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0(2 / 2)

醉卧江山 离人望左岸 8150 字 2019-05-02

授勋上柱国,封英国公,同知枢密院事,马步军总都部署,统领北军大总管事

从古至今,官场上都有着类似的划分,除了官职之外,还有爵位,或还有勋位,加上一些文武散官的区别。

所谓官职,也就是你实际上在做的事情,官位只能封妻荫子,但爵位却能够世袭罔替,即便不能世袭罔替,在三代之内还是有着极高的荣耀和价值的

而勋位已经很少出现在大焱官场之上,所谓勋,就是指功勋,立了功之后获得的封赏,以彰显你的功劳。

上柱国乃正二品的勋位,而英国公更是从一品的爵位,距离正一品的顶峰便只有这么一步之遥

童贯数十年混迹沙场,终于混了个郡王的爵位,那已经是位极人臣。

而苏牧眼下也不满三十,竟然就已经封了英国公,也就是说,他今次从北方战场回来,封王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这种惊心动魄的反差,实在羡煞旁人,从每一次立功受奖都被压制,到有朝一日受封国公,一步登天,仿佛官家赵劼在故意作弄苏牧一般。

但换作是你,谁不愿意被这样捉弄

虽然前期被压制得很惨淡,但一朝厚积薄发,这才更加的大快人心

而对于正二品的权知枢密院事,那可是给予了苏牧最大的自由度和掌控权,可以说官家是将这一次大战的指挥棒,真正交给苏牧了

有人为苏牧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诸如范文阳之流,也自觉苏牧实至名归,也有人心中吃味,就好像苏牧的荣耀是从他们的身上抠下来的一样,也有人阴暗地想着,苏牧根本就不配得到这样的封赏,甚至根本没有能力统领整个大军。

一种米养百种人,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所以朝堂上的种种纷乱,苏牧都觉得是正常的。

赵劼心里虽然不舒服,但背后显宗的庞大势力都已经割给了苏牧,区区几个荣誉头衔只是不痛不痒罢了。

所以他表面上也是抚慰激励,说了不少软话,好处已经丢出去了,总不能连面子都赚不够本吧。

朝堂上议论纷纷之时,朝堂外的监察御史却大喝一声,竟然有人走进了大殿

虽然他们已经看清楚来人的面目,以及那华丽丽的朝服,但官家并没有允许他们上朝,作为监察御史,他们就有权将他们拦在殿外

然而这两个人根本就不理会监察御史的阻拦,默默地走进了大殿。

当赵劼和所有人都看清楚他们的面目之时,大家都沉默了下来。

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已经没有必要再出现,也没有必要搭上一辈子的英名,来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他们还是来了。

童贯和种师道

一个受封郡王,荣耀无以复加,一个黯然离场,本该心灰意冷,解甲归田。

但他们在即将开启大战的前夕,毅然来到了大殿之上,朝官家赵劼沉声道。

“臣童贯请战”

“臣种师道请战”

第六百六十八章替天下苍生敬一碗酒

童贯和种师道的出现,将朝堂的气氛又推向了另一个,许多人当即就忘了苏牧受封上柱国、英国公和总督北军。

在文教最为鼎盛的大焱,文人们最注重的是什么

是官职是财富是权势是荣誉

不,是名声

甚至于相比生前的种种,文人们更看重死后的谥号

这就是将文事推到顶峰之后出现的必然结果,很多时候文官们明知道一些变革对百姓对国家是有利的,但就应该改革破坏了祖宗的法度,为了维护礼法,文官们就不惜动用一切手段来反对。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神宗朝之时,王安石的变法,以及当时文人的典型代表司马光的反对

历朝历代对王安石的变法毁誉参半,司马光作为当时文人的道德典范,却对新法百般阻挠和破坏,带领一众保守派,与新法派不断斗争。

他们为的是什么

是维护文人赖以生存的先贤圣法,那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为人准则,上至帝王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需要遵照这样的行为准则来生活,这样才能够使得社会安定。

而他们作为卫道士,也就能够留名千古,这是他们的道义所在。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童贯早已功成身退,种师道落寞收场,他们都已经没有再出头的必要。

因为先前的北伐已经是百世之功,童贯以宦官之身,得一时无人能及的功勋,而种师道虽然只以使相的头衔退隐,但百年过后,史书上必定会为他的功绩正名。

北方局势动荡,诸方蠢蠢欲动,想要一举灭掉后辽,下一个必定轮到大焱,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此战也是凶多吉少。

若是惨败收场,必定会沦为千古罪人,即便惨胜,早已水深火热的国内,也支撑不了北方战场,那早已空虚的帝国,必定会被榨干最后一丝骨血,到时民不聊生,内乱也没完没了,更不可能留下好名声。

于个人而言,无论如何都不是好事,童贯和种师道在个人方面已经达到了无所求的地步,他们能够主动请战,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是真心想要为帝国燃烧最后一滴热血

赵劼本就不希望苏牧独掌大权,童贯对他忠心耿耿,种师道一心为国,皆是可信之人,有这两人来分苏牧之权,可不正中赵劼下怀么

虽然心里早已窃喜不已,想着果是没有白疼童贯一场,关键时刻还是这位大太监最了解自己,但赵劼还是先嘉勉了一番,只说两位年事已高,心意已经收到了,领兵的事情还是再议云云。

大家都知道这是表面功夫,蔡京等人早已深谙赵劼心意,便领着文武百官纷纷声援,赵劼也就顺水推舟给答应了下来。

对于这种小伎俩,苏牧自然不会看不出来,他心里虽然有些反感,但对于童贯和种师道实在是发自肺腑的佩服,再加上三人已经有过合作的先例,他也不担心这两位会给自己使绊子,自然也不需要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