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1(2 / 2)

贞观帝师 石肆 6932 字 2019-03-21

“自然是真的。”夏鸿升点了点头。

“那你带本王去看看”李泰冲夏鸿升威胁到:“不然本王就告诉母后,你是特意给长乐姐做的东西”

嘿你个小熊孩子

“啪”夏鸿升一巴掌往李泰的脑袋瓜上面轻拍了一下:“你嚣张个什么劲儿连你哥他们在我面前都不自称本王,甚子时候轮得到你了”

“你敢打我”李泰嘴一瘪,立马就要抽鼻子了。

夏鸿升捏住他肥嘟嘟的脸蛋一扯,跟橡皮糖似的,说道:“别出声想不想去看了”

“想”李泰立马恢复了正常,用力点了点头。

“那好,那你先告诉我皇后娘娘说了什么。”夏鸿升对李泰说道:“今天下午我就带你去工地上看看,让你见识见识格物的神奇”

“这可是你说的,不许反悔”李泰很是郑重其事确认道。

夏鸿升点点头。

“母后什么也没有说。”李泰对夏鸿升说道:“只是笑了笑就走了。不过,你可得小心些,母后一那样笑,就要有人遭殃啦”

第284章由三国引发的深似

夏鸿升同李承乾几人在那里打了会儿乒乓球,又同他们约好了时间,待李承乾和李泰去军校看看。正准备告辞离开,却被一个禁卫找了过来,说是皇帝要见夏鸿升。

夏鸿升只得随那个禁卫去了,李世民在御花园里面,禁卫将夏鸿升带去之后,便自己离开了。夏鸿升走了进去,远远的就见在去岁夏鸿升头一次单独觐见李世民的时候的凉亭里面,李老二正坐在那里,不过中间的案几却变成了一张小圆桌,那时候跪坐用的垫子,如今也被两张椅子所取代了。

走近过去,拜见了李世民,然后经过李世民的授意,在他的对面坐了下来。

小圆桌上面放着几盘小炒,这是时代在夏鸿升来之前,还没有炒锅,可是一年过去,厨子上已经什么锅都齐全了。透明的玻璃碗中盛放着半碗清粥,旁边的高脚杯里面是一些葡萄酿,里面还放有几块方方正正的冰块,折射出葡萄酿那紫红色诱人的光泽。

到底还是给大唐带来了变化啊夏鸿升看着凉亭里面摆放着的东西,心中一时感慨万千。

“夏卿”李世民看了看夏鸿升,问道:“何以走神”

夏鸿升这才惊醒过来,向李世民行了一礼,答道:“臣是看到了如今这凉亭之中摆放着的东西,比之一年之前,陛下初次召见微臣的时候,大有变化。故而一时心中感慨,以至走了神,却是微臣失礼了。”

李世民扫了一眼凉亭之中的变化,继而笑了笑,问道:“那依夏卿来看,这变化却是好是坏呢”

“自然是好的。”夏鸿升点了点头:“陛下英明爱民,又不固步自封,所以大唐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李世民又笑了笑,追问道:“夏卿何以见得”

“陛下,新的注定要代替旧的。好的注定要取代坏的。比方说耕种,数百年之前,最早的时候,人们种植田地。不翻地,不除草,直接往地里撒种子,后来人们发现把这田地松一松,把种子埋下去。庄稼会长的更好,所以后来的田地都这么耕种了。最开始的时候,人们翻地只能用手拿着石块去刨,后来,有人发现把石块系到木棒上,这样刨地更加方便,这就有了锄头的雏形,再也没有人用手拿着石块去刨地了。再后来,有了比石头更坚硬的东西,所以木棒上系的石头就又被取代了。还比如说手中的武器。最早的时候。人们哪里有什么武器,手中拿起一块石头,比拳头更硬,就是武器了。后来,人们发现有的石头很尖,边缘锋利,能够更加有威力,所以就不用其他的石头了,专拣这种石头用,在后来。人们发现青铜铸剑比石头锋利的多,青铜就取代了石头。又往后,人们发现铁制的兵器又比青铜坚硬的多,所以铁器就又取代了青铜。如今到了我朝。发现百炼钢又要比铁更加坚硬,所以百炼钢正在取代铁。”夏鸿升向李世民解释道:“所以啊,陛下,唯有常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去取代那些旧的。落后的,不好的,而不是被更新的,更好的事物所取代。而陛下,恰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做到常新的帝王。陛下心怀广阔,敢于去容乃新的,未知的东西,而不是固步自封,保守闭塞,所以大唐在陛下的领导下,新的东西会层出不穷,咱们的大唐也会随之更新,新的变化会越来越多,所以会越来越好。从木屋到砖石,从黄土到水泥,可不就是如此么”

“不错。”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从那制盐之法开始,到如今的水泥与新式建筑,夏卿所带来的东西,都是新的,新到了朕从未曾所知,这些东西让我大唐也随之焕然一新,在朕看来,却也领我大唐变得更好了。这杯葡萄酿,且算是朕聊表谢意吧”

夏鸿升赶紧也端起面前的高脚杯,行了一礼,然后与李世民一同饮下了一口。

“呵呵,便是这冰,也是”李世民很是感慨的摇了摇头,放下来高脚杯,说道:“以前,从小的时候,朕就知道,这冰只能等冬日里从河里挖出,藏于冰窖,来年夏日才能够余下少许,以供使用。可是夏卿出现了之后,这冰,就变成了无论四季,随时都可以制得的了。”

夏鸿升笑了笑,问道:“不知陛下今日让臣前来,却是所为何事”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也无甚子事情,只是今日看完了夏卿所著之三国演义,之后心中有所疑惑,故而特意请夏卿这位亲笔所著者前来,为朕解惑。”

“既如此,还请陛下示下。”夏鸿升拱手行了礼:“微臣当尽力为陛下解答。”

“看了夏卿所著的这本三国,朕甚是喜爱,其中之谋略格局,着实叫朕着迷。书中之人物,也是令朕记忆犹为深刻。”李世民对夏鸿升说道:“那诸葛孔明智谋无双,无论是眼界格局,亦或是胸中谋略,天下无出其右者,然则过于谨慎,不善放权。周公瑾妙计堪比孔明,只可惜有超人之才,却无容人之量,最终英年早亡。更不消说那些个赤胆忠心,勇武过人三国将领,一个个形象鲜活,看之如似在朕眼前一般。而那三国之君,刘玄德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曹孟德心思缜密,坚毅果决。孙仲谋善于审时度势,深谋能忍。此三子者,皆为一时无两之人。可是,刘玄德之子刘禅,贪图享乐,竟然乐不思蜀,曹孟德之后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