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0(2 / 2)

诸天仙武 亘古孤寂2 7825 字 2019-03-21

这时,一个中年道人突兀走到他站立的岩石之下,高声叫道:“玄微师叔,师傅有事请您前去。”

玄微,这是何恒这一世的道号,出自抱朴子内篇第一章。

“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眛乎其深也,故称微焉。”

“噢是师正啊”何恒转身望着那道人,问道:“王师兄有何事居然要你亲自来找我”

此人叫做潘师正,乃是茅山一宗除了何恒与王知远以外的第一高手,内定的下一代茅山掌教。

“师叔去了就知道了。”潘师正的目光有些肃穆,让何恒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当即自那山岩之上跳了下来,望着潘师正,叫道:“赶紧走了,和我去见王师兄。”

“不用了师叔,师傅他只是让你前去,我还有要事要办。”潘师正回绝了何恒。

“那你去忙自己的事吧”何恒眉头一皱,看了看潘师正离去的背影,喃喃道:“这个时间,恐怕也只能是那件事了,刚好我也要出去一下了,这个世界,我还没有好好去看看呢”

这般说着,何恒转身向着茅山九霄万福宫而去。

没过多久,他就来到了九霄万福宫外,对着守在宫门之外的两个小道士微微点了点头,就径直走入其中。

正文第十章宁道奇,道贼也为堂主误会美丽加22

茅山九霄万福宫大殿之内,氤氲的香火焚烧中,竖立着几尊庄严的神像,茅山当代掌门王知远盘坐在下方的蒲团之上,凝视着门外。

何恒径直走入大殿,首先给几尊庄严的神像上了一柱香,躬身一礼。

“小师弟你来了啊”王知远混浊的双眼蓦然看向何恒,他已然年过八十,却看起来只有五十岁上下的样子,面容不显苍老。

何恒淡淡望向王知远,抱拳道:“玄微见过掌教师兄”

王知远轻轻摇了摇手,指着身前的蒲团道:“你我师兄弟之间无须多礼,坐吧。”

何恒轻轻盘坐在王知远身前的蒲团之上,清冷的眸子直视着他。

王知远开口道:“小师弟啊,你可知师兄今天找你来是有何事”

何恒摇了摇头:“还请师兄明示。”

“唉”王知远叹息一声,道:“小师弟你就是太过专心武学和道学,从不管宗内事宜,否则师兄我就不知可以少操多少心了,我可是还想多活几年呢。”

何恒笑了笑:“师兄不还是有潘师侄吗再说师兄有八十年黄庭经功力,身体硬朗的狠,少说也能再活二十年。”

“二十年”王知远摇了摇头,叹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更何况我如今已经八十有一了,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去见师尊他老人家了。”

“呵呵”何恒心底笑了笑,唐史上可是明明白白写着,你足足活到一百零五岁的,离大限还远着呢,想忽悠我出来主事

见何恒没有反应,王知远又是叹息一声,感慨时日无多,茅山宗后继无人,来日无脸面对列祖列宗。

何恒木着脸看了他好一会,直接道:“师兄有话就直说,师弟还要回去练功呢”

“唉”王知远也明白忽悠不了何恒了,一下子就霍然起身,一扫刚刚的暮气,目光炯炯地看着何恒,叹道:“师弟本是天纵之才,日后必可得道飞仙,踏破虚空,完成我派祖师未成完成之愿。只可惜,你沉醉天道,不愿接任掌教之位,否则我茅山宗必然大兴。”

何恒的表情一动不动。

事实上,即使没有他,茅山宗也是可以大兴的。

李唐三百年里,茅山人才辈出,一举成为道门之首,压过楼观道、天师道等等,一直连绵后世。

“师弟你不愿意,师兄也就不逼你了。”王知远继续道:“今日我找你来,是有一件关系到我茅山传承之大事。”

“师兄请讲。”何恒面色肃穆道。

王知远道:“二十年前,我在扬州之时,曾与还是晋王的当今圣上有过一面之缘,没想到,这几日他让人来请我,去涿郡临朔宫见他,你说师兄该不该去”

“杨广要见师兄”何恒面色不变道,“师兄早年与他有旧,今日他做了九五之位,欲与你再见,这应该是好事才对,不知师兄为何而愁”

“师弟何必挖苦师兄”王知远叹息一声道,“杨广他要见我,无非就是问一问长生之道,又或者测国运之类,这些我上哪回答上他最多糊弄糊弄,而且他要是圣明之君还好,可我看这天下形势,大隋快是不行了,杨广他也免不了一个昏君之名。我要是真的教他个金丹大道什么的,日后岂不是成了祸国殃民的奸道”

“如今大隋如日中天,国力之强堪称历代之最,当今圣上也非昏庸之君,师兄是从哪看出来它要不行了”何恒好奇道,他自是知道隋朝二世而亡的事情,但王知远是怎么知道的。

“当然是本真人掐指一算,就洞彻上下五百年种种所得。”王知远哈哈笑道。

何恒冷冷看着他道:“师兄你再这么说,师弟可就不奉陪了。”

王知远嘿嘿一下,神情变得肃穆起来,凝视着何恒道:“大隋的的确确算得上历朝历代以来国力之最,杨广也非昏庸无能之辈,相反,他还是历朝历代以来少有的有为之君,开创科举,外破突厥,征灭土谷浑,文治武功样样不差,雄心与气魄不下秦皇汉武。”

“那师兄为何要说大隋不行了呢”何恒疑惑道。

王知远叹息一声道:“坏就坏在杨广他不是个无为昏君啊否则以大隋如今的国力,即使他杨广再怎么昏庸残暴,再如何奢侈,他一个人又能消耗多少可惜的是,他实在太过英明了,野望也太大,要做超越三皇五帝之君,步子跨的太大啊”

“大运河之事本是功在千秋之伟业,可是那有岂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完成的事情他本意是好,但奈何太过急功近利,失了民心。大隋得国本就不正,四大门阀哪个是真心臣服科举之制本就损坏了天下士族的利益,杨广同时失去百姓与士族之拥戴,此乃灭亡之道也更为过分的是,他自己犹未可知,最近还要起百万之军征讨高句丽,这实在是劳民伤财之举,成功还好,要是败了,恐会让本就动摇的民心彻底崩溃,天下大乱不远矣”

何恒有些吃惊的看着他这位师兄,要不是他与之相处了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