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4(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6188 字 2019-05-04

一会叶默的家人哭哭啼啼来到公堂,衙役也带来第一手消息,包括叶默本人的消息。

叶默从小就进私塾读书,但考了两次科举后,都没有中,加上父亲早逝,于是放弃学业持家谋生,开始时起点很低,做过普通的刀吏,甚至还做过忤作。最困难的时候是他娶妻生子之时,老母又病重,一度在生活逼迫下,妻子倚门卖笑。直到老母去世,他又攒了一笔钱进入军器所,为什么进军器所还得花钱,油水多啊。

首先这个人数,若王巨不来整治,到了北宋末年仅是军器所就拥有万全兵匠三千七百人、东西两坊工匠五千人,这只是几十个院局作库中的一个。

再看其生产,按照规订是七人九日造弓八张,八人六日造刀五副,三人二日造箭一百五十只,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年能造铠甲五到六副。实际一名合格的官匠一年最少能造三到四套士兵的全部装备。

一万名官匠就能生产近四万兵士的装备,只要保养得当,最少能维持三十年寿命,实际天宝时所造黑漆弓在北宋末年仍在使用,历一百四十七年而胶漆不脱,平南唐还剩下火箭二万只没有用掉,反被金人拿去对付宋军。

如果按照王巨的规划,保留四十五万禁兵,正式战斗的各路边军三十万,将不合格的器甲更换,包括没有装备的,打算四十万,这也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实际不可能办到这一点,一套装备最少就是六十多贯,若是装备神臂弓,钱更多,以宋朝如今财政,那有那么多钱帛哦那么一万名官匠就足矣了。但莫要忘了,除了京城的各局作外,各路还有几十个作院,他们除了保养维修器甲,同样也在生产。

然而到了实际当中,尽管宋神宗伐夏增加了那么多官匠,但因为生产质量跟不上去,不得不花钱强行民间制造弓箭。

冗到这份上,许多兵匠因为上面官吏苛剥与克扣,积极性不高,故后来又设了杀作头,就是不听话敢反抗者,立即用军法斩首。

但这些冗掉的钱上哪儿去了,那些官吏的口袋里

这个韩维也清楚,但军器监只是宋朝冗官冗政的一个缩影,只是比较严重罢了。也只有王巨这个愣头青才敢碰。无他,挡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挡人前程,也如同杀人父母。王巨两者都挡了。

所以许多人前程不远大的人钻破脑袋想进来。

但叶默的背景,又能捞到什么好处于是王巨前面空降到军器监,叶默果断地投奔了王巨。

王巨改革军器监,在重组考核淘汰过程中,也在观察,挑选了十二名能干比较听话的官吏领首十二院库使,然后提拨了都作家,作家,直接将其他人生生架空。

其他的官吏肯定不甘心,不但鼓动匠户闹事,同时蛊惑这些院库使与都作家,然而现在军器监备胎太多了,王巨又拿掉了两名库院使,十几名都作家。

实际等到重组结束,王巨还要看情况进行淘汰,用得着两万人么

这些人无奈,又将眼光盯到几名胥吏身上,他们是王巨的左膀右臂,特别是叶默。

前段时间,时常有一些衙内与官员过来骚扰,包括吕端的重孙、吕诲的外侄,李昭亮的孙子、李继隆的重孙,一个武姓子弟、他的先祖没有李继隆名气大、但他的祖母乃是郡主、宋真宗六弟赵元偓亲生女儿,还有其他几名军器监的基层官员。

他们来到叶家后,不仅恫吓,并且因为叶妻那段不良的历史,出言羞侮,甚至当着叶默十来岁儿子面的羞侮叶默与叶妻。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叶默自杀。

听到衙役禀报完了,王巨问:“韩公,你相信么”

韩维苦笑摇头。

这些个权贵子弟在叶默面前也许算个人物,但放在韩维与王巨眼前,又算什么不要说一个死去的郡主,就是这个郡主还活着,现在宋朝有多少郡主县主她们又有多少后代,谁在乎啊。只要叶默找到王巨,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大不了王巨将叶默一家三口迁到他那个大宅子里面,谁还敢到王家找麻烦换得着要自杀吗

