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3(2 / 2)

贞观帝师 石肆 7941 字 2019-03-22

本公子不愧是大唐的第一伯乐啊夏鸿升心中得瑟的想到。

“我说定方兄,你方才说的刘仁轨,可是军校的副教导主任刘仁轨”夏鸿升对苏定方问道。

苏定方点了点头:“正是此人。”

夏鸿升哦了一声,又问道:“那定方兄觉得此人若何”

“此人倒也是个人才。”苏定方说道:“军中事物安排的妥妥当当,不拘是后勤分派,还是俘虏安置,军中内务最是繁琐闹人,他倒也管得个井然有序。若主内政,端得是一把好手”

“那若论为将呢”夏鸿升又追问道。

苏定方见夏鸿升问的勤,不禁有些疑惑,不过还是答道:“其人精通谋略,料事如神。军中之事,每每议之,都颇有见解。当初白江口,就是他料定百济必会埋伏在那里,又施计反将百济大军围歼。论军阵中的武艺,排不上号。若论智谋,则有将帅之大才”

听了苏定方的话,夏鸿升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见夏鸿升点头,苏定方问道:“升哥儿怎的对此人如此上心莫不是”

“小弟当初就看出来这刘仁轨实乃一出将入相之大才,故而将其举荐给陛下,让他到军校之中锻炼锻炼。”夏鸿升对苏定方解释道:“如今陛下想要找出一位合适留在高句丽,为大唐经略辽东之人选,我又向陛下举荐了他。听闻定方兄方才所言,知其果然没有让小弟失望,小弟也算是没有看走眼。”

第1025章归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夏鸿升心中的儿女情长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这是将士们心中的慷慨豪壮。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归咸阳

到了咸阳,离泾阳便不远了。

夏鸿升几乎望眼欲穿,恨不得自己能够缩地成寸,下一次眨眼之后,就出现在泾阳自己的家中。

征伐高句丽的大军回来,一路上所受到了欢迎,是空前的。

每至一地,百姓无不沿街欢呼不停,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如同过年了一般。更要随着行伍送出几十里地远,也依旧是不舍。途经之地的百姓,都拿出自己的东西送给将士们,让夏鸿升恍惚间还以为自己又穿越到了抗日剧中的八路军部队似的。

一路回来,李世民的威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高的都让夏鸿升觉得这已经上升到了严重的个人崇拜的地步了。

而一路上受到了如此高的追捧的李世民,更是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不,不算是新的念头,只是以前被自己按捺下来的一个念头,随着看到自己空前的威望之后,又浮上了心头的念头――封禅

不过,好在李世民还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还知道出来这么久,要赶紧先回长安,稳定一下内部。真想封禅,也是之后的事情了。

老实说,当李世民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夏鸿升真怕他会一时兴起,半路调头直接去泰山封禅了。

大军经过咸阳,沿着从咸阳延伸出去的水泥大道,一路终于走到了泾阳。

泾阳更是大变样貌,夏鸿升自己都有些认不出来了。

“这里是泾阳”李世民更是大为意外,看着眼前繁华的地界,不禁问道。

可不是么,眼前这幅繁华盛景,不说出来,还以为是到了扬州了。

“陛下微臣恭迎陛下凯旋陛下万胜大唐万胜”随着李世民现身,旁边的一堆人立刻恭恭敬敬的深深弯腰下去行礼。

原本的杨县丞,如今的杨县令。身后跟着如今的申县丞,许县丞,还有李恪,及泾阳县衙一干人等,全都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这泾阳之变化”李世民放眼看了看:“真是叫朕吃了一惊啊杨县令,你且过来,告诉朕这是如何一回事”

“回禀陛下,这泾阳之变化,说白了便是三个字。”杨县令恭恭敬敬的近前答道:“有钱了。”

夏鸿升听见这仨字儿差点儿笑出来,原本那么刚直清高的一个人,现在也会谈钱了。

“哦”李世民挑了挑眉头:“如何说来”

“陛下,泾阳自试行新商法及税法以来,百姓所负担大为降低,而县衙之税收却反而更多了许多。加之有促商之举,故而商人们虽然交税,却亦无反对之音,反而因交了税能开商限,更是心甘情愿的支持于新税法、商法。”杨县令答道:“自试行新法截止上一次税收,泾阳县收缴税款十余万贯。总数多了,能够供县衙支配的数目就多。依照新税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原则,县衙加大了对泾阳县的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用了更多的可支配额度在同百姓息息相关的事物方面,方才有了今日之泾阳。”

夏鸿升又差点儿笑出来,这杨县丞哦不,杨县令说话,越来越像自己的风格了啊

果然,就见李世民听了杨县令嘴里的话,也是下意识的转过头来看了夏鸿升一眼。这些名词儿他就只从夏鸿升的口中听说过,也幸亏是从夏鸿升口中听说过,问过,要不然,猛一听见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不过,也未及多看,就被杨县令口中报出来的那个数字惊呆了,又重复了一遍:“多少十余万贯”

周围的其他人也是吓了一跳。

“回禀陛下,微臣不敢妄言。”杨县令恭敬道:“一应账本凭据皆在县衙,只等陛下回来之后审验。”

“十万余贯都抵得上大唐关内一个州的税收了”在定州监国,随李世民一同回来的李承乾吃惊道:“还是一个上州这才多久自从试行到现在也不过一年出头而已罢”

“这么多”自然也有旁人惊讶,问道:“莫不是横征暴敛万万不可”

“呵呵,百姓减轻了负担,国家增加的税收,商人方便了生意,到头来终究都还是得大于失,故而泾阳百姓,不论士农工商,皆大力支持新法。且新法之中定数合情合理,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