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8(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6638 字 2019-05-04

“一定要善待,”王琪说了一句。省试第三不代表着殿试第三,说不定能在殿试上被刷入第三甲第四甲,第三甲还好一点,刷到了第四甲,以后就不大好说了。

但这个可能性极小,基本起步价是第三甲,否则同样可以抗言。若是继续保持第一甲,那个前程就无量了。当然,就是状元也有消失了的状元,可这种可能性极小。

现在王巨地位很低,不过未来就不大好说了,所以王琪态度都变得温和起来。

李贞精明地察觉到他态度的变化,乘热打铁道:“按照当初文公的劝说,我们作坊也挑好了一些贫困州县的州学县学名单,第一批生产出来的玉扣纸不打算卖出去,而是先捐献给他们。王公,能否写一篇文章做一个凭证”

“这个好啊”王琪乐道,一是会沾文彦博的光,二也是多少替自己扬一下名,分一点教化之功。作坊也会沾到光,这是不花钱的拉保护伞。不过李贞这次算盘打得有些失误,因为赵曙马上就要报仇雪恨

“真是奇怪的字。”赵顼说道。

王巨正在练字。

科举结束了,就等着放榜了。

如没有意外,应当能中吧,第一甲王巨不大指望了,但就看是第二甲还是第三甲,这都是王巨能接受的,其实就是第四甲王巨也能接受。

要知道他来的时候,都打算来一个一考二考三考。

现在能考中,还不满足吗

另外就是这次殿试他发挥还可以吧。

因此王巨也放下了。

前世与这一世相差不大,有的人进了大学就开始放松了,实际大学里学习同样关健。有的大学毕业了,继续在学习,那些人可能就会成为真正人才专家。

还有的人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随后养家糊口,学过的东西也就忘记了,进入凡人生活,这些人还是占着绝大比例的。

现在也一样,大多数考中了,谁还有那个心思继续温习经义诗赋顶多当成消遣时写几篇时文。只有极少数人,如张载,继续在温习经义,试图从经义里找出一条救国治民之术。

对老师,王巨万分尊重的,不过他不赞成。救国治民之术,不在经义,而在这个士农工商,而在数学,而在科学

于是他也彻底放松了,偶尔带着弟弟妹妹出去溜达溜达,如果不是赵念奴身份有些特殊,与这个姐姐散散心,也不错。

不过眼下写的字确实古怪,有的象竹叶,有的象砖头,有的象蝌蚪,有的象古藤。

赵顼看了讶然。

“殿下,我看了欧阳公那几篇奏章,记忆犹新的乃是他书法。”

“字是蔡襄写得最好,文公他们也不弱,至于欧阳公的书法嘛还行吧。”

赵顼忽然古怪地笑了出来:“本王明白了,你是说欧阳公那几篇奏章除了书法,别的一无是处”

王巨笑笑不语。

这中间有一个心态问题,赵曙想法不得而知,但赵顼应当是反对濮仪之争的。

为什么

这就有一个时代局限性,比如王巨抄袭的那两首小令,放在宋朝,绝对胜过了苏东坡大多数词,然而在后世,就没有多少人重视了。

看问题,得放在那个时代去看。

讲孝先讲养育,不仅是生育之恩,还有抚养之恩。在这时代生育难,抚养更难。

在云岩县时,王娩看到一个妇人在卖女儿,与王娩差不多大小,王娩很可怜那个小姑娘,王巨没有买下,只拿出五贯钱给那妇人。但那妇人打听到王巨身份后,死活要将女儿送给王巨。王巨却拒绝了,因为象这样的人家太多太多,无法救。

为什么那妇人要送,养不活哪,女儿送给别人,当真舍得可送出去,说不定还能给女儿一条活路,特别送到一个好心人家。宋朝禁止贩卖女口,可为什么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是因为如此。还有福建路那惨不忍睹的“计划生育”,也是如此,就那么大地方,还是九山半水半田,居然达到近百万户人口,怎么养

