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7(2 / 2)

三国我当皇帝 幻星虎 10552 字 2019-03-21

接着突然问道:“对了。”

“奉孝对你,把大营安置在背靠汾水的位置,颇有看法。”

“文远对此是什么想法”

张辽眉头一挑:“如果前方没有兹氏顶着。”

“大营安营在背靠汾水的地方,确实不妥。”

“不过,前面有兹氏顶着,难不成匈奴人还敢绕过兹氏,直接进攻大营吗”

“如果那样的话,我刚好可以率兵出来,进攻匈奴的背后。”

“而匈奴人会担心我们这样前后夹击他们,他们自然也不会进攻大营。”

“另外,万一兹氏顶不住匈奴人的进攻。”

“我们也可以从东门撤至大营这里。”

“至于过河的退路,我早就派人准备好了。”

“如果匈奴人攻入了大营,我们放一把火,说不定还能烧死不少匈奴人”

从张辽的说法中。

赵风也听出了很多弦外之音。

那就是张辽对守住兹氏,也不报什么希望。

大营安置在这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接应从兹氏撤出的大军。

而大营附近,也暗中准备好了退出。

只要一有情况,这边可用立马撤到汾水对岸去。

赵风沉吟了一下:“兹氏的百姓,如何处理的”

张辽笑道:“得知匈奴人异动的消息。”

“就已经把兹氏附近的百姓,都遣散了。”

“而且,当初迁移百姓去上党郡时,兹氏就已经迁走了很多。”

“所以兹氏附近,已经没多少百姓了。”

“至于兹氏城中的百姓,也都安置到大陵一带去了。”

“所以兹氏城中,目前没有太多的百姓。”

“留下来的,都是一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老人家。”

赵风对于这些不愿离开的老人家,也是颇为为难。

不过路都是自己选的,他们不愿意走,赵风现在也不可能去强制送走。

兵力上本来就吃紧,现在也不会分兵去干这些事了。

如果兹氏城破,只要能相对减少损失,也算对的起并州百姓了。

因为只要是战争,就不可能不死人。

想要不死人,就只能杜绝战争。

但这个问题,比较敏感,赵风便不太想去过问。

换了个话题:“如今兹氏的防御工事,做的如何了”

张辽笑道:“在遣散兹氏周边百姓的同时。”

“就把百姓都召集了起来,在一些关键要道处,用土堆把路给堵了起来。”

“另外还在兹氏附近,挖掘了大量的陷马坑和马蹄坑。”

“如果主公不率兵前来增援的话,我只有把握在兹氏坚守一个月。”

以一万守军,应对八万骑兵。

能守一个月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从张辽遣散兹氏附近的百姓来看,张辽本身对于守住兹氏,也不看好。

当然,这也是赵风一早就安排的战略方针。

这个方针就是借用的方针,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所以张辽才会这么干。

如果不是赵风早就颁布了这些政令,按照大汉律法,守将是必须要坚守驻地的。

如果城破,就算守将逃回来了,也会受到责罚。

至于迁移附近的百姓,那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除非发动坚壁清野的策略。

而这种在策略,只是把周边的百姓赶走,至于安置问题,则要看主事人的心情了。

当然,也可以把张辽的这个举动,看成是坚壁清野。

而赵风也善待了周边的百姓。

简单来说,就是杜绝了匈奴在拿不下兹氏的时候,会对兹氏周边的百姓,进行劫掠。

第六百一十三章调配兵力

很多政令,本身就有一些共性。

不过据赵风所知。

目前还没有关于,坚壁清野的相关概念提出。

也就是说,目前没有人,把张辽的这种做法,归纳到坚壁清野当中去。

至于坚壁清野到底是谁,提出、归纳来的,赵风就不清楚了。

毕竟赵风也不是专门学历史的。

不过对于张辽的做法,赵风还是称赞道:“做的不错。”

张辽一拱手:“对了。”

“前些日子,派去河西郡的各路游商,在经过兹氏时。”

“我把他们收购来的两千余匹战马,都留在了兹氏。”

赵风听到只够买了两千余匹战马,心里略微不满,不过自己暗自计算了一下。

购买一匹战马大约是一百五十石粮食。

如果按照物价没有坏之前,相当于三万三千钱购买一匹战马。

这个价格略微偏贵。

不过考虑到现在各地都在开战,肯定有人收购战马,然后贩卖到那些需要战马的诸侯那里,获取暴利。

所以涨价也是正常的。

当然因为贩卖战马,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也不是什么人都敢来做的。

至于现在,因为物价已经被董卓的小五铢钱给破坏了,所以如果要用五铢钱来衡量,那就数目太大,不方便计算。

还不如用粮食来计算价值。

而购买一匹战马,需要一百五十石粮食,那么购买两千余匹战马,就需要三十余万石粮食。

考虑购买的总价格。

赵风发现,能收购到两千余匹战马,貌似也挺不容易的。

这还是赵风存粮颇多。

如果是其他诸侯,估计连战马都买不起。

赵风算计完后,看向张辽:“文远对这些战马,有什么安排没”

张辽摇了摇头:“原本是打算,让士兵都去简单的学习骑术。”

“如果兹氏守不住,也能骑马快速撤离。”

“不然,单凭步卒的撤退速度,很容易就会被匈奴人追击上。”

“不过既然主公已经率兵赶到了。”

“撤退方面暂时不做考虑,而两千余匹战马,也能扩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