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5(2 / 2)

奸雄天下 大罗罗 5273 字 2019-05-02

事实上,贾似道自己也不安心,只是就这样迁往洪州,又实在是不甘心

奸臣出了北内,坐在轿子里面,满脑子都是迁不迁行在所的事情。迁行在所,各个方面来说都是有利的。唯独一点,朝廷就不是奸臣能控制的了

这时,轿子突然停了下来,外面传来了廖莹中的声音:“太师,已经到了。”

贾似道应了一声,轿帘已经被人掀开来了,贾似道下意识的就钻了出来。这位执掌南宋一国重权的太师公,这一两年来真是衰老的飞快,须发白了一多半,脸上的红光和自信的神采更不知去了哪里,剩下的只有疲惫。

他抬头看了下四周,发觉不是西湖,便问了一句:“这里是哪儿”

“这里是钱江码头啊”廖莹中已经到了贾似道身边,低声提醒,“您不是要来钱江码头视察海防么”

“海防”贾似道仿佛如梦初醒,手按着额头,“居然忘记了真是老糊涂了”

廖莹中道:“太师日理万机,诸务繁忙,一时想不起来也不足奇的。”

贾似道点点头,四下看了看,道:“视察什么”

廖莹中忍不住一拧眉毛,这贾似道的记性真是越来越差了,竟然全都忘记了。他抬手一指码头附近,就扼守在钱江口的一座城堡。

“太师公,您是来看钱江堡和新铸的青铜大铳的。”

“对对对,是青铜大铳铸好了”贾似道这才完全想起自己为什么不会葛岭而是大老远跑到钱塘江边上来了。原来大宋的士大夫们虽然轻武,但是对于先进武器的兴趣却是非常高的。他们可不会如满清王朝的那群朽木一样,在被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教训过后二十年,还在八里桥之战中用老祖宗传下的弓马骑射去对付英法联军的米涅步枪。

在四年多以前的临安之变中,贾似道和南宋朝廷已经领教过青铜大炮的威力,他们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实际上在贾似道控制了南宋朝政之后,他就下令御前兵器所,兵部的军器监全力以赴研制大火铳。

不过研制的过程和蒙古一样不顺利毕竟他们不像陈德兴知道后世火器发展的大致方向,也知道青铜大炮的大概的模样和尺寸,还知道炮架的构造陈德兴前世喜欢玩模型,家里面有模型青铜炮。

而且,铜在南宋士大夫心目中是非常紧缺的东西,宋朝的工商发达,生产的手工业品数量远远超过前朝,农产品产量也很高。而铜钱的铸造却远远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出了铜钱短缺的局面。所以贾似道和南宋朝廷的大官们一开始都想让工匠们铸造铁炮这个弯路欧洲人在历史上也走过,毕竟铁比铜要便宜。但是铸铁的难度远远高于青铜,两者的熔点就差了七百多度因而南宋的铸炮活动在初期进展缓慢,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

最后,南宋的工匠们终于说服了文官,让他们使用青铜铸造大炮了。这对南宋的冶金业来说几乎没有难度实际上陈德兴的铸炮工匠和工艺也来自南宋。

不过南宋铸炮的思路,还是不免受到三百年来防御性国策的影响。和忽必烈的大元炮队过分注重机动性相反,大宋炮队几乎不考虑大炮机动,只是全力追求大炮的威力实际上,南宋也没有足够的畜力去拉动大炮。马几乎是珍惜动物,牛倒是有一些,但多是耕地的水牛,并不大适合拉车。南宋陆上货运使用的牲畜主要是驴子,根本拉不动沉重的大炮。

所以放弃了机动性的南宋,干脆把大炮都铸造的巨大无比。而且他们也不是用口径或是弹重来区分大炮型号的,而是用炮重定型。其中最轻型的大炮也有3000斤重,发射的弹丸重十斤左右,威力和明军的3寸炮仿佛。不过炮重不含炮架则要比3寸炮重几百斤,这主要是因为南宋炮匠为了追求铸炮的成功率,加大了炮管壁的缘故。

“回禀太师,这次兵器监新铸的大铳重达九千斤,可以发射二十八斤的弹丸,弹丸射程可达五里,可无坚不摧,无物不破若是明贼的水军敢来,卑职定然叫他们有来无回”

一名穿着绯色文官常服,腰里却挂着宝剑的台勇将领,就站在夯土包砖的堡垒上面,指着六门架在石头炮座上的巨大火铳,信心满满地对贾似道说着。周围还有十几名青袍子文员和穿着红色战袄,头戴范阳笠的武将。其中文员都是驻防钱江堡的台勇左营的军官。南宋团练讲究书生掌兵,所以军官多是书生,却都给文官。贾似道是台州人,他的六千台勇自然都是台州士子,很多还出自贾氏一族。自然被贾似道牢牢控制在手。

而那几个武官,则是三衙新军的军官,三衙新军是在三衙军解散后在李庭芝的武锐军和部分三衙军将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新军,人数多达六万,现在分驻临安、庆元、绍兴、平江、建康、扬州等地。

这支兵则是由贾似道和李庭芝共掌,担任“管军”的韩震、姜才、孙虎臣都是贾似道和李庭芝的心腹。不过再怎么心腹,三衙新军终是朝廷的武力,是由枢密院直管的,和只听贾似道命令的台勇还是不一样的。

“太师,”官拜广州观察使,担任御前马军管办公事三衙管军的名号韩震冲着贾似道一叉手,语气当中也颇有自信,“有了这六门九千斤铳和另外十门六千斤铳,这钱江口当是无虞。而且这钱江堡背靠临安城,贼兵想从侧背攻打也极是不易。若是能多铸大铳,广布于临安城四面,再练兵数万以卫城池。则临安非百万兵不能破”

贾似道只是微微点头,不置可否。临安的确是可以守卫的,但是非百万兵不能破也是大话。不说别的,单是临安城内一百多万百姓在战时粮食供应就是个极大的麻烦

若是天子不在临安,那大不了易子而食,就和明军比耐力,看谁能熬得过谁。

可要是天子若是身在临安赵家皇帝的胆子有多小,贾似道还会不知道如果真有十万明军围城,部署火炮日夜攻打,只怕要不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