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明知故问了,只是要听听袁天罡对于佛道之争的决心如何而已。
却听袁天罡说道:“先者,佛教来自天竺,乃夷狄之教。夷狄不文不化,所思者低落,不及华夏,故不当信从。再者,华夷地域不同,益证老子序中以东为木,属阳,为道之所出;西为金,属阴,为佛之所生。阳尊阴卑,故道教优于佛教。华夷之间,种族不同,夷人始信佛教,汉人不当信。三者,佛教之流于入中土,每致国家之衰乱,百姓之凋敝,可见其果为妖言惑众,断送气运,故不应信。”
这措辞就已经说的十分严重了,可见袁天罡是打心底里反对佛教的。这样主观性太强,只知道仇恨佛教,却不知利用了。
统治者的推波助澜,从来都是佛道之争背后的一大原因。而现在,统治者是偏向道教的,且还偏向的很多,这是多好的一个机会。可惜袁天罡他当局者迷,没有看到这一层啊。
“佛道之争,虽属宗教之冲突,然二者之兴替,皆不离帝王之爱恶亲仇,结果有力者较易获胜,失败者,每遭毁灭之厄运。”夏鸿升摇了摇头,押下一口茶水,说道:“可惜不论是佛是道,却都是置身其中,当局者迷,看不清楚这一层。佛道二教各有其特色与信众,对立结果往往意气用事,各成派系,排斥异己,或互相诋毁,佛徒作笑道论,道流亦作笑佛论以敌之。各揭彼短,以扬己善,极尽对骂之能事耳,却是落了下乘。”
夏鸿升的话令袁天罡先是一愣。继而眼中一下亮了起来,试探着问道:“夏侯可是欲帮贫道振兴道门,驱逐夷教”
夏鸿升笑了笑:“驱逐倒不至于,在下可没有那种本事。只是稍微有些主意,或可帮上一些道长的忙。”
袁天罡闻言立刻激动而起。两眼紧紧的盯着夏鸿升,忽而一下子弯腰下来,躬身施礼道:“还请夏侯助我道门,指点迷津”
“道长快快起来,这可使不得”夏鸿升将袁天罡搀了起来,重新坐回椅子上面,才又说道:“我承蒙道长看起,平素以平辈相交,早已将道长当作友人,故而才愿意帮忙。道长可莫要再如此了。”
“还请夏侯指点”袁天罡很是激动的崔问道。不是袁天罡不淡定,而是夏鸿升带给他们的感觉太过神奇。实际上,一直到现在,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还坚信夏鸿升一定是仙人弟子,所以才懂的这么多凡人闻所未闻的东西,他们才看不清楚夏鸿升的命数。所以此刻听闻夏鸿升要帮助他,就立时激动了起来,以为到底是仙人弟子,是向着道门的,而仙人弟子都出手了。那自然是胜券在握的,是以才激动如斯。
“这就先要问出几个问题来,然后再围绕这几个问题,去制定措施。”夏鸿升喝了一口茶。对袁天罡说道:“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道教。问这个问题的意义,是在说道教的宣传所谓宣传,就是要广而告之,让天下的人都知道道教,知道的人越多。可能加入道门的人数就越多,这是基数。这里说的宣传,可不止是让人知道有一个道教这么简单,而是对于道教的道理,有人去讲解,去传播,这很重要。为什么信佛的人越来越多就是因为有许多僧众会深入民间,向那些没有能力和学问去自己参悟的百姓讲经。相比之下,道士们则更加注重于个人的修行,却不深入民间去讲道传道,不接地气。试问道长,两个宗派,一个你只听说过名字,另外一个却知道其道理内容,了解更多。相比之下,道长会更倾向于加入哪一个”
袁天罡深思一下,说道:“不错,我道门虽然也有传道讲道之人,比起佛门,却的确少了许多。”
“第二个问题,道从哪里来。问这个问题,其根本在于完善道教的理论和形象体系,由虚无缥缈的道理,转化为真实可知的某个具体名字,某件具体事情,从而使百姓有迹可循。”夏鸿升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佛教有佛陀,有菩萨,有金刚林林总总五十多个位阶,根据道行高低,等级严明。信徒们知道这些形象,知道自己信的是谁,是掌管什么的,做过什么事情。而反观道门,则那些仙人繁杂无比,一个人甚至有许多不同的化身不同的名字。神仙体系杂乱繁冗,使得信徒眼花缭乱,不知自己该信何人,亦不知自己所信之人有何事迹作为,自然难以产生认同之感。”
