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时间,夏鸿升定下了这样一个日子。
在这个时空之中,也只有他一个人才知道这个日子的意义。
那个时空里面击败这个弹丸岛国太难了,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这个时空里面攻克倭国,却太过简单,反倒叫夏鸿升觉得不怎么有复仇的痛快。
又或者说,大唐如今的地位和境界,已经让他对倭国,提不起来情绪了。
倭国使者被送走,夏鸿升派出了探子,往后去迎李孝恭亲率的中军,将此消息传告给李孝恭。
中军距此仅大半日的距离,急行军不停,半日就到了。
李孝恭接到夏鸿升的书信,顿时大喜,令全军急行,次日便抵达,同夏鸿升所率之先锋军汇合。
“贤侄贤侄何在”李孝恭还没进营帐里面,就先朝里面喊了起来。
夏鸿升听见声音,于是出来营帐,看见正是李孝恭和张亮等人,于是上前抱拳行礼:“末将夏鸿升,拜见两位大总管”
军中礼节做完了,这才又笑道:“小侄不知道叔叔已经抵达,有失远迎,还请两位叔叔恕罪。”
李孝恭哈哈一笑,说道:“听闻贤侄兵不血刃便在三日之内拿下藤原京,本王喜不自胜,心急之下直接就闯将进来,寻贤侄听了仔细来了,未曾让人通传。来来来贤侄速速与本王道来,贤侄是如何做到让倭国国主自己投降的”
夏鸿升笑了笑,将李孝恭和张亮请入营帐之中,坐下来之后,将自己对海军陆战队队员和间谍们提前下的任务,还有自己后来的安排,连同用一些小技俩让倭人以为天神显灵的事情,都尽数详细告知给了李孝恭和张亮。
“哈哈哈哈贤侄果然是天纵之才,此番同倭国之战,前有铁甲船,乃贤侄所设计督造,中有火炮及弹丸,亦为贤侄所研制,后又有不损一兵一卒连克倭国重镇,劝降倭国国主之功。这灭倭国之战,贤侄当居首功”李孝恭听完了夏鸿升的讲述之后,一拍大腿,立时大笑道。
张亮也是捋着胡须笑道:“王爷所言不错。此番攻伐倭国,所用铁甲船与火器俱都出自夏贤侄之手,军中定计,又有如此功绩。此番伐倭,贤侄当为军功之首啊”
“哪里哪里两位叔叔谬赞小侄了”夏鸿升哪里不懂得“一切功劳都是领导的领得好”的官场规则,于是当即笑道:“小侄不过是仗着格物之术,和两位叔叔的信任,因而有机会耍了些小聪明而已,如何敢居于首功若非是李叔叔信任,张叔叔配合,将士们忠心效命,令行禁止,小侄又如何能有机会做出这些来伐倭之首功,不再小侄,而在于所有大唐军中之将士,更在于两位叔叔率军有方”
谁都喜欢听好话,听了夏鸿升这话,张亮和李孝恭都是喜笑颜开,李孝恭摆了摆手,笑道:“贤侄这可是太过自谦了。此番伐倭,本王反倒是觉得自个儿像是在旁观一般,贤侄可是让本王长了不少的见识啊呵呵,贤侄啊,这回,本王可是先行祝贺贤侄了。回转长安之后,本王说什么都得去贤侄家里,喝了这杯酒去”
听了李孝恭的话,夏鸿升一愣,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笑道:“叔叔能莅临小侄寒舍,小侄那自然是倒履相迎,亲自下厨给叔叔张罗一桌出来。”
夏鸿升这话一出,李孝恭顿时很不怀好意的笑了起来,张亮也是一脸的奸笑,俩人在那儿挤挤眼睛,都朝着夏鸿升嘿嘿嘿的笑了起来,笑的夏鸿升渗得慌。
“呃两位叔叔这是”夏鸿升挠了挠头。
李孝恭同张亮相视一眼,李孝恭解释道:“倭国投降,咱们在此安稳几月,待陛下做出安排和处置,你我回去长安,怎么也过去年了。等回去长安,贤侄灭国之功,功成名就,这就差上一件事情了啊哈哈哈哈,想必本王那侄女,也早已等得心焦了罢怎么,那天贤侄要去亲自下厨去”
我去夏鸿升这才听明白他俩说的酒是什么,敢情是喜酒啊有你这么说自己侄女儿的么
本公子又如何能在尔等面前失了气势
于是夏鸿升腰杆一挺,笑道:“两位叔叔放心,这杯酒两位叔叔如何也逃不过去一回长安,小侄就要张罗此事”
两人又是一阵大笑,李孝恭朝夏鸿升轻轻一拍,笑骂道:“你这臭小子,满嘴乱说话。这事儿岂是你能张罗得了的本王算算,这京中能替你张罗此事的,只有陛下及李纲、颜师古二老。你取陛下之女,陛下自然是不能给你张罗,只怕要落到李、颜二位身上,哈哈哈哈,二人最重故礼,你小子就等着回去受把捏罢说不得,那时候又要念着在军中的时日了哈哈哈哈”
第837章攻占倭国之后要做的事
大唐贞观六年,九月十八。
藤原京城门大开,倭国国主舒明率倭国百官出城列队而站,等候唐军的到来。
李孝恭率领大唐军队缓缓出现,将士们手持长槊,身穿明光铠,骑在高大壮硕的战马之上,英武非凡,宛若神兵天降一般。
大唐将士军容整齐,令行禁止,万人而如同一人。战马齐齐的踏在地上,万匹战马的踩踏地面,却竟然无一丝不同的杂音。整齐的马蹄声一下一下的踩踏下去,好似连地面都跟着一下一下的震颤起来了一样。
夏鸿升,苏定方等几个副将随李孝恭和张亮二人打马前去,到了倭国国主的面前。
“尔国欺辱大唐在先,本王那日为尔国所害之时,曾言势必踏平倭国,屠尽倭人,方能解心头之恨。”李孝恭冷眼盯着倭国国书,肃然说道:“然,大唐终究仁义之国,尔国狂妄,错在朝廷,非在百姓。故不忍使尔国百姓因这战乱而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受尔之降,保全百姓,从此为大唐所属。大唐皇帝诏曰:倭国君臣百官随船入京觐见,领敕封,明赏罚。”
李孝恭的话很短,但是却严肃有力,自成一股威严。
倭国国主听了李孝恭的话,面无表情,只是从身侧的中臣镰足手中拿过一张黄绢,捧在手中,向李孝恭呈了上去。
李孝恭将手中的长槊一转,挽出一个枪花来,顺势将倭国国主手中的请降书一挑,挑了过来,继而将手臂猛地举起,手中的长槊斜指天上,振声高呼:“大唐万胜”
那一纸黄绢被挑在长槊的尖上,迎风飞卷,便格外的醒目。
“大唐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