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此战只要击溃了曹军大部,以后也不需要让主公以身为饵了。”
赵风听后,内心一动,估摸着徐庶拜自己为主,除了之前分析的几种可能性,最大的可能性,还是因为治地内的百姓,过的还算不错。
尤其是,那些施行变法州、郡的百姓,以后会减免不少赋税,这样百姓的生活,只会过的更好。
至少相比于曹操、袁术、刘表、孙策之流,只是为了野心而称霸,没有对百姓施行什么善举而言,赵风要高尚的多了。
翌日一早,太史慈派人来报,说曹军已经在城外列阵,随时准备攻城。
赵风得知后,便带着徐庶与十几个盾兵,赶赴了新郑城内。
赵云、魏延、熊大,则分别负责统帅各自的骑兵,在战事开始半个时辰后,出现在新郑的两侧。
赵风与徐庶刚刚抵达城墙,还没来得及观察城墙的情况,便向太史慈询问道:“子义,情况如何”
太史慈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曹军已经摆开了阵势,估计马上就要攻城了。”
赵风点了点头,然后才查看起城墙的情况。
发现三天前被砸榻的两处位置,目前没有进行修葺。
当然,这种大工程,在曹军没退走的情况下,也不适合进行修葺。
除非能确保曹军十天半个月,不会攻城,才可能会进行暂时性的修葺工作。
不过,新郑南城墙被砸成这样,只怕很多地方都已经被砸出了裂缝,真要进行修葺,估计要重新建造一个南城墙了。
如果只是进行表面修葺,只怕用不了几十年,南城墙会自行垮塌。
咚咚咚
突然,震天般的擂鼓声,把赵风的思绪拉回。
赵风便转而看向曹军方向。
鼓声一响,曹军还没有发起明显的冲锋,但投石器已经开始疯狂的投石了起来。
赵风身边的盾兵,迅速拿起大盾,把赵风与徐庶,护卫在正中间。
同时,太史慈身边的几名盾兵,也拿起大盾,把太史慈给护卫在了中间。
太史慈转头看向赵风:“主公无需太过担心。”
“经过曹军几次攻城,此地算是城墙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唯一要小心的,便是无迹可寻的碎石”
然后转过头,对着城墙上守兵大声道:“弓箭手准备”
太史慈命令下达的瞬间。
若干个巨石,便直接落地了。
大部分石头,不是掉落在城外,没有对城墙造成任何问题,就是飞过城墙,直接砸到了城内。
而城墙内在投石器范围内的建筑,早就被砸的稀巴烂,也没人去顾及。
士兵们只要避开那些地方,危险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真正砸到城墙上的石头,不是特别多。
之后连续不间断的投了五轮巨石,巨石的落点,也越来越靠近城墙。
赵风知道,这就是目前投石器的劣势,巨石砸落地点,完全需要靠投石士兵来自行摸索。
也就是说,几十名投石士兵,需要使用多大的力气,才能把巨石,送到某个目标地方。
这完全就是要靠士兵的感觉
五轮投石一过,曹军方面鼓声一变,排列在前方的曹军,便迅速向城门冲杀了过来。
曹军这边发起了冲锋,又是一轮巨石砸落了下来。
这一次,只有少量的石头,是掉落在城墙外,少量石头是砸在城墙上,大部分的石头,都已经砸到了城墙内。
又是几轮投石过后,或许是投石士兵掌控了大概力度,基本上已经没有石头,是掉落在城外了。
而此时,曹军也已经冲到了城墙脚下,即将准备度过护城河。
太史慈看着城墙下的情况,大喊一声:“放箭”
赵风看到一轮石头砸落,快速跑到城墙前,对着城下大声喊道:“回去告诉曹操,我有话要跟他说,让他暂且收兵”
然后对旁边的士兵,示意了一个眼色。
旁边的士兵立马拿起赵风的大旗,直接从城墙上方吊到了城墙上。
因为巨石满天飞,一般挂在城头的将旗,很容易被砸烂,所以为了方面,赵风直接就这么吊在城墙上。
反正只要曹军有人听到赵风的声音,就自然会派人回去汇报给曹操。
就算没人听到赵风的声音,看到突然出现的趙字大旗,依然会汇报给曹操。
这一来一回,双方早已交战,曹操要是盲目撤兵,只会平添损失。
所以即便要谈,也是等这一战打完后,才会去谈。
当然,赵风的目的,就是要让曹操知道,自己现在就在城头上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大战开始二
战事继续,没多久,曹军便度过护城河,直接在城墙脚下搭起了登云梯。
在这个期间,就只有一枚巨石,刚好砸在城墙正上方,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虽然命中率不高,但巨石满天飞,也还是分了不少守备士兵的心。
之后,也因为巨石的砸落,让守兵换防修整时,严重影响了城墙下方的士兵,进行换防。
赵风总算知道,为什么太史慈之前经常说,好几次差一点,就被曹军给攻占了城头。
因为换防都是按编制进行统一换防的。
有时候,某一换防的编制,因为运气原因,可能还没上城墙换防,就被连续两颗巨石砸中,直接造成大量伤亡。
之后上城墙后,这一编制的守兵,会比其他编制的守兵少上很多,所以危机频发。
在这种局面下,你要是打乱编制,直接从后面的编制调人,那么后面的编制,便会出现疏漏。
前面几次或许还能靠将领的调度水平,来进行应付,但时间一长,调度的太过频繁,一但某个地方没衔接好,便会造成重大影响。
就算太史慈在厉害,能应付得了第一轮的调度,但第二轮怎么办
之后还有第三轮,第四轮。
所以通常情况下,都只能太史慈带着部分护卫亲兵,亲自上阵厮杀一阵,以缓解城墙上的压力。
两轮过后,剔除掉伤兵,然后在进行部分整编。
当然,太史慈的做法,是把女兵分成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