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2(2 / 2)

三国我当皇帝 幻星虎 9739 字 2019-03-21

赵风随即点了点头:“继续说”

邵康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然后便介绍起了中型投石器与小型投石器。

根据介绍,中型投石器的最大投射距离,在一百二十步左右,也达到了赵风的预期效果。

缺点便是,同样有所谓的使用次数之说,损坏后需要更换关键部件。

好在正常情况下,能使用两、三百来次,具体使用次数,要看平时的使用手法。

而小型投石器的最大投射距离,只有七十到八十步左右,只比弓箭兵远了一小半的距离。

优点便是,随行的二十人一起用力去推,可以在战场上,进行小范围的移动。

之后,邵康便介绍起了微型投石器,也就是黄月英自行研发出来的投石器。

这个微型投石器的最大投射距离,也就只有五十到六十步之间,就比弓箭兵略微远了那么一点点。

当然,投出去的石头,也比前面几个投石器的石头,要小上很多。

以目前的计量单位,微型投石器的石头,大概在两钧、六十斤左右。

按照赵风早期的换算,对应后世的重量,应该在三十斤左右。

而赵风对这个微型投石器的构造,也是觉得非常有趣。

这个微型投石器的构造,上半部分其实就是缩小了一半左右的小型投石器,下面是用四辆略大几号的自行车组成。

车轮方面自然也进行了改变,比一般的马车车轮,还要宽大上很多。

这个微型投石器的优点,一目了然,就是凭借四个人踩踏自行车,来进行移动。

算是灵活版的投石器

当然,毕竟是微型投石器,抛射的石头不大,具体有没有用,有多大的用,赵风也暂时无法判断。

只是,赵风总觉得这微型投石器,看上去怪怪的。

只是一时半会,也说不清到底哪里奇怪了。

赵风沉吟了一会,看向邵康:“操作一下微型投石器,让我看看具体效果”

邵康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说完,便招呼四人,快速跑到微型投石器旁,四个人走到自行车上,一个人在后面用力的推着。

之后五人便演示了起来。

如果是单凭四人骑行,速度很慢,比人的正常行走,还要略慢。

但处在后面推行的人,便可以腾出手来,进行投石操作。

只是所有操作工序,只有一人完成,投射速度也不快。

如果进行了有效移动,骑行的四人,可以直接搭把手,增加投石器的操作速度。

如果是一人在后面推,四人骑行,微型投石器的行使速度,与常人就差不多了。

看到邵康演示了两边,赵风脑海里灵光一闪,如果用木板,把下面四辆大上几号的自行车围起来。

那这玩意,应该就是坦克装甲车一类的雏形

当然,也就是造型上类似而已,实际用途天差地别,甚至连实际用途是啥,现在都不清楚。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想弄的像坦克、装甲车,而故意去加上几块木板。

毕竟从行使速度就能看出,这玩意的负重,已经很勉强了。

说不定加上几块木板,光凭四个人,根本踩不动了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徐庶新计

当然,如果想要把微型投石器的速度,提高到最大化,完全可以让两匹战马牵着。

只不过,目前来说,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这玩意,又不是冲锋陷阵用的。

另外,如果额外调配十名辅兵,应该也可以增加使用的效果。

别的不说,起码移动速度,投石效率,都可以大大增加。

但黄月英既然这样调配人手,自然有她的道理,毕竟射程、杀伤力都摆在那里,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也不可能去独立作战。

当然,也有很大的可能,黄月英也不知道这玩意到底该怎么调配,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五人只是最低配置

至于如何发挥最大威力,就需要战场上慢慢验证了。

不过,考虑到黄月英弄出的微型投石器,赵风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只是目前时机不太成熟,只能暂且作罢。

接着,赵风转头看向熊大:“熊大,去调派一千虎营亲卫兵过来,让他们跟着墨家学子,来学习使用这些投石器。”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喏”

说完,便往军营内跑去。

等熊大走后。

赵风看向回来的邵康:“到了新郑后,你让太史慈给你们选一些较为安全的地方,来放置投石器。”

“然后在城内把曹军投入城内的石头,都给我全部还回去”

邵康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赵风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徐庶:“元直就暂时待在密县军营。”

“等战事完结,在去处理开设墨家书院之事。”

然后补充道:“反正最近,墨家学子都要在新郑,教士兵使用投石器,元直也无人可用。”

徐庶对赵风行了一揖:“谨遵大将军令”

没多久,熊大便带着一千虎营,来到这里。

在赵风的吩咐下,这一千亲卫,便护送着所有的投石器,离开了此地。

赵风目送亲卫、墨家学子离开后,转头看向熊大:“派人送信给田丰。”

“让他把小型投石器与微型投石器的作用,分别告诉各军师司马、以及各位将军。”

“然他们尝试一下,应该如何让这些投石器,在战阵上进行配合使用。”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喏”

说完,便快速往军营内跑去。

赵风这么去询问,也是没办法之事。

毕竟目前的投石器,那就是用来攻城用的。

而小型投石器与微型投石器,都是可以配合大军使用的。

只是具体应该如何配合,赵风也不得而知,所以没有什么发言权。

但这玩意既然在南宋时期,能摸索出具体的作战方式,现在只要集思广益,应该也能探索出来。

就算不能一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