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风知道,熊大这也算是关心自己,自然不可能去怪罪什么。
何况熊大也没有泄露什么机密,只说是有人蛊惑自己,要去新郑涉险。
调动兵马之事,也没有主动让人告诉鲁肃,赵风也没啥理由去怪罪熊大。
毕竟熊大身为,赵风身边的亲兵统领,派麾下亲兵去传口讯,本就是他的职权范围。
当然,守卫擅离职守,确实有罪,不过这个罪责也不大。
加上有熊大担着,最多也就是罚点钱,以儆效尤,之后熊大可自行补上。
至于这位告诉赵风的守卫,乃是本职工作,熊大也不可能去为难他。
赵风知道后,点了点头:“你做的很好”
守卫对赵风一拱手,然后便退出中军大帐,继续去守卫大帐了。
等守卫走后。
徐庶立马双膝跪地,对赵风行了一个跪拜大礼:“大将军能不顾自身安危,令庶深感佩服。”
“庶愿拜大将军为主”
接着又对赵风行了一大礼:“拜见主公”
赵风看的愣了一愣,也不知道是哪方面触动了徐庶,才让徐庶突然拜主。
这种触动方面太多,比如为了战事得胜,不顾自身安危算是其一。
毕竟大多数普通百姓,那都是很惜命的,而身居高位之人,那就是更加的惜命了。
也只有那些没有活路的百姓,才会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去搏一个前程。
而徐庶提出这种让赵风涉险的计策,赵风却没有怀疑其它,算是其二。
这涉及到了信任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哪怕这个计策再好,身为主帅的赵风,为了避免自己冒风险,直接拒绝都是很正常的。
要是在掺杂了其它心思,直接说徐庶与曹操串谋,都是应该的。
想到这里,赵风才突然发现,难怪徐庶当初没有直接提出这个后续计划。
这就类似后世,一个不是特别熟的人,来找你说一个发财大计。
成了,能大赚好几倍的身家,败了,便变成一无所有。
你的第一反应,是认为这个人在帮你,还是这个人在给你设套
如果是涉及到信任问题,那赵风也是暗自感叹。
毕竟徐庶的为人,赵风后世映像当中,还是非常好的。
如果换个路人甲,来提出类似的计策,赵风也不一定会答应。
因为这涉及到了自身安危
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
又或者说,徐庶只是随便找个由头,来拜赵风为主。
毕竟如今的赵风,乃是大汉最强大的诸侯,没有之一。
而这一战若成,曹操将必然覆灭,那么赵风跨出最后一步的希望,将会成为必然。
也就是说,因为徐庶之计,决定了未来少征战十余年,徐庶自然也是立有大功的。
徐庶也能以此,为日后晋升的资本。
赵风脑海里迅速闪现了一些想法,然后迅速站起身来,走到徐庶身前,双手扶起了徐庶:“元直愿意助我,荣幸之至,元直快快请起”
徐庶被赵风扶起来后,对赵风行了一揖:“主公刚刚的打草惊蛇之计,虽然很好,但还不够好。”
“主公应该传令边界各位将军,让他们做好准备。”
“只要这一战能击溃曹军的大部,便让他们共同出兵攻打曹操”
赵风刚刚让张燕与华雄,去剿灭梁县的一万曹军,确实是打草惊蛇之计。
虽然看似主要目的,是要歼灭曹军的那一万敌人,但其真实用意,是要确定霍阳山上的那些曹操的疑兵。
如果霍阳山上,真的有曹操大军潜伏,这一战便能把他们给逼出来。
毕竟是一万余大军,霍阳山将领,不可能坐看梁县城外的一万大军,被张燕、华雄给直接灭掉。
而派人去询问曹操,显然时间上也来不及。
当然,就算曹操提前下过命令,霍阳山将领,会坐看梁县城外的一万余大军,被张燕、华雄给灭掉,而无动于衷。
少了这一万余大军,对赵风也只有好处。
之后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去查探霍阳山情况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引发争执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赵风依然带有,之前以防守为主的思想。
而徐庶提出的计策,便是要转守为攻。
现在让边界的各路大军做好准备,一但新郑一战能击溃曹军大部,那么各路大军共同进攻曹操,曹操就算还有其他后手,也应付不过来了。
其实在赵风的心目中,曹操目前的后手,也就是不知去向的四到五万大军。
而所谓的打草惊蛇,也就是要确认这四、五万大军,是不是潜伏在霍阳山。
万一这四、五万大军,并不在河南尹战场,而是去进攻弘农郡、京兆尹、东郡、济阴郡、山阳郡、徐州等地,那些地方的守兵,都只能勉强应付。
勉强应付,那是往乐观的方面想,如果有大量投石器配合,只怕任何一地,都根本守不住。
谁能保证,曹操不是打着主攻河南尹的名义,去夺回其他州郡
所以在不知道曹操另外四、五万大军的行踪下,只能让各地大军拒城而守。
这样即便某地出现了曹操大军,也不会败的太快。
至少能给赵风争取到,想出应对办法的时间。
而现在,只要新郑一战,能取得重大战果,便会攻守逆转。
哪怕霍阳山那边,真的只是疑兵,另外的四、五万大军依然不知所踪。
只要赵风的大军,在往许都挺进,曹操当作后手的四、五万大军,就只能用来拖住赵风大军的进攻步伐。
这样一来,其他各边界的大军,便无需担心会被曹军进攻,自然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进攻曹操的治地。
赵风笑道:“很好,稍后我便会传令下去。”
“想来骑兵都集结的差不多了,我们也该去与骑兵汇合了。”
说完,赵风便率先往中军大帐外走去。
徐庶对赵风的后背行了一揖,便跟着赵风一同走出了中军大帐。
当赵风来到骑兵集合地时,熊大对赵风一拱手:“启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