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是现在又一架飞机出了故障,导致这次攻击任务最终不了了之,现在僚机的飞行员正在努力的抢救着这架珍贵的新型战斗机,可是显然他的努力失败了,现在他筋疲力尽,浓烟熏烤着他,让他的脑袋都有点不清不楚了。
“长官,我想回家咳咳”耳机里,那名僚机飞行员的声音越发的微弱起来。
“我们马上就要飞到机场上空了关闭发动机,滑行就可以了听到请回话”少校飞行员皱着眉头回答道。后面的僚机里是他的多年好友,残酷的不列颠本土空战都没有能够让这位老友死去,现在一架新式战斗机的故障却快要夺取这名飞行员的生命了。
“我是说我在约克镇英国和美国都有这么个鬼地方的家。我想回去,看看那里咳咳咳咳该死,我呼吸困难了”僚机飞行员似乎在说着什么,可是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小,长机里的少校飞行员已经无法听清楚自己朋友究竟在说着什么了。
“我必须跳伞了上帝啊我必须跳伞才行我要离开这个鬼地方”突然间,僚机飞行员歇斯底里的喊道,他的声音吓了少校飞行员一跳,然后少校飞行员就看见自己飞机旁边的僚机机舱被人从里面用力的拉了开来。
“我们已经到达机场的上空了再坚持几秒钟你就能降落了我的朋友再坚持坚持”少校苦苦哀求自己的战友,希望他可以保住那架珍贵的飞机。
“”没有人回答他的祈求,因为他已经看到那架僚机一头坠向了地面。可怕的是飞行员根本还没有跳出机舱,浓烟从敞开的座舱里喷涌而出,然后火苗遇到外面的风,呼的一声就窜了出来。
这架喷气式飞机摇摇晃晃冲向冰岛的海岸线,最终在海边坠毁在了浅滩上。英军的海滩警戒部队发现了飞机的残骸,随后空军的人员也赶到了出事的地点。
等到少校在机场降落之后,匆匆忙忙赶到事发地点的时候,医护人员正在把僚机飞行员的尸体抬上吉普车,尸体的脸被烟熏的漆黑,身上的衣服也被后来窜起来的火苗烧坏了一部分。这位曾经驾驶落后的飞机击落过德国战斗机的飞行员,最终没有能够逃过一起机械事故,战死在了返航的途中。
“飞机呢还能使用么”少校面无表情,看不出悲喜。他回过头去,用低沉的声音问身后的一名跟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我的朋友不应该白白牺牲的。”
“整个座舱都被火烧毁了,我不知道这飞机还有没有维修的必要,只是在我看来,这架飞机就算是修理好了,也没有人敢继续驾驶它战斗了。”工程技术人员无奈的摊了摊手说道:“何况有一台发动机先撞到了泥土,带着半个机翼飞到了那边报废是肯定的了。”
还是没有能够保住飞机啊。少校飞行员苦笑了一下,然后对跟来的另一名飞行员说道:“作为大英帝国的飞行员,我只想问你,你愿意继续驾驶这种飞机,为保卫大英帝国的领空,作战么”
“我愿意长官”年轻的飞行员立正回答,他的表情里充满了英格兰式的狂热。一个延续了百年的超级帝国,并不会在倒下的时候缺少忠勇的战士,狂热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专利,它是每一个国家爱国者的胆魄。
“有你们,英国就永远不会倒下”少校郑重的立正回礼,然后看向了那名工程技术人员:“听到他说的话了么我们敢不要命的起飞迎战敌人,请你们提升飞机的性能,不要让爱国的飞行员再白白的牺牲了”
工程人员无奈的笑了一下,一言不发走向了飞机残骸,他的心中却是苦涩的叹息:“如果可能的话,我也想把飞机做得可靠一些啊,可是,我们真的做不到啊”
第648章648一支香烟
事实证明,有的时候新武器是改变战争模式的法宝,而有的时候,过分的依赖新式武器,就完全是在给前线的部队制造麻烦。要知道战场上的机会可是转瞬即逝的,不可能一切都按照某一方的预想一步一步进行下去。
历史上德国装甲部队为了等待自己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而错失了进攻库尔斯克的最佳机会,就是因为太过迷信武器性能,忽略了其他制胜的因素。事实上当武器没有出现代差的时候,决定胜负的就是使用武器的人,而非武器本身。
但是所有的历史事实都证明了一个有些让人无奈的真理,那就是在战场上或者在态势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一方,往往更愿意去尝试新式武器的开发和运用。这是弱势一方试图改变己方不利局面的勇敢尝试,也是他们可以反败为胜的不多的手段之一。
比较可惜的是,这种尝试有的时候灵验,有的时候就会失败,这也从战略层面上向所有人阐述了一个悲哀的事实:并非所有的努力都会获得回报。
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迫率先进行了这种弱者的尝试,在劣势的情况下,他们用坦克和机械化部队配合优势空军,凝练出了空地一体战的雏形,发挥出了装甲部队的突击优势,用并不成熟的闪电战横扫了整个欧洲。
但是他们在之后的尝试中就尽显悲情了,在二战中很多科技无法完成质变,所以科技上的一番努力无法压制庞大的数量优势,这就导致了德军最后的悲凉结果:一大堆末日科技应运而生,却无法挽救帝国的命运。
现在,德国人获得了大部分战场上的绝对优势,劣势的一方变成了流亡冰岛的英国,和东线困顿的苏联,德国人可以不慌不忙的在成熟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武器体系,而英国人则不得不靠所谓的“末日科技”来挽救自己颓败的局势。
现在的朱可夫也在纠结这种让他非常不舒服的局面,斯大林在等斯大林下令生产的斯大林坦克,这不是绕口令,但是却真的让朱可夫欲哭无泪。这种斯大林坦克在技术上或许是目前苏联最高成就了,可是其在生产工时上,对更先进一些的德国虎式坦克来说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可是现在斯大林固执的决定要等先进的武器大规模服役之后才允许苏联红军进行全面反击,这对于看着眼前不断壮大的德军,只能静坐等待的朱可夫来说,绝对是一种莫大的折磨。他不知道这些并不比德国坦克好多少的斯大林坦克究竟能在战争中起到什么用处,可是他必须遵守领袖的决定,等待装备还有冬天的到来。
斯大林在之前的战争中吸取了一定的经验教训,他也学习阿卡多那样,有意避免对前线将领的决定指手画脚。不过长期在将领中的一言九鼎让斯大林经常会情不自禁的违背自己的决定,他会在一些问题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不容许其他人质疑关于斯大林坦克这件事,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