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0(2 / 2)

明末国色江山 巨火 5466 字 2019-05-03

“户部已经下文,我应天府衙和上元县衙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朱将军和紫阳观承诺安置50万灾民,立即便划出龙潭西面20,000亩沿江荒地和八卦洲,下午就可以派专人送来土地契约,并免除一切税捐。”

朱道临颇为意外,看了一眼身边从容微笑的吴景贤,再望向满脸不屑的应昌培,微微点头答应下来:

“感谢王大人关照郑大人和冯大人包括王大人有何训示敬请直言,只要我能办到,就会全力去办。”

王道直舒了口气:“朱将军客气了,训示没有,但六部会派遣几位低级官员参与灾民的安置与赈济,其余事务均交由朱将军定夺不过,本官能不能以个人名义,请教一下朱将军将如何安置高达50万的灾民又如何开展以工代赈期间有何保障措施万一发生突发情况,朱将军又如何应付”

朱道临听完王道直的一系列询问,不由得对这位名声不显颇为务实的东林党官员另眼看待,微微一笑凝视王道直的眼睛,王道直也毫不胆怯地与他对视,两人如同斗鸡似的架势,令边上众人深感惊讶。

没等想当老好人的应昌培开口,朱道临已经站了起来,对莫名其妙的应昌培笑道:“三哥不用介绍了,小弟知道王大人和我那没见过面的应大哥是同科进士,彼此交情不错,恐怕今后还能成为儿女亲家呢”

“王大人稍等,我去拿一份灾民安置计划交给王大人,王大人想要知道的东西,安置计划书里都有详细说明。”

王道直心中暗自叹息,他已猜到哪怕不给朱道临两块宽阔的地皮,朱道临和紫阳观也绝不会不管灾民死活,如今听了朱道临的话,看到朱道临大步走向后堂,心里忽然涌起阵阵说不出的苦涩。未完待续。。

第二三一章致命的死穴

王道直看完厚达三十二页的誊写计划书,对朱道临周密细致的措施非常欣赏,其中两个大规模的以工代赈项目,令王道直不得不由衷赞叹:

第一项是安排20万灾民修建紫阳观至龙潭码头55里大道,路面竟然要求宽12米,道路两旁还要修建砖石排水沟;第二项动用的灾民高达30万,用以在龙潭以西沿江2万亩地面上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开山采石、烧砖烧瓦、疏浚河道、修建河堤和龙潭新码头、修建住宅等等。

计划书上清清楚楚写下两年投入150万两白银,为保障两大项目的实施,罗列了多达六十二条具体措施,各种防疫、医疗、饮水饮食要求和修建茅房等实施办法无一遗漏,如此庞大而细致的实施计划,把王道直震得不轻。

可是,最为重要的粮食和油盐两项,洋洋洒洒32页的计划一字未提,王道直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深知朱道临的粮油食盐采购遇到了巨大困难,大江南北的粮油食盐八成以上掌握在东南世家门阀手里。

哪怕金陵最大的粮商严氏家族和几位勋贵的庄园为朱道临提供粮食油盐,顶天也就60万石,就算只让50万灾民每天喝两碗粥,顶多能熬40天时间,40天后怎么办

更为要命的是,按照两位尚书大人和几位侍郎大人的算计,只要朱道临接纳灾民,江北各地官府和东南各大世家就会立即动起来,通过各种手段散布各种谣言,把尽可能多的灾民引到朱道临的地盘上,到那时就不仅是50万这个数字了。

王道直看出了安置计划中的致命死穴,之所以没说出来。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

朱道临和他身边诸多精明强干的手下,不会没想过至关紧要的粮食问题,为何不把最为关键的粮食保障列入计划,王道直实在猜不出原因,他不相信朱道临能够解决这个死结,可又有种预感。觉得朱道临最终很可能会找到解决办法。

最后,王道直只能怀着满腹疑惑,婉言拒绝朱道临共进午餐的邀请,带上朱道临“呈报”的安置计划书匆匆返回城中府衙。

王道直一走,后堂的午餐随即开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应昌培、张德义和严义和先后把家族的选择,明白无误地告诉朱道临:“全力支持,共度难关”

朱道临听完非常高兴。危难之时,严氏家族和金陵勋贵阶层表明的坚定立场意义重大,意味着以朱道临为首的新兴势力终于稳固下来,大感欣慰的朱道临也不吝啬分享利益:

“三哥、德义、义和,回去后代我向世叔、世伯和各家前辈致谢并请转达两个消息:第一个是虎山庄园和紫阳观已做出决定,利用安置难民的机会,投资100万两银子,在龙潭沿江两万亩土地上。修建两座年产10万吨生铁和5万吨钢材的冶炼厂,从建设到投产时间两年。”

“第二项是投资80万两银子。在龙潭以东三里的古龙山下,建起一座年产10万吨的水泥厂和一座玻璃厂,建厂时间为十个月,明年初夏投产。”

“以上投资,均不包括上元至龙潭55里道路和龙潭新码头,这笔钱我来出。算在赈灾款项之中。”

应昌培三人顿时笑逐颜开,他们几家都知道虎山庄园铁器作坊成功改造炼炉,使用火力更强的淮北焦炭,已经能小批量冶炼生产优质钢锭,目前正在全力以赴解决产量更高的高炉炼钢难题。

除此之外。应昌培几家还了解到,朱道临的大管家悄悄领着南面石灰山周围各村的数百石匠和泥瓦匠,经过四个月秘密研制,终于烧出远胜三合土无数倍的“水泥”,因此,朱道临正式宣布两大项目之后,他们立即把本家族的股份诉求说出来。

朱道临非常爽快:“龙潭各大工厂的20股份,将会分配给工厂两级总管和主要匠师,虎山庄园和紫阳观加起来占30股份,其余50股份由各家量力而行,但只限于博孚钱庄和联合大商铺现有股东,不接纳外人。”

应昌培激动得拍了下桌面:“正该如此上次你小子没详细说明火柴和化肥为何物,让我们几个生出误解,错过了固山铁城的火柴和火药制作衍生农肥的入股这次的钢铁、水泥和玻璃再也不能错过,否则我就会成了家族的罪人”

“是啊,大哥,月初我把固山铁城试产的两盒火柴拿回去,家父划着火之后,立刻问我入股没有我说刚开始不知道火柴是这个样子的,立马被家父狠揍一顿,这回的钢铁水泥和玻璃绝对不能再错过了,多少股份我严家都愿意接下。”严义和的不幸遭遇和紧张表情,惹来众人一阵大笑。

朱道临笑了笑,望了一眼身边皮笑肉不笑的吴景贤,举起酒杯提议再干一杯,完了端起饭碗开始吃饭。

应昌培等人得到明确消息之后同样归心似箭,于是大家非常默契地停止喝酒,很快填饱肚子告辞离去。

朱道临与心事重重的吴景贤来到后书房,师爷叶良辰已经泡好一壶铁观音茶,一杯茶没喝完,吴景贤便长叹一声,询问朱道临能不能先送给皇上30万斤铜料

“你老开口了,我能拒绝吗”

朱道临咧嘴一笑,叶良辰也笑了,边笑边摇头却不说话。

吴景贤愧疚地解释道:“这段日子我翻来覆去地想,最后发现万岁爷实在是山穷水尽了,谁能想到这时候又来个黄河决堤,雪上加霜啊为了万岁爷,我只能厚着老脸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