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利用各种手段,慢慢贪墨了巨大的粮食。
最后在救援荥阳酸枣联军时,把敖仓的粮食,统统打包带走了。
然后说为了救援酸枣联军,所以敖仓被董卓攻占,粮食自然就成了董卓的战利品。
反正就是赵风把黑锅丢给了董卓,然后把敖仓的粮食,统统贪墨了。
这事,诸侯联军,自然不可能去找董卓核对。
所以自然成了一堆烂账。
最后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时,常山国即将被公孙瓒占据,中山王为了两不得罪,把中山国的赋税,运往袁绍所在的邺县。
结果在巨鹿郡,就被张燕的黑山军,给洗劫了。
然后把黑锅丢给了公孙瓒。
公孙瓒在与袁绍交战,哪怕不是他做的,他也不能站出来说,不是他做的。
因为这会弱了他的名头,会让别人以为公孙瓒害怕了袁绍。
何况,就算公孙瓒表态,最后查出粮食跑到张燕那里。
袁绍为了不让张燕参与进来,也不会去计较。
所以这也是一笔烂账,根本说不清。
最后张燕按照约定,给了赵风一百万石粮食。
然后加上醉仙楼的几年的储蓄,所以赵风才拥有了五百五十万石粮食的储存。
所以赵风现在储存了一千万石的粮食,根本不算什么。
要知道,赵风现在一年征收的粮食赋税,就差不多有两千万石
如果把醉仙楼、洪门镖局、女闾赚取的钱财算进去,然后购买粮食,一年足够有两千万石粮食。
只不过,赵风目前的士兵也多,耗粮自然也不少。
但余粮依然非常多。
要知道,以赵风现在三十万大军来算,一年的粮食消耗,也就不足五百万石。
加上粮饷,也是六百余万石。
当然,绝大部分的士兵,都只是县兵,县兵的粮食消耗,要少于战兵。
因为训练强度不同。
然后算上各级官员的品轶,不足一百万石,赵风还能余下七百余万石粮食。
这其中,大部分,赵风都拿去兴修水利、道路去了。
小部分,用来当做摇篮书院的支出。
剩下的,才放入粮仓储存。
之所以都以粮食来计算。
是因为董卓更铸小五铢钱后,物价混乱。
钱币不稳,自然不能用五铢钱来计算价值。
所以老早就改用粮食来计算了。
只有等以后,赵风平稳了物价,然后才会改用钱币,来统计价值。
只是现在还早的很。
要知道,有句俗话叫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赵风有一千万石存粮,所以对于开辟战场,没什么压力。
不像曹操,经常以缺粮为由,然后撤军。
当然,至于是真缺粮,还是假缺粮,就不得而知了。
这种事,别说外人,就算是内部人员,知道具体消息的人,也不多。
拿赵风自己来说。
赵风到底有多少粮食,除了田丰等个别几人清楚外,绝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
只是根据赋税情况来判断,大概不会出现缺粮的情况。
所以虚虚实实,没人清楚具体情况。
赵风站在地图前,思考了良久。
直到熊大回来。
赵风才回到主位上,开口道:“传令太史慈。”
“让他交代一下河阳之事,然后去真定赵家庄,见他母亲去吧。”
熊大一拱手:“喏”
说完,转身又退出了议事厅。
赵风最后决定,让太史慈回去见见他的母亲。
然后在视情况而定。
如果太史慈愿意留下帮助自己,哪怕没有拜主,也可以让太史慈去幽州走一趟
第八百二十九章动乱再起五
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十天。
在这十天里,太史慈把河内郡河阳之事,交给清河王和河间王的两位校尉共同理事,然后就返回了常山郡。
既然路过常山郡,太史慈自然要来元氏,面见赵风一下。
只是因为太史慈,还没决定是留下帮赵风,还是会离去。
所以只是简单的会见了一下,然后便前往真定赵家庄去见自己母亲去了。
至于河阳之事,因为太史慈自认,还不是赵风麾下。
所以没有直接汇报相关的工作情况。
不过,太史慈把河阳之事,都上报了郭嘉。
河阳的事务,自然会由郭嘉统一汇报。
当然,其实就算太史慈,自认是赵风的麾下,这种事,也是需要先汇报给郭嘉,然后由郭嘉统一汇报。
太史慈要是单独汇报,就是僭越了
毕竟当初赵风就说过,那边大军,暂时都由郭嘉来统领。
在这次会见中,赵风给太史慈放了一个月假期,让他先好好陪陪太史慈的母亲。
至于是否愿意留下帮忙,等一个月后在决定不迟。
顺便还让太史慈,带着他的母亲,到真定、九门等地,多走动走动。
赵风就是想让太史慈,亲自感受一下自己治下的氛围。
要知道,真定和九门,可是有区别的。
真定乃是变法试行之地,很多规矩,与九门是不同的。
而九门与真定非常近,有一个月时间,足够太史慈体察民情了。
因为单纯的,赌太史慈母亲的态度,赵风心里也没多大底气。
毕竟当初把太史慈母亲请到并州,也是用了强的。
另外就是,一般年龄大的人,都有思乡情结。
万一太史慈的母亲,想念家乡,想要返回青州,那之前所做的一切,不就白费了。
所以让太史慈,与太史慈的母亲,去九门与真定,看看百姓的情况。
只要太史慈和太史慈的母亲,发现真定的百姓,过的比九门的百姓要好。
那就代表,未来赵风治下的百姓,要比其他诸侯治下的百姓,过的要好。
因为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