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玄抬头视之,但见发话之人正是都尉黄忠,黄忠年近六旬,两鬓已是斑白,但却精神矍烁神采奕奕,颇有点廉颇虽老雄姿犹在的风采。此时长沙诸将之中,黄忠虽是老将,但却是弓骑纯熟,武艺精湛,韩玄对黄忠颇为倚重,拜为都尉,领长沙军马,当下听黄忠有不同意见,便问道:“汉升可以良策否”
黄忠沉声道:“杨郡丞以为以长沙之固比起寿春、夏口、襄阳来,又强过几分刘泽大军拥有投石车,此车发石,势如霹雳,就算是再坚固的城墙都无力抵挡,倘若一旦被刘军围城,长沙最多也撑不过三日。所以在下认为,固守之策,最为愚蠢,乃是取死之道也。”
黄龄脸色陡然一变,寒着脸道:“那以杨都尉之见,当何以应敌杨都尉勇则勇矣,但刘磐何等的骁勇,安陆一战,不旦身死灰灭,五万骑兵更是全军皆没,不以城据守,黄都尉认为野战与刘军争锋,难有几成胜算”
黄忠傲然地道:“刘泽远来,不谙地形,黄某虽然不才,但领五千兵马,必可破刘泽于湘水之滨”
黄龄嗤之以鼻,冷笑道:“大言不惭,只会逞匹夫之力,只怕在湘水之侧,还不知将是何人埋骨”
黄忠勃然大怒道:“黄某这便率军出战,倘若不胜,可先斩黄某这颗项上人头。”
“军无戏言,黄都尉你可敢立军令状否”黄龄步步相逼道。
黄忠冷笑一声道:“有何不敢来人,拿笔墨来”
韩玄见黄忠和黄龄起了争执,连忙打圆场道:“二位休得动怒,二位岂不闻廉颇蔺相如之事否,将相和,弱赵才可以拒强秦,大敌当前,理应精诚团结才是。黄郡丞与黄都尉之见皆有道理,这样吧,就由黄都尉率一万人马亲往湘北迎敌,倘若不胜,再退守长沙未迟。至于军令状,就无须再立了,无论如何,守得住长沙才是正途。”
既然韩玄如此说了,黄忠和黄龄也不好再说什么了,相互对视了一眼,颇含敌意,黄忠领命,下去自校场点了一万人马,出了长沙北门,前往罗县拒敌。
┄┄┄┄┄┄┄┄┄┄┄┄┄┄┄┄┄┄┄┄┄┄┄┄┄┄┄┄┄┄┄┄┄┄┄┄┄
从巴丘南下,荆南四郡首当其冲的就是长沙郡,而罗县则是长沙郡北面的门户,紧傍汩罗江南岸,是南下长沙的必经之路。刘泽率大军刚刚抵达汩罗江北岸,就接到了斥侯的禀报,称罗县有长沙兵驻守。刘泽问领军将领为何人,斥侯答曰乃长沙都尉黄忠。
刘泽沉吟片刻,吩咐大军在汩罗江北岸驻营,暂停前进。
赵云奇道:“主公身经百战,谅黄忠不过一老匹夫,何况其兵不满万,我军一路碾压过去,敌军必为齑粉,主公为何驻军不前”
刘泽微微一笑,在旁人眼中,黄忠不过是一个垂暮老矣的老将,没有辉煌的战功,也没有骄人的战绩,平平淡淡甚至是毫不起眼,赵云等人没将他放在眼里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刘泽知道,黄忠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展露头角罢了,所谓夜明珠屈于土中便这个道理,在荆州,蔡瑁一直是一手遮天,任用亲信,象黄忠这样有能力的名将根本就没有施展其抱负和才华的机会,只能屈身于韩玄这样的人手下,韩玄都算不得什么霸王雄主,黄忠又如何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历史上的黄忠也是投靠了刘备之后才有机会在定军山扬威阵斩夏侯渊,既然在罗县相逢,刘泽又如何能放过这个机会,得想个办法将黄忠收降才是。
第557章汩罗江畔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刘泽立于汩罗江畔,初冬时节,朔风劲吹,百草凋枯,万木萧瑟,口中吟咏着屈原的国殇”,不禁是感慨万千。屈原在刘泽心目在的地位,那是极其崇高的,忧国忧民,无私无畏,在民间的节日中,也只有五月端午这个节日是来纪念一个历史人物的,可见屈原不朽形象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何其的伟大。刘泽莅临屈原的投江自杀之地汩罗江,自然不免要亲自到江边凭吊一番。
随行的潘凤看到天色将晚,便劝刘泽道:“主公,天色已晚,此地又距敌军营寨不远,为了安全起见,主公还是早些回还吧。”
刘泽却是意犹未尽,指着汩罗江道:“子仪呐,你可知四百多年前,是何人长眠于这汩罗江中吗”
潘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