因此在宋朝养之恩胜过了生之恩。

再看看赵曙的出身,他母亲不是正妻,而是仙游的灾民任氏,逃到京城后不知是卖给了赵允让,还是其他原因进入了赵允让府上,一度曾做过乞丐。不过运气好,生下了赵曙。

如果不是赵祯无子,赵曙命运会很惨,甚至赵顼他们命运同样很惨。

况且让出来的是一个皇位。

赵曙滚肉刀,赵顼不是滚肉刀,但他同样不大好说什么。

于是上台后给予了曹太后更多的尊重,还有韩琦与欧阳修。

他不能牵怒父亲,可牵怒了韩琦与欧阳修,若不是你们两人,俺父亲为何能在这上面滚了近两年之久,贻笑后人。

加上那个黑窟窿,王安石的努力,所以两人迅速下去。

于是又牵连出来,苏东坡乃是欧阳修的门生,借助李定一案,替欧阳修翻案,老师做对了,先帝做对了,生父母当大于养父母,必须得孝顺,必须得给他们守孝。

不过这次赵顼误会了,王巨放下笔说:“那也不大好说,就是这种古怪的字体,若写到极致,同样也能成为大家。”

“这个,”赵顼不相信地摇头。

主要王巨还没有郑板桥与金农等人的功力,况且他也不想临摹他们的书法,只是想借字喻意,王巨放下笔,又说道:“例如欧阳公的朋党论。”

戏肉来了

第一三五章蛊母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好蛊惑人心的一句话。何为君子,范公,韩公,富公,杨偕,郭劝等人也。何为小人,吕公,夏公,杜公,晏公,陈公,贾公等是也。”

这个君子包括很广,范仲淹,韩琦,庞籍、文彦博与富弼,五大君子,后面还有,欧阳修,蔡襄,余靖,石介,尹洙,王素、王尧臣、小宋等,不熟悉但影响力大的还有蒋堂,孔道辅,郭劝,杨偕,郑戬、张昷之、孙甫、沈邈等人。

“臣就说夏竦,若无夏公,韩范二公何以能得任西陲重任夏公不仅保举了范公,更保举了韩公,特别是在韩公受秦州百姓责问之时,更是夏公一手力撑韩公,才使韩公得过难关。再说政绩,夏公讥丁谓,反对真宗祥瑞,提携庞公,开仓放粮,活襄州四十余万百姓,洪州驱邪教劝农业,陕西重边防,治土兵,这不是政绩是不错,生活上有污点,奢侈无度,然而吕蒙正公,寇莱公,韩公,小宋,那一个生活不奢侈为什么仁宗前面召夏公回来授职,后面遭到那么大的羞侮”

夏竦算是一个坏种吧,但开始不是那样的。

宋夏议和,不过西北边防重要起来了,夏竦许多提议十分明智,又是赵祯的老师,因此赵祯将夏竦提为枢密使。

有私人感情,有才华,懂军事,又对西北了解,这个任命是没错的。

可夏竦还没有回来,余靖、欧阳修与王拱辰等人全部开动,连上十一道弹劾奏章,几乎将夏竦所有污点全部放大。

赵祯无奈了,派人对夏竦说,老师,你还是不要进京城吧,先去亳州任职。

夏竦不甘心哪,还是进了京城,并且找了一条理由,俺年纪大了,走了那么远的路,先在京城歇会行不行

然后又呈上一篇一万多字的自辨奏文。

就算俺品行不好吧,最少等我先做几个月西府首相下吧,不能还没有接任,就拿下了,生生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

奏文呈上,得到君子们的答复:“图功效莫罄忠勤,弭谤言莫若修实行。”

你少说废话吧,多办点实事才能洗脱你的罪名。

夏竦傻眼了,这就是君子,何谓君子,君子温润,温润如玉,讲的乃是忠恕温廉恭让之道。

就算夫子说得不对吧,可咱对你们君子有恩哪,若无我与吕夷简,你们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