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到齐后。
赵风也没等谁开口来询问。
率先把自己和田丰商议过变法的经过,说了出来。
包括为什么让士兵可以不跪的理由,也解释了一遍。
对于跪地投降免死一事,只要打过仗的,都所有了解。
所以很容易就接受了赵风这个理由。
赵风说完后。
张辽一拱手:“启禀主公”
“这变法之事,我们不好去非议。”
“不过,所谓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其礼排在六艺之首。”
“亲卫军见到主公都不跪,那么岂不就是无礼”
“连亲卫军都无礼”
赵风罢了罢手:“那就新增一礼仪。”
“这又不是什么难事。”
“以后亲卫军,见到自己的上官,行军礼。”
说完,赵风自己右手的手掌摊平,五指并拢,手心微微向内中指微触眉梢。
行了一个后世标准的军礼。
田丰看到赵风行了一个军礼,好奇道:“此礼有什么说法吗”
赵风听了无语。
这敬礼到底是怎么由来的,说法不一。
自己哪里清楚。
这只是刚刚灵机一动,条件反射的,就把后世的敬礼用了出来。
赵风沉吟了一下:“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
“新的礼仪。”
“你们可以去给他编排一个说法。”
考虑到众人的接受能力。
赵风接着道:“我本来是准备让亲卫军行抱拳拱礼。”
“不过为了和诸位区分开来,临时想的敬礼。”
“你们自己二选一吧”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赵云干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既是变法。”
“那么就应该注重这个变字”
“我看就依主公的说法。”
“以后亲卫军改为敬礼吧。”
“至于礼仪的说法,我们大家在合计合计。”
“反正目前只是亲卫军用,无需太过注重这些。”
众人不清楚,赵风是不是和赵云串通好了,故意这么帮腔的。
不过,赵云说的也对。
反正现在只是小范围使用。
不合理的话,大不了以后继续变法
第四百七十四章第十九镇
雁门郡,阴馆,太守府。
一守卫,快步走进议事厅,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王太守。”
“公子机从晋阳送来家书一封。”
说完,把文书双手呈上。
议事厅里的侍从,接过文书,转交给王太守。
王太守接过文书打量了一下:“这东西跟拜帖一样。”
“用来书写家书,确实比较轻便。”
“就是保密性太差。”
“这只要一经手,就有可能泄露出去。”
然后就看到文书的正面,写着吾父亲启的字样。
问书里交代了赵风上任并州刺史之事。
其实就算王机不交代,王柔也自然会清楚的。
接着还叙说了,赵风需要向并州全境世家、豪强募集粮食的事情。
用赵风的话来说,就是要和治地内的世家、豪强,关系更加亲密一些。
还说赵风从常山郡,带来了一百余万石粮食。
问自己应该配合赵风拿出粮食来,还是拒绝拿出粮食。
如果要拿,又应该拿多少。
最后更是写到,赵风曾暗示自己,让王家不要与王司徒一家走的太近,不会有好处的。
至于具体为什么,赵风没说,需要父亲拿主意云云。
王柔思考良久。
拿出毛笔和空白竹简,书写了起来。
写完后,把竹简交给旁边的侍从,对着跪地的守卫道:“把家书送去代郡吾第手中。”
“不得有误”
守卫一拱手:“喏”
太原郡,晋阳,刺史府。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刚刚从幽州传来消息。”
“奋武将军公孙瓒,起兵三万,响应联军号召,正式加入伐董联军”
赵风沉吟了一下:“按照时间上来判断。”
“公孙瓒应该是第十九镇诸侯了。”
“此时董卓都已经返回了长安。”
“他跑出来凑什么热闹。”
赵风以前对此还有过疑问。
明明记得公孙瓒也有参加伐董的。
而诸侯会盟时,为什么没来参加。
当时还怀疑可能是哪里记错了。
现在看来,应该是公孙瓒来的时间比较晚。
有些地方记载了这事,而有些地方,则没有记载这事。
情况跟孔融类似。
孔融也是响应了号召,而且列入了联军。
不过因为青州黄巾复起,他又带兵回去了。
所以在伐董的战役上,没他名字。
但又有些地方,记载了他参加伐董之事。
田丰想了一下:“奋武将军公孙瓒,或许意不在董卓,而在其他”
赵风皱眉道:“其他”
“刘虞”
田丰摇了摇头:“应该不是。”
“刘州牧和公孙将军虽然不和睦,但公孙将军现在也无法对刘州牧动手。”
“现在时机不对。”
“以丰看来,要么是看上了冀州,要么是看上了青州”
赵风哦了一声:“看上冀州,我可以理解。”
“毕竟袁绍也看上了冀州。”
“看上青州又从何谈起”
“以目前青州的情况,貌似是天下最乱的一个州吧。”
“至今青州黄巾还没平复下去。”
田丰点了点头:“正是因为青州黄巾,还没有平复下去。”
“所以公孙将军,才会看上青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