“这三清道尊在上,不过,往下去,却也的确有冗杂之象。”袁天罡迟疑了一会儿,点了点头,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道往何处去。”夏鸿升看了看袁天罡,笑道。
袁天罡一愣:“道往何处去”
“对道往何处去”夏鸿升说道:“这个其实最重要的。这个问题的实际意义在于,道的目的是什么,是用来做什么的,乃至于在达成这个目的的过程中,能够为帝王,为社会,为百姓带来些什么。说的更露骨一些,就是能带给人什么利益。在下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听起来很是功利,但却是人世间的常态。倘若道教能带给帝王利益,那帝王自然推崇,带给百姓利益,百姓必然支持,带给社会利益,社会就会赞颂。如此一俩,帝王推崇,百姓支持,社会褒扬,道门何愁不兴”
说完,夏鸿升端起茶杯喝上一口,静静看着袁天罡低头沉思。
良久,袁天罡忽而两手一拍:“夏侯精论,果然一语中的贫道置身其中,却竟然没有看出来我道门比之佛门,所差的这些短处”
夏鸿升点头而笑:“不错,道教本来比佛教更加积极,更具优势,不须在下再去多提。是以在下只指出不足之处,倘若能够补全这些不足,那不论是佛还是域外他教,又有何惧哉”
第492章改造道教
袁天罡站起身来,去书桌上拿了纸笔过来,坐下之后奋笔疾书,将方才夏鸿升说言一一记了下来,又拿起来细细看过一遍,这才放了下来,又对夏鸿升问道:“如此三个问题,的确都是我道门比之佛门所缺者。然佛门相较于我道门,所去者远矣,倘若我道门能补足此所缺者,当不惧其所争者。”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不过,在下却还要一个问题想要问一问道长。”
“夏侯请问”袁天罡正色说道。
“方才这三个问题,袁道长觉得哪一个最为重要”夏鸿升笑问道。
袁天罡思索片刻,说道:“该是最后一个吧不,该是头一个恩又或者”
见袁天罡为难起来了,夏鸿升于是说道:“很难抉择吧。在下此问是要告诉道长,这三个问题同等重要,但是在不同的环境里面,却有着不同的先后次序。它是随着眼前的具体环境可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得善于从周围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分析,甚至于进行预测,对这三个问题重要程度进行调整,使之顺应周围具体的环境的发展。看武德年间,又看看如今,几年的时间,咱们周围的大环境就有了多大的变化若是道门一力守旧,而不知随世间所需的不同而进行持续的发展和改造的话,终究有一天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被淘汰掉。所以道长啊,道教要想长久,要想永远压过其他的宗派,得学会与时俱进啊”
“夏侯,现在问题找出来了,那依夏侯看来,又该如何解决为好”袁天罡点了点头,复又问道。
“这三个问题,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解决起来有个先后。私以为第二个问题应当最先解决。”夏鸿升说道:“道长乃我朝道门之集大成者,何不亲自执笔,考据道门历史,重新编纂一部道教的形象体系即是说。由道长来重新考究道门现今之神仙形象,重新定力一套新的道教神仙体系,统一道教的各种神仙人物形象,形成一个确定的,统一的。具体的神仙体系。每一个神仙是如何出现的,如何成为神仙的,做过什么事情,神仙们有过什么历史林林总总,形成一个大一统的道门神仙体系。如此一来,往后的信徒们接触到的道门,就有具体的神仙,具体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