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这块牌坊是不错,就是傻逼了一点,连众口铄金的道理都不知道,真是没文化的洋鬼子。”
百姓甲:“北京市长是徐荣村,大买办,洋人的买办,可不是洋人,他总会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吧”
百晓拈花微笑:“你们也太小看我百晓生了,擦亮你们的狗眼再看看,变”他把“反对”两个字撕掉,变成了“坚决拥护温莎帝国主义”。
四周的观众都哈哈大笑起来,充满了快活的气氛。在这样的快活中,百晓生还完成了一次产品迭代,因为有人提议“帝国主义不是好词,得改”,百晓生决定回去把它改成“坚决拥护温莎国际主义”。众人称妙。
像爆竹厂、国药房一样成为温莎帝国入侵牺牲品的还有西门子生产的内燃机,因为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被逐出渤海湾市场,生意一落千丈。北京可是内燃机
为了治理私家烧煤炭的燃烧不完全问题,在工业帝国的不断收割下,渤海湾所有的煤矿都被温莎化,要进货的话,过路费也是极为昂贵。
接下来是北方集中供暖问题。虽然仍然是烧煤,但是大型燃烧设备能够以极低的污染排放气体,所以要比私人烧煤烧柴火强多了。
老北京的整个煤炭产业纷纷破产,百姓怨声载道,大量的产业转移到了外地。有多远跑多远,怕附近的几个省很快就会被欲壑难填的鬼子军阀所吞并。没来得及跑的忽然发现北京伪政fu好像有破产社会保障出台,修够了小学学分的市民有高达50银元的补贴,而普通市民也有15银元的补贴,挺优厚的。
在郭嵩涛时代,曾经培养了很多的小学毕业生和公会学校人才,这时闻风而动,大量的移民从各地赶来北京,因为高达50银元的补贴太给力了,在一片“死洋鬼子”的骂声中,资本的威力又显现了,直隶省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移民潮。
大清的人均gd才15银元,50银元补贴有多少呢太多了,三倍有余。大家都以为先到先到,后到后得,晚到没得,故而争先恐后,形成了一边骂鬼子一边用脚投票的移民奇观。
北京伪政fu也鼓励这种移民,因为北京人伤痕犹在,不好统治,一下子乌泱乌泱地来大批高素质外地佬冲淡反温莎的意识形态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对伪政fu的统治绝对有好处,而且还得到了大boss的鼓励。
皇城根儿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移民潮,让这次移民潮高潮迭起的是北京伪政fu规划了500银元一套的标准17间房共200平米构成的四合院民宅供新移民居住。500银元看起来好多,可是30年按揭的话每年要交纳的还不到17银元。
注意上面说了,小学学分修够年补贴50银元来着,这补贴的钱都够交按揭款,所以这房子简直是白送的。不过要注意,这里的房子仅仅是房子本身的造价,不算地价,地皮要自己去购买,如果没有钱来买,可以选择老城区二环路之外的免地价房屋。
没想到小学文凭这么给力,居然给捞到这么多的好处,那些没有送娃去上学的家伙简直悔青了肠子。用外地佬的话来说就是“小学毕业送一座四合院”,怎么样来不来中国人的精明与市侩简直是你不能想象的,整个大清都在骂鬼子的一片嘈杂声中对移民优惠蠢蠢欲动。
二环之外,蓝牙工程机械已经在自动化的平整土地,大片大片的平地很快就有造房机器人过来作业,它们先是砌墙,使用的是传统的四合院材料青砖,灰瓦就算了。听说过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吗
传统的灰瓦是能够被揭走的,这太不科学了,所以建造团队经过研究把它改成了仿灰瓦的板材,建造起来更加迅速。从机器人砌墙的速度来看就让人醉了,一块块青砖飞速地在机械臂指尖传送,准确无误地搭建在每一抹
那青砖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层一层地建起来,很快外面的人就看不到里面的建造风景了,可是也猜到那是多么疯狂的速度。
第353章穹顶
全文字阅读老城区边缘的某户北京人家。
这户人家正在画圈圈诅咒外地佬,因为随便来一个外地佬都有三进的大四合院住,而他们世代在这里生活的土著还住着仅一进的憋屈院子,俗称“三合院”。
“咦没了”户主叫道,“胖虎,帮我去买瓶酱油”
胖虎:“外面在下雨呢,三叔。”
三叔:“下雨也得吃饭不是赶紧的,带伞”
无奈的胖虎四处找他们家的破伞,刚刚找到破伞,又想到了一个借口:“杂货铺的老张回老家丁忧了,叔,咱少放一顿酱油行不”
三叔笑骂道:“当官的才叫丁忧,小子来,解下我手环来,这货可以在自动售货机买东西,出门左转,大概经过10个售货机就有调料,12还是13来着,我给忘了。快点儿啊,等着酱油下锅呢。”
胖虎惊讶道:“啊三叔,你也办了手环你不是全世界最坚定的反温莎帝国主义战士吗帝国主义的支付手环你也办这不是抽自个儿嘴巴吗”
三叔“呸”了一声,道:“的鬼子,没有手环不让坐公车,叔有辙吗没有。快点,赶紧。回来再一起声讨帝国主义。”
胖虎嘟囔着就出去了:“动作还真快,外地佬还没住几个,售货机全摆满了,抢钱就是积极”
没过多时,胖虎回来了,大叫:“我草我草我草叔太牛了,真是叼爆了,帝国主义的机器人还在造院子,一点没受下雨影响。”
三叔:“有多叼再叼也得我先吃饭,快拿过来。”
胖虎:“不是一般的叼,真的,您亲自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