事情大条了。

韩维继续在审查此案,包括那几个闹事的衙内,都带到了开封府公堂。

王巨则返回军器监,立马下令裁减胥吏,只留下六十几人,都是以前观察过的,在这段时间依然在老实地默默做事的胥吏,其他的统统让他们滚蛋。滚蛋的人当中也有不少是冤枉的,但王巨不管了,至于胥吏人数不够,王巨又从各都作家中提拨了几十名胥吏,一共九十六人,每一库院配置八名胥吏。

这就是以后的标准。

随后王巨又裁减了近两千多名不听话的官匠,这是火药生产量大,而且要立即生产大量神臂弓,否则王巨还会裁减五六千人。

官员王巨不好直接拿掉了,但立即上书,只保留了三十六名官员,每库院各配置正副使一名,都监一名,其他的什么都没了,直接由各都作家、作家代替其工作。

一下子就他让裁减了九成以上的官吏,至于其他人怎么安排,是让他们闲赋在家,还是安排到其他部司,王巨没有提,反正他们休想继续呆在军器监了,朝廷如何安排他们,俺不过问。

疏上,就连王安石都让王巨裁傻了眼,陈升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叶默之死,事儿大条了,但王巨裁掉这么多官员,事情同样不小,他不敢做主,立即派小黄门将这个疏奏送给赵顼,皇上,还是你来做决定吧。

第四三七章大人物

若是平时,这次王巨事儿同样也闹大了。但是现在就连司马光也不敢作声。

赵顼刻意在朝会上问韩维此案情况,然后说了四个字:“丧心病狂。”

朝会散后,赵顼又特意写了一道诏书,将二十几名嫌疑分子,也就是那二十几个闹得最凶的衙内剥夺出身,就是将他们身上所有差官职官、阶官拿下,彻底成了一个平民百姓。

不过司马光还不知道背后还有内幕。

原来铠甲武器的质量让赵顼记忆犹新,实际在史上王雱也提议置军器监,但置后这个军械的质量仍没有改善。当然,这个赵顼就不知道了。因此王巨到了军器监,开始重组整顿,赵顼同样很关注。

匠户大闹宣德门事件事后,赵顼在迩英阁就与吕惠卿议论过王巨的改革。

吕惠卿说了其利弊,弊无疑若是做得不好,会惹起天大的麻烦。但利也很多,裁去近万人,仅是薪酬一年就能节约四十多万贯。但这还是次要的,经过重组后,人事变得简洁,同样账面也变得简洁,如果王巨继续呆在军器监,那么军器监会保持一种高效廉洁的状态,这个一年节约的费用将是无可想像。就是王巨离开了,贪墨浪费情况也会比以前好得多。最后就是军械的质量将会大幅度上升。

前面两条赵顼也重视,但最重视的是后面一条。

实际王巨这次改革在整个宋史上也是罕见的,若是历史不改变,只有岳家军的军器质量才能与之媲美两宋之时,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采取了唐朝的一些模式,除了朝廷拨款,岳飞还拥有鄂州酒库、公使库、激赏库、备边库、回易库等十四库,由军佐李启经营,一年能得息钱一百多万贯,这些钱主要就是用来赏赐军功,打造器甲,但就是这样,岳飞还拿出自己的收入贴补军器生产费用,然而刘光世与张浚就不行了,多落得他们自己口袋里,当然,双方军队的士气以及战斗力也不大相同了,整个宋史也只有岳家军那段时间自己生产的器甲颇为精良,即便宋太祖时军器生产质量也只能说是马马虎虎,还不及西夏以及后来的金国,或者说只能与吐蕃相比较,不是钱不足,更不是技术跟不上来,全部被冗掉了。

这仅是军器监,还有呢,王巨主持的郑白渠开始得计了。

以及王巨发起的裁兵改革、坊场河渡、二八分制,以及王巨带来的木棉司与蔗糖作坊。

直接与间接的,王巨在节与增上,一年将会为宋朝带来两千多万贯的收入。

其他的还有,比如高梁与棉花的单株营养钵移载技术,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