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6(2 / 2)

三国我当皇帝 幻星虎 11241 字 2019-03-21

还没等崔琰开始禀报。

赵风就急着问道:“不是让你去剧县,询问太史慈的情况吗”

“你怎么跑回来了”

崔琰再次向赵风行了一揖:“属下在半路上,遇到了孔北海派来的信使。”

“说为了感谢赵州牧,帮助北海平乱。”

“孔北海已经率领剧县所有文武官员,在剧县以南三十里,恭送赵州牧。”

“另外,还要附送一些感谢的物资。”

看到赵风不悦,崔琰发现自己说的这些,赵风一点都不关心。

马上又道:“太史慈现在依然还是剧县的武官。”

“所以,被孔北海要求,在剧县以南,一同随行,恭送赵州牧。”

“届时,太史慈,自会随赵州牧一同离去”

说到这里,赵风才点了点头:“也罢。”

“那我们就去他们送行的地方一趟吧。”

然后看向熊大:“传令下去。”

“加速行军”

熊大一拱手:“喏”

然后对着身后的传令兵,大声道:“加速行军”

加速行军,是针对士兵的。

粮队方面的速度,是无法提高的。

因为牛、马车的速度,是基本固定的,想快也快不了。

只是因为,赵风需要在剧县以东,被孔融等一行官员送行。

所以赵风才准备,带着大军先行赶过去。

反正之后,肯定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足够让后面的粮队和辎重队,慢慢赶上来。

一刻钟后。

赵风率领大军,抵达了孔融送行的地方。

孔融对赵风,表达一番感谢,然后双方又嘘寒问暖一番。

在粮队和辎重队赶来后。

赵风便带着太史慈,离开了剧限。

直到这时,赵风才算安心下来。

毕竟,太史慈只要一刻没跟自己走,就有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

大军离开剧限很远的距离后。

赵风转头看向太史慈:“子义,你在我军中,暂时任都尉一职。”

“我把河间王和安平王,派来的两名校尉,都交由你去督管。”

“此行结束以后,只要你做的好,你就是正式的都尉了”

太史慈一拱手:“喏”

毕竟只是暂时任命太史慈领兵。

也不是正式是官职,所以不存在谢不谢的。

安排完太史慈。

赵风转头看向管亥:“管亥。”

“清河王的部曲,暂时划拨给你去统领。”

“你毕竟是带了部曲投靠过来的。”

“等此行结束后,我正式封你为裨将”

“要知道,我这里最高武职,也就是偏将,而且就那么几个。”

管亥对赵风一拱手:“多谢主公”

赵风点了点头,接受了管亥的谢意。

然后把要如何对待,五位王爷的王府卫戍之事,详细告诉了太史慈和管亥。

这也是让他们二人知道,他们以后应该如何去做。

简单说,就是想办法,把这些部曲,都给收服了。

至于赵王的部曲,自然是归赵风来统领。

而赵王那边,因为老早就与赵风有说不清的联系。

所以赵王的王府卫戍,算是最听命行事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进攻灵县时,赵风没有让赵王的部曲,去攻城的原因之一。

大军在离开剧县后,一路向南。

在三天后,正式离开青州北海国,进入了徐州琅琊国。

这里,目前是处于曹操的军管治下。

毕竟是曹操刚刚打下来的地盘。

所以,在这里行军,就没有在青州行军时,那么随意了。

第七百八十九章进入徐州

在进入徐州琅琊国时。

赵风招来所以将领,摊开徐州琅琊国地图。

直接开口问道:“琅琊国现在是曹操的军管之地。”

“我们应该如何行军”

这份地图,还是孔融在感谢赵风时,特意交给赵风的。

赵风虽然原本就带了徐州的地图。

但是,一块羊皮上,刻画整个徐州,和只刻画琅琊国,那细致程度,自然不同。

华雄看完地图后,笑道:“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们在琅琊国行军,迟早会被曹操知道的。”

“直接走官道不就得了。”

“反正就算曹军发现了我们,他们也不敢擅自对我们进攻。”

管亥听后,点了点头:“末将认为是这个理”

赵风看向太史慈:“子义也这么认为”

太史慈沉吟良久:“按照赵州牧的预想。”

“我们离东海郡越近,曹操压力才会越大。”

“所以,曹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肯定会分兵前来牵制我们。”

“那样一来,哪怕曹操不对我军发起进攻,也能延缓我们的行军速度。”

“只要我们无法达东海郡战场,我们的既定目标就无法完成。”

“所以,慈以为,我们应该沂水或者沭水,赶往东海郡。”

“这样可以减少被曹军发现的可能。”

“而沂水,途径东莞、阳都、开阳、既丘。”

“沭水只途径了莒县,这样更难被曹军发现。”

“自然,在沂水和沭水之间,我们应该选择沭水”

赵风看了看沂水和沭水。

从地图上看,还算比较直,可以说是贯穿琅琊国。

至少不会绕太多的弯路。

而且两条河流,都会途径东海郡。

赵风觉得,如果从单独领兵坐镇一方来说,太史慈确实要比华雄和管亥更适合。

因为太史慈至少会去使用谋略。

问完了武将。

赵风转头看向崔琰:“季珪兄有何看法”

崔琰沉吟了一下:“偷偷摸摸的过去,不应该是我军的所为。”

“琰以为,我军应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