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55(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6165 字 2019-05-04

这是半真半假之语了。

但确实从明年起,彼岸再也不会象以前那么大幅度支援了,并且也确实影响了彼岸的发展。

不过这样说一说呢,能进一步减少大伙的疑心,特别是赵顼的疑心。

“不仅是捐助方面,也包括迁徙百姓方面,彼岸是商贾创出来的天下,他们就是以利为目标,迁徙百姓用意也是为利的,不过现在百姓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对百姓没那么渴望了。再加上朝廷有许多士大夫疑虑重重,他们也不乐意大规模迁徙百姓了。所以这个人口膨胀的危机,越往后越严重。”

大伙脸色同样沉重。

如果包括南方三路,那几乎是两千万户了。

这个一户多少口百姓,后世的砖家往往以一户五口计算,敢情他们以为古代是计划生育的中国呢。

且看这些记载吧。

“蜀民岁增,旷土尽辟,下户才有田三五十亩,或五七亩;而赡一家十数口,一不熟,即转死沟壑”。巴蜀一户十几口人

“唯借蚕办生事,十口之家养蚕十箔以此岁计衣食之给,极有准也”。陈旉农书指的是四五等贫户,一户以十口人计算。

“三人共一碗灯,通夜纺绩衣鬅鬈,八口同半间屋,煮糒椎米常不足。”穷到这地步了,一户还有八口人。

“苏颂在馆中时,雇得一婢。问其家何为云住曹门外,惟石莲。问一家几人各何为云十口皆然,无他业。”一户十口人。

即便经过元蒙催残后的杭州,“都市的户数大略三十万,人口约一百五十万”,一户仍达到了五人马可波罗游记。

究竟宋朝一户平均多少口,王巨也不清楚,但通过迁徙的赤贫百姓就能看出来,这些人都穷到了极点,甚至还有亲人留在内陆,一户还超过了五口之数。

因此王巨估计宋朝一户能达到六口半人,并且这是最低的。

也就是现在宋朝包括南方三路,以及生蕃与逃户隐户,人口最少在一亿三千万以上,如果往多里估,可能接近一亿五千万之巨

“越惠民,人口膨胀起来就越厉害,特别是福建路,自从大幅度地将赤贫百姓迁徙走了,再加上贸易的拉动,往往一个四等户也能生养五六个子女。想想真让人艳羡啊,陛下,臣不愁衣食,但至今就这么几个子女”

赵顼也乐了。

别看王巨生下几个孩子个个成活了,但比起这方面,王巨还真不如赵顼。

其他大臣同样嘿然。

其实这是一个好大的坑哦

“不过还好,臣侥幸从彼岸带来了几种杂粮,虽然因为臣去了彼岸,导致几十万军民牺牲,以至臣常常被恶梦惊醒,不过有了这几种杂粮,也勉强算是将功折罪了吧。”

这是功,得表,得自夸。

否则以后就会让人埋汰了。

不过王巨表得十分含蓄。

“如果不是兼并,以我朝对农田水利的重视,再加上杂粮,以及新开拓的疆域,最少能容纳三千万户。其实这也是不朽的功勋了,天宝年间,唐朝最巅峰时,那么大的疆域,才容纳了多少户百姓。但有了兼并,情况恐怕就不那么乐观了。”

“不要指望彼岸,”王巨又重重地说了一句:“彼岸百姓口数越多,以这些商贾越有利,但为了迁徙百姓,遇到了多方压力,尽管他们捐助了那么多钱帛。加上百姓数量也渐渐多了起来,彼岸商贾对迁徙百姓的动力不足了。”

这也要说的。

随着彼岸百姓数量增加,朝廷的疑心越来越重。

不要疑心了,现在俺们不稀罕了。

实际不说,能迁徙多少还是多少,说了,能迁徙多少也是多少。

然而说了,性质则是截然不同。

“而且彼岸出现经济紧张的情况,不仅是捐助,为了这些捐助,商贾们便卖了许多坑矿作坊,缓解了他们经济压力。主要还是安置迁徙的百姓,我以前就说,不要迁徙太多了,可他们不听。现在一个个后悔了。诸位,你们意会我所说的意思吧,那就是以后那怕我朝人口膨胀到五千万户,彼岸商贾也没有动力,大量迁徙百姓以缓解我朝人口的压力,也没有实力安置太多的移民,前几年迁徙的数量,几乎达到了他们承受的极致”

“彼岸没有动力迁徙,内部政策惠民,利于百姓繁衍,人口膨胀起来会更快,如果没有兼并,我朝能容纳三千万户,还有大量时间缓冲。关健还有兼并。陛下,臣这些政策虽在惠民,却更惠及了各个豪强权贵。他们手中财富越多,兼并越厉害。如果兼并到一定地步,尽管有杂粮,国家也会出现危机了。”

“还有一个证明,诡名挟佃宋朝官户是免两税的,但非官户豪强为了避税,于是将田土转到佃农名下,真佃农变成假主户,既减少了客户数,虚涨了主户数,导致诡名寄产,诡名挟佃,逃亡死绝,官司催科,责辨户长,破家竭产,不足以偿,遂致差役之时,多方避免,有力者举产业以隐寄,无力者絮妻子而遁逃,有经一二年尚不能定者。进一步将客户逼入绝境。因此宋神宗时陆续查处此事,熙宁七年仅常州无锡一县,逃绝诡名挟佃者就达到了五千户,元丰二年,淮南两路诡名挟佃者达到了四十七万五千九百六十五户王巨说出这个诡名挟佃,也就是户部统计上来的客户,远比实际的客户少得多。故此,我这次让户部责令各州县查核户数时,标注了各个等户的数量。”

“客户不算了,就说这个主户,一千二百九十余万户,三等以上户只有三百余万,四等户是四百几十万,五等户达到了五百多万户五等户还能算得上主户吗然而各州县官府为了征税,那怕百姓手中略有一点资产,一亩耕地,也划成了主户行列。抛开诡名挟佃的虚主户不算外,实际这个主户当中,贫困百姓仍占据着大部分的比例”

“再者,臣几年前派户部核实,主户是一千二百二十六余万户,但现在执行了那么多惠民政策后,主户只涨了五十几万户。再看客户的比例,尽管那么多惠民政策落实下去,还迁徙了那么多赤贫的百姓,客户却增加了一百万户。这说明兼并的规模在扩大蔓延着。”

不要下去调查了,宋朝那么大,也不易调查。

然而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却是最好的证明

为什么王巨准备将承包山陵滩涂湖泽制度,放在这次户数统计之后推广,因为有了这个数据,推广就有了土壤。

兼并太厉害了,朝廷需要出台一些政策调控。

不过现在说出来,也不晚。

王巨说道:“陛下,诸公,我推出一些惠民政策,许多人反对,确实有部分政策,主要就是惠及贫困百姓的,他们那有什么舆论权所以这些政策前面推出,后面看上去天下骚动。但事实呢,我朝最大的弊病兼并,我碰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