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郡即将面临战事,满太守要管理魏郡的一应事务,应该无法脱身。”
“主公可在郭嘉和王机二人中,挑选一人。”
赵风沉吟了一下:“上党郡也要面临战事。”
“只怕到时候,还需要把郭嘉派去上党郡帮忙。”
“王机的话”
“王机牵扯到雁门郡和代郡,不宜离开治地”
赵风这话的意思,很明显。
就是要让王机在太原郡当人质。
田丰想了想:“既然这几人都不合适。”
“那主公就派人去清河国东武城,征召崔琰过来吧。”
“崔琰之事,丰之前提过。”
赵风点了点头:“按照元皓之前的说法。”
“崔琰如今,应该在青州郑玄门下,求学。”
“以我们和张燕的关系,让他们放崔琰归家,问题应该不大。”
“那就征召崔琰过来吧。”
“只是,征召崔琰为何职比较好”
田丰听后,犹豫了一下:“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
“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
“前年才去青州郑玄门下求学。”
“但丰也不清楚,崔琰到底学的什么。”
“不过,既然崔琰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
“就征召崔琰为校尉,去领兵作战吧”
赵风摇了摇头:“在我这里,都要从低级官员开始做起。”
“先征召崔琰为军侯吧。”
“如果他去袁术那边立了功,就封他为军司马好了”
田丰点了点头:“这样也行。”
“只是,以军侯的职务,前去面见袁术。”
“会不会低了一点”
赵风沉吟了一下:“元皓说的也在理。”
“要不在给他个,冀州治中从事的虚职”
田丰沉吟了一下:“也行。”
“反正我们也不清楚,崔琰到底是适合治理州郡,还是领兵作战。”
赵风点了点头:“那就有劳元皓。”
“去拟两份征召令吧。”
“一份送给荀家,一份送给崔家。”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退出了中军大帐。
赵风这么安排,实在是赵风对于崔琰,也没什么太深刻的映像。
光凭记忆的话。
崔琰好像当过袁绍的都骑尉,又好像当过曹操的冀州别驾从事。
唯一有点映像的。
就是曹操留下崔琰,在邺城辅佐曹丕
第七百四十二章战乱又起三
五日后。
赵云走近中军大帐,对赵风一拱手:“见过兄长”
“斥候打探到河内郡消息。”
“袁绍已经集结大军,不日将抵达荡阴县”
赵风沉声道:“果然不出所料。”
“袁绍和张杨,是准备分别进攻上党郡和魏郡了。”
这几天,赵风和田丰仔细商议过。
如果确定袁绍和张杨,要分别进攻上党郡和魏郡。
这就说明,袁绍并不是劝说张杨投靠他。
而是类似合作的一种性质。
合作的项目,应该就是张杨进攻上党郡,拿下上党郡后,上党郡归张杨。
只要拿下上党郡和太原郡,张杨就可以说拿下了并州刺史的位置。
因为常山郡,是董卓下令撤国置郡的。
如今董卓已死。
张杨大可不承认,常山郡是属于并州。
而袁绍则是率兵攻打魏郡,打下魏郡后,魏郡自然就是袁绍的。
当然,粮草方面,自然就是由张杨来提供了。
如果说张杨是完全投靠了袁绍。
那么张杨就应该,在河内郡野王和山阳一带,布置一些守备军,以防备上党郡大军南下。
而张杨则率领主力大军,与袁绍一起,攻入魏郡。
这时。
一哨骑,快步跑进中军大帐,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阴安令让属下前来汇报。”
“阴安令派去东郡的斥候,打探到消息。”
“曹操已经在东郡治所东武阳,集结了大军。”
“有六成可能,会领兵攻击魏郡元城一带”
赵风虽然对此有所预料。
但真听到,曹操也要出兵的消息,内心也是一突。
赵云看到赵风的表情,赶紧一拱手:“兄长快下令吧。”
“我们到底该如何防守”
赵风沉吟良久:“传令满宠,携带本部和他训练好的五千新兵。”
“前去武城驻守。”
武城是邺县西边三十里的一个小城。
建造武城的目的,就是要与邺县互为犄角,以协助邺县防守。
另外,邺县以东三十五里处,还有一座小城,叫做平阳城。
其功用跟武城是一样的。
接着继续道:“传令华雄。”
“率领本部和五千新训练好的骑兵。”
“前去平阳城驻守。”
“邺县暂时由我率领亲卫进驻。”
赵云立马一拱手:“喏”
说完,就转身退出了中军大帐。
满宠名义上,还是归赵云管的。
所以最好还是,让赵云亲自去传令。
等赵云走后。
赵风看向熊大:“去通知田丰,稍后随我一起进驻邺县。”
“顺便也去通知华雄一声。”
熊大一拱手:“喏”
说完,就退出了中军大帐。
等熊大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