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云天就动身进了紫禁城,除了给正统帝授课外还要对朝廷上一些军政要务给正统帝提供参考意见。
虽说是参考意见,但由于李云天考虑事情十分周到细致,所以正统帝在听完后往往全盘接受,按照李云天的见解下达诏令去办事,因为他实在想不出比李云天提供的建议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使得那些军政要务得以圆满解决而且还令正统帝清闲了许多。
“皇上,刘球一案已经在京城掀起了惊涛骇浪,臣觉得应该缓解一下此案带来的余波。”给正统帝授完课后,趁着陪正统帝在御花园散步的时机,李云天在闲聊中不动声色地提到了刘球的事情。
“老师有何建议”正统帝闻言眼前亮了一下,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说实话他现在正因为刘球的事情感到头疼,万万没有想到刘球竟然会死在了诏狱里,使得文臣集团对此是怨声载道,一些大臣已经上疏请求正统帝彻查刘球死因,看看其是畏罪自尽还是受到了人为的迫害。
对于这些大臣的奏章正统帝感到非常棘手,这些大臣并没有给刘球鸣冤,只是希望能搞清楚刘球的死因,毕竟刘球是翰林侍讲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连尸身在哪里都不知道。
正统帝知道文官集团势力强大,并不是单凭一个刘球就能使得那些文官屈服的,一旦闹将起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皇上,刘球为官多年任职时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臣觉得刘球既然死前已经悔过,那么皇上应该宽恕其罪行,对其子降下恩旨以示皇恩浩荡。”
李云天闻言向正统帝一躬身,沉声说道,“一旦其子接下了恩旨,那么表明刘球一案再无争议。”
“此举甚好”听闻此言,正统帝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这样一来的话就可以堵住朝中那些文官的嘴巴了,毕竟刘球的两个儿子都认了这件案子那么别人还有何可多言的
至于刘球的两个儿子,即便心里再不愿意那么岂敢违抗正统帝的旨意,肯定会乖乖接下这道恩旨。
“皇上,刘球是翰林院的侍讲,在朝中薄有名望,既然他已死那么不如入土为安,也免得有人借此生事,搅了皇上的安宁。”李云天见正统帝的面色变得轻松,知道他对自己的这个提议非常满意,随后趁热打铁地说道。
“嗯,就依老师之言。”正统帝闻言点了点头,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虽然刘球在朝堂上冒犯过他但究其本质刘球只是一名敢于谏言的清流而已,与当年的李清正相似,故而正统帝对刘球还是心存仁慈,开始时并没有想要他的性命,只是让其吃些苦头罢了,以此来反击文官集团的进逼。
李云天闻言禁不住松了一口气,有了正统帝的这句话后他就可以去司礼监找王振了,王振的胆子再大也不敢违逆了正统帝的旨意。
司礼监。
“公公,忠王爷来了。”王振正在房间里翻阅着内阁递上来的奏章,一名宦官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躬身禀报道。
“哦”王振闻言微微怔了一下,脸上闪过诧异的神色,李云天以前可从没有来过司礼监,随后放下手里的奏章快步出门恭迎。
自从洪熙元年护送宣德帝进京登基,王振就已经与李云天有了交情,并且目睹了李云天一步步登上了亲王的宝座,权势名望朝中无人能及。
或许是曾经在护送宣德帝的过程中同生共死的缘故,王振对李云天一直有着不少好感,归根结底两人都是正统帝信赖有加的人,这决定了两人之间很难爆发激烈冲突。
“王爷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在司礼监的院子里,出门相迎的王振老远就笑着冲李云天拱手致意。
“王副总管太客气了,王副总管为皇上办事,本王岂敢让王府总管相迎。”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也向王振拱手回礼,逢场作戏可难不倒他。
说实话,李云天觉得对内廷的宦官不能因为其去势就以阉宦蔑视之,毕竟宦官与文武大臣一样都是伺候皇帝的,只不过一个是内臣一个是外臣罢了,本质上还是大明的官员。
尤为重要的是大明自永乐朝以来就开始任用宦官做事,而宦官距离皇帝比文武百官更近,所以激怒那些宦官可没有什么好处,只会增加内廷与外臣之间的冲突罢了。
不过,这或许正是皇帝所希望看见的一幕,有内廷牵制朝臣的话会使得其省下很多精力,而内廷与朝臣之间的利益冲突无法调和,意味着双方很难和平共处。
第1223章入土为安
“王爷大驾光临,不知所为何事”将李云天迎进司礼监后,王振让下人奉上了正统帝赏赐的贡茶后,微笑着问向了李云天,李云天可是司礼监的稀客,也是情也请不来的贵客。
“王副总管,皇上念刘球近些年来悉心给朝廷办事,故而对其两子降下了恩旨,允其不受其父所累。”
李云天品了一口贡茶,然后放下茶杯笑着向王振说道,“刘球虽然罪犯欺君,但他再怎么也是翰林院的侍讲,皇上不忍其暴尸乱葬岗,还望王副总管能督促北镇抚司的人查一查他的下落。”
王振虽然是司礼监首席掌印太监,但他正式对外的职务是紫禁城内务副总管,这个职务决定了他可以介入内廷诸衙门的事宜。
紫禁城内务总管一职还是由金英担任,金英毕竟是四朝老臣,在内廷资历深厚,正统帝即便想要用宋大山和王振来代替他也要逐一拿下他身上的职务,以免引发内廷的混乱。
所以,李云天称呼王振的时候是副总管。
按照内廷的配置,有一名内务总管和三名内务副总管,堪称内廷的四巨头,彼此间相互制衡,是宣德帝为了掌控内廷故意进行的设置,宋大山接任了御马监掌印太监后荣升为了内务府总管。
现在,内廷的局势是新旧势力并存,相处得还算和睦。
除了金英担任紫禁城内务总管外,另外一名副总管是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东厂厂公王瑾,两人都是宣德帝的心腹,故而正统帝要慎重对待。
不仅内廷里的宦官,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知道,金英的这个内务总管已经当不了多久了,正统帝肯定会用宋大山和王振之一来取代金英,只是不知道正统帝会选谁来担此重任而已。
“刘侍讲一念之差,结果落得如此结局,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王振已经意识到李云天是为了刘球的事情而来,见李云天把话说得委婉,于是装模作样地叹了一口气,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做出了承诺,“王爷放心,杂家一定会督促北镇抚司找到刘球的尸身。”
“那就有劳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