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5(2 / 2)

奉系江山 青史尽成灰 5429 字 2019-05-01

张廷兰也点点头:“欧洲还在打仗,想要从德国弄到合成氨工业并不容易,而且材料解决不了,还不能大面积推广。不过我觉得倒是能在别的方面下手,就比如化学工业,化学工业不只生产化肥需要,咱们生产军火也同样离不开,偏偏这一点在奉天几乎就是空白”

“拙言,你从来不是无的放矢啊,既然说了这话,你就是有了目标吧”

“铁龛先生法眼如炬啊”张廷兰笑着说道:“我听说范旭东先生在塘沽建立了久大精盐公司,这位范先生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毕业,学识不错,成立的久大精盐公司是全中国第一家精盐工厂,要能把他拉过来,在奉天投资,咱们的化学工业也就有了眉目了”

张廷兰之所看看重范旭东,是因为这个人不只有专业知识,还懂得经营,有企业家的天赋,这就非常了不起。就像张廷兰的手下,陈启铭的化学知识丝毫不在范旭东之下,但是专精的方面不同,陈启铭更像是一个专业的研究人员,而不是管理型的人才,更谈不上企业家了。

因此张廷兰对于范旭东格外的看重,希望把这位中国化学工业之父拉到奉天,正好他此时处于事业的开始阶段,面临的困难众多,张廷兰几乎能够提供一切的帮助,机器设备,人才资金,市场政策,只要是需要的,都能够争取过来。

这样对于范旭东来说,或许也是一个好事情,能让他的事业更加顺利,王永江笑着说道:“拙言,既然你看中了这位范旭东先生,那就错不了,只要他能愿意子东北投资,政府可以提供二百万贷款,所需土地免费提供,税收三年之内优惠,另外还可以在奉天的大学里面,给他开辟相应的专业,培养需要的人才。”

“铁龛先生大手笔啊,有这样的条件,我看谁都无法拒绝,那位范旭东先生多半会动心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六章大丰收

化工产业是不折不扣的战略产业,是整个军工产业的重要一环,就拿美国的杜邦公司来说,既是化工业巨头,同时也是军火巨头,初期正是靠着炸药起家的。

对于奉天的产业,张廷兰初步有了规划,军工,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都从俄国远东搬,他已经摸清了俄国的情况,虽然俄国也没有什么大工厂,但是已经足够奉天起步之用了。唯独欠缺的就是化学,电子和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这也是俄国人的短板,他们都没有工厂,张廷兰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幸好还有一个范旭东可以利用,只要把他搬来,化学工业也就有了一点着落,至于其他的产业就只有等着一战结束,在德国人身上打主意了,然后再从美国那里淘换一点,整个架子也就支了起来,奉军的腰杆也就硬了。

“咱们开出了价码,还要看人家同意不啊,拙言你有什么人选么,去说服范旭东”

“就让宋仲义帮帮忙,他原来也是京津一带的,人脉关系也都熟悉。”

一年之前宋仲义还在北京的茶馆痛哭,眼看着厂子就要完蛋了,自从他搬到了奉天之后,各方面都是一路绿灯,纺织厂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手中总有处理不完的订单,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宋仲义办工厂最舒心的日子了。

有了这么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摆在面前,应该很有说服力,张廷兰对自己信心十足,遍观整个中国,各地的政府,奉天开出的条件绝对是最优惠的。至于其他地方,不给添乱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帮上什么忙啊

商量妥了此事之后,他们继续在田里头看了看,张廷兰揪下了一个稻穗,将上面的稻子放在了手心里头,笑着对王永江和杨宇霆说道:“两位,注意没有,咱们的水稻比起南方的更加饱满,按我的估计不论是口感。还是营养,都要超过南方的粳米,绝对比高粱米好吃多了啊”

“好啊,要真是这样,我们都要换换口味。”杨宇霆笑着说道。

“好不好吃倒是其次的。主要还是产量,我算了算。不使用化肥。一亩地的产量能达到二百斤以上,就已经比起原来的高粱多了三分之一,要是到了三百斤,就是一倍了,如果都种上了水稻,老百姓就都不愁吃不饱了啊”

“多种水稻。就要多建水利工程,水库,引水渠,还要打井。要是水跟不上,也没法种水稻啊”

“现在我才看透了农场的好处啊。”王永江笑着说道:“有了农场,农民都组织起来,原来单打独斗干不了的事情,现在都能做了,而且咱们组织起来也容易不少,只要把命令下达到农场就足够了,根本不用挨家挨户的去找人。等到秋收彻底完成之后,咱们比较一下农场的成果,如果效果好,咱们就在整个东三省推广起来,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就彻底站稳了脚跟啊”

也不怪王永江这么看重粮食,现在奉天主要的税收来源还是田赋,而且在这种乱世之中,粮食是最好的硬通货,握住了粮食,老百姓就能安稳下来,军队也不会乱,这要百姓和军队不乱,奉天的政权就稳如泰山。

历朝历代,粮食都是关系到根基命脉的事情,任何一个治国的大才,都不会忽略粮食的重要性。

再有半个月左右,就到了收获的时候,张廷兰现在就盼着天公作美,能够一直晴天,把水稻都晒好,忙了大半年,就看着最后能有多少收成了。

他们也都是大忙人,看了水稻之后,也都十分满意,就静等最后的结果了。

张廷兰回到府邸之后,就开始做起了功课,既然准备把范旭东请来,就要弄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才行,因此张廷兰仔细想了想,列出了五个方面的优惠。

第一条是税收三年之内减半,免费提供四十亩地作为工业区;第二条是奉天政府提供二百万低息贷款,另外实业团和奉天银行提供一百万贷款,共同扶持工厂发展;第三条由奉天政府出面,帮助采购所需机器,招揽人才;第四条是保证产品的销路,和奉天兵工厂签订供需协议,未来工厂的产品全部由奉天收购;第五条就是邀请范旭东加入奉天实业团,成为其中的一员,享受实业团成员所有的优惠条件

张廷兰仔细权衡一下,基本上已经很全面了,至于范旭东再有什么具体的要求,等到下一步再谈吧。

张廷兰带着拟好的文件急急忙忙的来到了宋仲义的家里头,宋仲义这个人有点苦行僧的感觉,别看已经是奉天最大的纺织业巨头,身价百万,但是几乎天天都泡在工厂里面,放到一堆里,几乎和工人没有分别。

他买的宅子也里工厂不远,为的就是来回方便,由于宋仲义的纺织厂承接了奉军的军需生产,因此张廷兰也经常过来找他,轻车熟路,直接来到了宋仲义的家中。

宋仲义一看张廷兰前来,急忙出来迎接,一见面他脸上满是笑容:“拙言,你怎么有空到我这里啊”

“老宋,我还想问你怎么有空在家里啊”

“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