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芝终于点头。
“吴副将,此番作战任务很是艰巨,你麾下只有三十人,蒙古鞑子有五十人之多,且还有二十五名随从,人数方面是你们的一倍以上,如此的作战没有必胜的保障,我看兵力方面还是需要加强,这样吧,你从我的亲卫之中挑选三十人,服从你的指挥。。。”
李庭芝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吴邵刚是真心感动。
这一次的作战任务,是绝密的行动,朝中定是有人不想蒙古使团抵达京城,所以才会在蒙古使团进入到大宋境内的时候,就采取措施动手,既然如此,那么这一次的动手,朝中指使之人,就不想有任何的消息泄漏,如此不管是皇上询问,还是忽必烈追究,都无法查到真相,之所以要保全蒙古使者郝经的性命,那是以防万一。
执行如此的任务,要么是心腹,要么是随时可以放弃之人。
吴邵刚不可能是朝中某人的心腹,那就只能够是被放弃之人。
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对此番的行动很是熟悉,好像知道一切的部署,这说明李庭芝与朝中的那个人很熟悉,且关系不一般。
推测到了这里,吴邵刚已经知晓此人是谁,那就是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
联想贾似道因为蒙古鞑子的撤离,受到了皇上的赞许和信任,其关心蒙古使团的事宜,也就顺理成章了。
鄂州之战,贾似道派遣使者与忽必烈商谈,一定是答应了某些屈辱的条件,现如今忽必烈派遣使者前来,一方面要兑现这些条件,另外一方面也是稳住大宋朝廷。
贾似道不想自己答应的某些条件败露,最好的办法,就是剿灭蒙古使团。
如此关键的时刻,李庭芝愿意出手相助,这让吴邵刚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少了很多的后顾之忧,依照李庭芝与贾似道之间的关系,吴邵刚一定能够安然过关。
不过此刻的吴邵刚,内心对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催锋军统领张世杰,有了很不好的看法,甚至是仇恨之看法。
此番吴邵刚率领麾下执行任务,是张世杰推荐的,吴邵刚与张世杰之间并无直接的冲突,张世杰为什么这样做。
原因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吴邵刚还不知道。
吴邵刚对着李庭芝抱拳行礼。
“大人之苦心,属下感激不尽,请大人当心,此番属下一定完成作战任务,属下率领的三十个兄弟,都是以一击十的勇士,打败蒙古鞑子不在话下,且真正作战的时候,属下还要认真的筹谋,绝不会贸然的行动,至于说抽调亲卫之事宜,属下觉得没有必要,此举很有可能连累大人,属下是不会做这等事情的。”
李庭芝脸微微有些红,他站起身,绕过了文案,走到了吴邵刚的面前。
“吴副将,很多的事情我能够应对,你却不一定,你的好心我领了,不过派遣亲卫一同行动,我已经确定,你不用推辞,我之亲卫,若是有人敢不服从军令,任由你处置,吴副将,你乃是我朝难得之将才,我有义务替朝廷保全你。。。”
说这番话的时候,李庭芝是真的动了感情。
很快,亲卫队长秦汉进入了书房。
“秦汉,挑选二十名亲卫,跟随吴副将执行作战任务,你也参与其中,你记住,必须绝对服从吴副将之命令,若是敢有违犯,吴副将可带我执行军法,就算是吴副将不忍心下手,我也同样不会客气。”
秦汉看了看李庭芝,转身对着吴邵刚抱拳。
“奉大人之军令,跟随吴副将作战,属下保证,绝对服从吴副将之指挥。”
准备行动异常迅速。
当天夜里,吴邵刚一行做好了全部的准备。
包括吴邵刚和陆秀夫在内的五十二人,全部东门出发,每人两匹战马,配备了充足的弓弩和弓箭,携带了帐篷,从离开建康府城的那一刻,他们就要严守秘密。
当然这个时候,知道真正作战任务的,只有吴邵刚和陆秀夫两人,包括亲卫队长秦汉都不知晓是什么任务。
所有人都穿着黑衣,暂时没有穿着铠甲。
这是为了行动更加的方便,万一众人被发现,也可以借口是商团。
李庭芝一直送到了城门口,看着吴邵刚等人离开,久久站立,不愿离开。
第六十六章故伎重演
景定元年,七月初五,真州。
临时搭建的中军帐里面,陆秀夫、张炳辉、马龙、秦汉、王十三、杜小七和谭麻子等人肃立在左右两侧,看着上首的吴邵刚,根据获取的情报,蒙古使团今日就要进入真州境内。
行动必须要迅速展开,最迟今夜就要动作,蒙古使团同样是配备双马,行军速度很快,若是时间上面稍有耽误,那么蒙古使团就有可能进入到真州城内,那样就不好办了。
文案上面摆着几份文书,这些文书经过了陆秀夫的整理,其内容全部都是有关蒙古使团的情况,其中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一是蒙古使团的兵器配备是很充足的,二是蒙古使团的行进路线是沿着官道,绝不走其他的道路。
这说明蒙古使团所有的行动都是非常谨慎的,他们时刻戒备,压根不相信南宋朝廷会以礼相待,而且他们从官道上大摇大摆的进入到南宋境内,就是想着大肆宣扬,让所有人都能够知晓这个消息。
从获取到的情报来看,行动存在很大的难度。
吴邵刚麾下一共五十二人,其中的陆秀夫是不可能参与作战的,能够投入战斗之中的,也就是五十一人,他们要多付的是武装到牙齿的蒙古使团,且蒙古使团的二十五名随从,关键时刻怕也是能够参与作战的。
如何的进攻,如何的排兵布阵,考验着吴邵刚。
作为此次行动的最高指挥官,吴邵刚没有任何的退路,唯有想方设法彻底剿灭蒙古使团。
商议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几乎所有人的建议都是伏击,对蒙古使团采取突然的打击。
吴邵刚否定了这个建议,突袭的确能够保证作战取得胜利,可是不一定能够保证蒙古使者郝经的安全,若是在混战之中杀死了郝经,那就意味着作战任务的彻底失败,而且采取偷袭的行动,吴邵刚在兵力上面不能够占据优势,也就不敢保证能够全歼蒙古使团,若是战斗过程之中,有人逃离,回到北方去报信,那就会引发很大的事端,按照忽必烈的性格,说不定会倾力进攻大宋。
偷袭是肯定不行的。
看了看已经安静下来的众人,吴邵刚指着地图上面西北的方向,慢慢开口。
“这里是真州的莫愁谷,也是蒙古使团进入真州的必经之地,我们的行动就在莫愁谷展开,务必在莫愁谷全歼蒙古使团。”
“昨日张部将已经率领军士前去侦查,莫愁谷的地形如下,谷长四百步,宽度为一百步,谷中道路笔直,有一些树木,但都不是很大,山谷两边全部都是丘陵,地势平缓,这样的地方根本无法采取伏击作战的方式,蒙古使团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