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黄、陈、张三人与路振飞吟诗作赋,倒是相谈甚欢,可是苦了在一旁陪坐的朱平安,四人口中的一些古诗词,尚算能听懂少许,可之乎者也一出来,完全就是在听外星语系了,搞得朱平安头大如斗。
陈子壮与黄公辅却是倍感诧异,席间不停旁敲侧击的询问路振飞和朱平安究竟是不是师生的名分,路振飞却总是笑而不答,弄的两个老家伙也是无可奈何。
张继祖也是分外的好奇。要知道,大明朝文武对立是延续了百年的传统,勋贵是武官的代表,基本上与文官很少打交道,更不要说通婚之类的交往。而仁宗、宣宗之后,文官势力稳步上行,到得正统和景泰年间,土木堡一役,勋贵势力大损,彻底失去了和文官一较长短的能力。
之后的武官则完全被文官压制,武官跪拜同级文官更是形成了常态。军饷、粮草、装备、器械全部被文官通过六部牢牢的掌握在手心里,这种状况,只有到了如今才略有改观。
只是,大明帝国也已经日薄西山,武官再度崛起只能意味着中枢已经无力掌控地方,手握兵权的武官开始毫无忌惮的搜掠地方,以此养兵,而完全不必仰仗朝廷。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自万历年间,武官便开始大肆扩张自己的私兵家丁,到了目前,大明朝真正的精锐便是这些家丁。
黄公辅等人奇怪的是,路振飞在士林中享有盛誉,怎么会将一名武官收入门下。这如果传出去,对于路振飞的声名也会有所妨碍。
但路振飞总是顾左右而言他,而言谈话语间却是对朱平安这个弟子推崇备至、爱护有加。
张继祖却忽然间想起一件事情。“听闻坊间传颂的那首对酒,便是朱大人所作,不知可有此事”
陈子壮蓦然一惊,“可是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首对酒”
朱平安顿时红了脸,冲着众人连道惭愧。路振飞抚须微笑不语。
黄公辅颔首轻吟诗句,不觉沉醉其中,“武能安邦定国、文能对酒当歌,平安贤侄还真是个妙人啊当浮一大白”说着便自斟自饮一杯。
“哪里比得上秋涛先生七岁成诗,以:待我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问嫦娥。对: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银灯照碧波。那是何等的美谈啊”路振飞和陈子壮共饮一杯。
陈子壮笑着摆摆手,“笑谈,笑谈罢了”
“不成想,万历己未科,一语成谶,真真是应了当年的诗句,集声果真成了殿试的第三名,稳稳的得了一个探花郎,在士林和民间是何等的美谈啊”黄公辅在一旁笑着说道。
朱平安饶有兴致的听着三人的回忆,这些个典故他也曾经听过,但是陈子壮一语成谶,真的做了探花郎却还是第一次听说。
陈子壮笑着叹口气,“往事已矣,现如今国家社稷面临如此困境,在下早已提不起遣词造句的兴致了”
一句话让在场的众人不禁有些黯然。
路振飞赶忙示意朱平安为众人斟酒,又将话题引开,“那秋涛先生这次是意欲去往何处啊”
崇祯五年,皇帝处于对大臣的失望,想要任用宗亲,在宗室中寻找人才,并打算委以官职。遭到了时任礼部右侍郎的陈子壮的极力反对,引得崇祯震怒,以其“沮诏间亲”,下廷杖。而当时已经接任唐王的朱聿键却对其言论颇为不满,于是上疏弹劾,陈子壮被下诏狱。幸得皇太后和众臣求情,这才在第二年春被释放出狱。
此后,陈子壮便游历四方,讲学授徒,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振玺兄奉旨参政湖广,领兵备事,在下边打算前往广东一行,愚弟子升和几位至交好友打算在那里创办书院,特请在下前往授徒讲学。本是与振玺兄同行南下,却不想半途听闻继祖的事情,所以便赶来中都。”陈子壮解释道。
“可是白云山的云淙书院”朱平安一时口快。
陈子壮却是大为惊奇,“平安小友从何处得知,据说那书院至今还未曾定名啊”
“云淙白云之上,淙淙有声书院又恰在白云山,妙啊这个名字果然是妙啊”黄公辅不由得抚掌大笑。
陈子壮不由得惊诧莫名,仔细品味这个名字,也是不住的点头。路振飞虽然瞪了朱平安一眼,但脸上却满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朱平安不由得又是一阵惭愧,没想到一句无心之语,竟然使得南明历史上著名的书院就此诞生。只是一联想到这陈子壮当年曾和自己的父亲对立,心下又忍不住有些忐忑。
“北方局势糜乱,在下和数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是想借此机会招收人才,授以经世治乱之道,以为朝廷之用啊”
陈子壮的一句话让黄公辅和路振飞频频点头。
但朱平安却摇了摇头,“陈公此言谬矣,如果只教授经世之学,那一旦国家动荡,仅凭一些书生又如何能扭转大局呢”
第四十九章赌约
朱平安的一句话让黄公辅等人一愣。
“住口”路振飞赶忙打断了朱平安的话语,“振玺公和集声先生都是当世大儒,哪里轮得到你这黄口小儿在此胡言乱语”
朱平安一挺脖子,“先生,学生只是就事论事,以往授课之时,先生还曾说集思广益,要虚心接纳别人的见解,怎么如今却又出尔反尔”
路振飞不气反笑,“你这孩童”
一直沉默不语的张继祖却突然开了口,“见白先生容禀,朱世兄的话未尝没有道理”
陈子壮和黄公辅捻须互视一眼,同时将目光投向张继祖和朱平安两人,看来是对两人的见解颇有兴趣,路振飞也就此闭口,打算听一听两人的分析。
张继祖冲着三人施礼完毕,这才说道:“以往学生也是觉得修习经史,以此报效朝廷、造福百姓。但回到凤阳之后,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