掀起反抗圈地、反击满清运动的新高潮。
就在这时,明末清初又一个四姓家奴姜瓖在山西举起反正义旗。
姜瓖这人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原本是陕西军户,在连年征战中积功升为总兵,不过明末总兵泛滥,姜瓖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人物。接下来在李自成攻占山西后,姜瓖一仗没打就归顺李自成。
如果这时归顺李自成还能讲一点儿良臣择木而栖的大道理,接下来姜瓖所作所为就是汉奸行径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天下震动4
姜瓖原本以为这就改朝换代了,自己还能富贵一生。可是让他大跌眼镜的是李自成在北京没坚持几个月,在一片石被满清八旗和吴三桂的联军杀的大败,紧接着李自成一路大败,最后退到陕西固守潼关。
李自成败出北京后,崇祯十七年四月满清派遣英亲王阿济格率兵追击李自成。知道李自成败退消息的姜瓖率亲信对城中大顺军动手,将大顺军守将柯天相和张天琳杀死。就在姜瓖扑杀起义军首领之后,清军于五月十日兵临大同,姜瓖投降清英亲王阿济格,仍旧委以总兵职务。
南明弘光元年七月姜瓖被叫到北京,由大学士刚林秉承摄政王多尔衮的意旨进行质讯,指责他顺治元年六月初八日上表归顺清廷,七月间却用明朝崇祯年号发给文武官员,又拥戴明朝宗室枣强王,这可是个大罪名。
不过四姓家奴自有化解之道,姜瓖跪在地上解释清军入关之初人心未定,不得不采取一些权宜之计,“原不敢有二心”。刚林又无中生有地斥责他“去年冬英王西征路出大同,你心生疑虑”。刚林骂了他半天,最后才宣布:“你这个家伙犯了很多罪,但是我大清宽仁,摄政王下旨让你功过相抵,往事并不追究。着你仍镇大同,以后好好干”。
其实这是满清一向的政策,那就是除了自己人最信任蒙古人,接着信任在关外就跟随自己的辽东汉人,对入关后投靠自己的这些新附军还是很提防的。本来多尔衮只是想要敲打姜瓖一番,好让他好好干活。可是哪想到姜瓖这个四姓家奴却生出来别样心思。
姜瓖自以为不费清朝一兵一卒,把大同地区拱手献给了清廷,接着又在陕西榆林击败大顺军,不仅功高无赏,反而备受猜疑。他一肚子怨气,但又不得不服软,至此不满的种子在姜瓖心中发芽。这以后的几年里,清廷对陕南、四川用兵,曾多次征发山西的人力、物力,更是加重了官民的负担,这让视山西为禁脔的姜瓖大为不满。
姜瓖降清后,虽然仍旧委以总兵职务,但军权在清将吴惟华手中,并由英亲王阿济格坐镇。清廷对姜瓖始终不予理会,姜瓖依然仍旧没有大权。英亲王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他坐镇大同,借口大同汉人拒绝剃头梳辫,便滥杀无辜,为官不仁。就在姜瓖的不满达到顶点的时候,南方掀起反清新高潮的消息传到山西,这时候阿济格被多尔衮闲置在北京,吴惟华等满汉八旗都调到南方平叛,山西这里成了姜瓖的天下,所以姜瓖在神武元年九月,在山西大同举起义旗,再一次背叛他的主子。姜瓖宣布易服留发,自号为大将军,宣布效忠南明神武皇帝。
当然效忠朱宏三倒不是姜瓖目光远大,实在是他远在山西,只是到江西福建效忠朱宏三,不知道在广西还有个永历皇帝。不过姜瓖错打错着,效忠朱宏三给姜瓖带来了大量的援助。广东的朱宏三就连山东的土匪都给兵器,更别说姜瓖这种占有大片土地的大军阀了。在十月广东的朱宏三接到姜瓖效忠自己的消息后,立刻下旨封姜瓖为代王,世镇山西。这个命令朝中的大臣们纷纷反对,金声桓和李成栋封为郡王已经不妥了,但是这是战时没办法,这次又弄了个亲王,还讲不讲国家的法度
不过朱宏三根本没搭理这帮臭老九,直接下中旨亲封姜瓖为代王。要知道山西离广东十万八千里,要人家挨刀不给好处,这种事朱宏三还干不出来。在封王的同时朱宏三命令北方的锦衣卫尽全力帮助姜瓖,一定要让满清身后这颗钉子多发挥作用。
姜瓖接到神武皇帝的封赏和援助不负众望,这个时候满清占据的北方腹地空虚,正是姜瓖发展的好时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山西全省除了省会太原和少数城池外,差不多都被姜瓖占领,而山西的反清复明运动又迅速波及陕西等西北地区。
从地理位置来看,山西紧靠畿辅,形势的风云突变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心威胁极大。不过,山西距离南明控制的地区相当远,其间又被满清统治区隔断,双方的联络自然比较困难。许多南明史籍都不讲以姜瓖为代表的晋、陕等地的反清复明运动,或者只是在讲时代背景时一带而过,他们心目中的“南明史”是地道的南方拥明势力的历史。然而纵观全局,清初的复明运动并不能局限于南方,姜瓖等人领导的反清决不是一般的兵变或叛乱,而是北方复明势力同清朝的一次大规模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