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目赶紧一拱手:“主公息怒”
“末将不也是想让我们的精锐部曲,更加精锐嘛”
张燕冷哼一声,不在搭理李大目。
因为张燕也担心,万一李大目一时口快,透入了某些消息,可能与赵风的交情,就会大打折扣。
接着环顾一圈:“诸位以为,张将军的提议如何”
李大目马上一拱手:“末将以为,张将军的提议非常好”
“毕竟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向赵刺史去借粮。”
“如果我们没有粮食来应急。”
“别说于兴的这几万大军。”
“只怕我们这几十万大军,都会保不住”
李大目毕竟一直跟着张燕。
所以十分清楚,张燕现在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么说,也是顺着张燕的意思去说。
张燕听后,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杨凤:“杨将军以为如何”
杨凤沉吟了一下:“依末将之见。”
“直接派人去与赵刺史明言。”
“就说于兴的大军,都送给他。”
“但赵刺史需要,借我们两百万石粮食应急。”
“如今袁绍在龙凑败走,公孙瓒必然不会是我们的对手。”
“可以说,主公已经算是半入主青州了。”
“这时,我们也别去和赵刺史谈什么交情。”
“直接谈交易好了”
接着话锋一转:“只要在熬四个月,等青州的赋税征收上来。”
“主公就是青州刺史了”
“那时,主公与赵刺史之间,便是同等职务,自然不能以交情来商议事情。”
张燕点了点头,看向白绕。
白绕看到张燕看向自己,也不等张燕询问。
直接开口道:“把于兴的大军,送给赵风也行。”
“但于兴大军的亲属,我们需要另行安置。”
“这样也可以,以这些大军的亲属,来暗中牵制于兴的大军。”
“免得日后,这些大军,会反过来进攻我们”
张晟看向白绕笑道:“白将军此言差矣”
“赵刺史是何等精明人”
“岂会看不出,你耍的这小把戏”
“即便赵刺史看不出。”
“赵刺史麾下的谋士,又是否会看不出来”
“只要有一人发现端倪。”
“我们的交易,就无法达成。”
“所以,要么就用人情的形式,把于兴的大军,都送给赵刺史。”
“要么就用交易的方式,把于兴大军和于兴大军的亲属,一并交给赵刺史。”
“反正这些士兵的十几万亲属,大都是老弱病残。”
“留着也是徒耗粮食,不如一并交给赵刺史好了。”
“这样又能减少,我们不少的粮食消耗”
张燕听后,右手扶住额头。
以张燕的本性来说。
张燕更愿意,直接把于兴的几万大军,都送给赵风。
毕竟自己有现在的局面,也都是赵风给的。
只要在坚持几个月,自己就是青州刺史。
而这个诸侯的位置,完全就是赵风送的。
这些情况,当初在与赵风夜谈时,就已经预料到了。
只是张燕不方便,把这些事情,直接说给其他属下知道。
因为这事如果让其他属下知道。
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就会出现瑕疵。
这样就会,不方便自己统御他们。
众人看到张燕右手扶额。
知道张燕在思考,具体该如何去处理此事。
所以都十分默契的没有开口打扰。
就这么让张燕安静的思考着。
张燕沉吟良久:“综合诸位将军之言。”
“我意。”
“让张将军率领本部,护送于兴的大军前去晋阳。”
“然用交易的方式,从赵刺史那里,换来两百万石粮食。”
“既然是交易,我们也就别说什么借粮了。”
“就把这,当成是一桩交易”
张晟对张燕一拱手:“主公”
“这可是苦差事啊”
“敢问主公。”
“我率军一路上的粮食配给,是如何分配的”
“如果与于兴大军分配不同。”
“只怕在半路上,我的部曲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减少于兴部曲的粮食供给,只怕于兴的大军,在半路上就要闹事”
“还是直接下令,让于兴的大军,返回晋阳吧。”
“最多我率领一万大军,护送于兴大军的亲属,前去晋阳。”
“这样也能让于兴的大军,有所顾忌”
张燕点了点头:“就按张将军说的办”
然后一挥手:“我头痛,都散了吧”
第六百八十九章升官进爵
五日后,晋阳,刺史府。
赵风在议事厅里,与众官员,商议岁末之事。
这时,守卫跑进议事厅,对赵风拱手:“启禀主公”
“城门守卫来报。”
“朝廷派出的使者,已经进城了。”
“根据城门军侯的判断,朝廷使者面色不错,与之交谈时,也是笑脸颇多。”
“故而应该是好事”
赵风笑道:“当然是好事。”
“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应该是有敕封我的诏书来了。”
然后看向大厅里的众官员,打趣道:“诸位以为。”
“我到底会被敕封为骠骑将军还是征北将军呢”
至于大将军之职,李傕、郭汜等人,是肯定不会让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