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2(2 / 2)

大家可能忘了,江苏巡抚的位置上是有人的,那就是正在安徽剿捻匪的两个大帅之一的李鸿章。不过,他只有其名而没有其实,朝廷一直没有实授给李鸿章这个职务,搞得他很尴尬,现在明白了,原来是把这个大肥差民选化了。跟他一起共事的左宗堂对李一直坚持朝廷的围而不剿的政策很不满,按左的想法,剿匪就是要真刀真枪地把乱匪拿下,甚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战场上要制造点开战的事端简直太容易了,不过李在这里他没法下手,所以左宗棠是打一开始就劝他去竞选江苏巡抚的,称:“李大人,这个位置本来是你的,现在相当于敌人都欺负到你头上来了,哪有不奋力反击的道理,千万不能退缩,上吧,我看好你。我可是听说老曾的儿子想参选,你打败一个毛头小伙子太容易了。”

李鸿章讶道:“不能吧曾纪泽才二十郎当岁,这年纪也太小了,对于个大省的巡抚来说。”

左宗棠:“怎么不可能他被朝廷任命为苏松太道的道台时是多少岁这个位置已经控制了上海、苏州,跟江苏巡抚差多少而且上海的民间报纸最近在吹嘘小曾治理苏松太的功绩,无利不早起,这不是很明显吗我可是参过他叔叔一本,所以不希望曾家太强势,老曾现在是户部尚书,万一他儿子再来一个江苏巡抚,还是民选的,还有治吗”

肃顺原来执掌户部,他跟到东三省闹分裂之后就由曾国藩来接任,因其治理厘金税收有方。自从朝廷鼓励官员申报个人财产并全部存进户部银行之后,初任户部尚书之后曾国藩是第一个这么干的,历经人生起伏的老曾倒是不对别人苛求,并没有要求部下也这么干。民选官员肯定是要申报财产的,小曾也差不多要来一发了。

这就是李鸿章难为情的地方,他可不像老曾小曾,自己的金库里藏了不少“讲不清来历”的银子,万一竞选时被抓住把柄,那可真是英名尽丧了。他已经找人问过了外国竞选时的情形,互相攻击的时候无所不用,可怕得很。

可是老左也讲得对,“别人”都欺负到他头上来了,倒霉就倒霉在他本身有个江苏巡抚的虚名,要是连竞选“连任”的勇气都没有,别人又怎么看你是抵制朝廷政策呢,还是有不可告人的原因呢两个猜测都对他不利。利刃已经架到李大人的脖子上南京、苏州因战争凋零,现在上海成了江苏人口最多,也是有钱人、纳税

左宗堂大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赶紧鼓励老李老当益壮,跑去跟老曾的儿子大战三百回合。

打太平军的时候,祁泰裕是军需供应商,而剿捻时这活儿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祁泰裕就退出了供应商之列,李鸿章和左宗李鸿章虽然没有竞选的经验,但也知道这事儿得花钱,于是,他带着胡光墉一起来到了上海战场,继续低调地招募助选人材。

胡光墉现在不是那个富甲天下的红顶商人了,由于军需供应引入了第三方审计制度,他的油水捞得有限,而且他也听说了,民选巡抚之后别以为就完事儿了,以后为了形成三权分立,江苏还要民选议员以制约巡抚的权力。雪岩兄那是多么机智的家伙,感到自己的财力不够强大,得拉拢更多的人。

他先是纠集了一些与之交友的上海商人,主要是徽商群体,办了一份报纸,名为“申报”,招募记者,并向各国通讯社购买新闻源。只要有资金,报纸的产量绝对不是问题,现在上海已经出现了大小十余种报纸,因为业内都知道电讯报的一流印刷厂可以为各家报纸代工,你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这方面,有温莎家族幕僚成员的曾纪泽早就率先出手,注册了时报这个明显想跟英国tis和纽约时报学习的报纸,英国的tis则在中国翻译成了泰晤士。电讯报虽然实力超群,但是至今在销量上敌不过泰晤士报,因为它的口味实在是太清淡了,只有在发生科技事件的时候,群众争相购买。曾纪泽的目光是向泰晤士看齐的。

电讯报从来没有参与选举的传统,自然也不会支持谁,所以纵使曾纪泽以唐宁的学生自居,也没有受到优待。大清皇家电台也是一个威力巨大的舆论工具,是bbc国际语言版之外罕见的电台。可见温莎集团对大清之与众不同。大清皇家电台也不参与选举。其余候选人也只能发行报刊以宣传自己。

一时间,光是有能力自己办报的候选人就兴办了上海新报上海泰晤士报中国日报政治报民报清议报合共八家报纸。徽商、晋商、粤商、买办等支持的政客纷纷粉墨登场。

有眼光的政客甚至已经在做长远打算,专门成立政党以图长期经营这一事业,曾纪泽再次走在前列,创立了“进步党”,就算这次竞选不利,他还打算在议员选举时再次发力。

李鸿章学习能力极强,发现对方成立政党可以为长期参政建班子之后,立即有样学样,搞了大清第二个政党:大公党。为了得到更靠谱的竞选知识,他还设法找到了目前在东印度公司就职的容闳加盟,这位是耶鲁大学毕业生,确实见识过西方选举的场面。

容宏加入李的幕僚之后,着手制定寻不过李鸿章念在跟老曾有旧,不能太过份,只能暗示,以免戴上诬蔑老师的儿子的罪名。他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如何施政上面,这时他找到了另外一个人材,冯桂芬。

冯是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学生,文名满天下,并对西学颇有心得,提出了乡村民主化的主要施政方案,每满一百人选出一个“村董”,村董们商议解决乡里的事务,以分担县政fu的负担,甚至县里也可以选出“县董”,这

目前的朝廷是皇权不下县,只有县级长官是朝廷任命的,所以村董理所当然的可以选出村长、乡长来,而县董就要复杂得多,只能先做一个制约县令的议会式的机构,下一步的改革要等朝廷的推进。

这个方案挺有趣的,大清新闻报和大清皇家电台都报导了这个消息。李大人似乎打了个胜仗。不过,他的情报部门很快就传来令人揪心的消息小曾已经学会了亲自走到百姓中间,听取他们的需求,然后给选民承诺一些解决办法,这个办法厉害,经过时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