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去挑选二十人,再去找赵云,要二十匹快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九门,接着就要靠你们自己了。”
“我给你的建议是,五人在明,十五人在暗。”
“具体怎么操作,你自己决定”
赵狗蛋一拱手:“遵命”
说完,就转身退出了议事厅。
赵风左手托着腮帮,靠在案己上,右手食指,敲打着案己。
渐渐的进入了沉思状态。
已经进入了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一八九年。
这一年要发生几件大事。
这几件大事,后世基本人人知道。
第一就是灵帝驾崩了。
第二就是大将军何进也死了。
第三就是董卓乱政。
诸侯割据的序幕,也要就此拉开了。
赵风需要仔细想想,脑袋里的记忆。
那些是有用的,那些是自己能利用的。
还要捋一捋人际关系。
想到人际关系,赵风发现也没什么好捋的了。
认识的几个大粗腿里。
何进快要挂了。
袁术还没开始露头,算不得大粗腿。
刘备还在草创阶段,还不如自己。
都没什么可以利用的。
自己虽然名义上还不是中山国的管理者。
但实际上,已经可以算是了。
就算以后朝廷派了其他人,来担任中山相,赵风也可以幕后操纵。
当然,赵风其实也不太乐意,正式接管中山国。
毕竟这个摊子太烂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生死安危
这个摊子烂到什么程度
第一就是,今年的赋税、杂税,肯定是收缴不齐的。
啥事没干,一个办事不力的帽子,就可以扣了下来。
办事不力,还算客气的,没说渎职都算好的。
第二就是,那些安置了田地的流民,赵风需要以工代赈的形式,赞助到秋收。
不然的话,这些流民,在这五、六个月的时间里,吃什么
总不可能把地犁了一遍,然后又继续去当流民吧。
反正想要恢复生产,这一步是肯定要走的。
区别就是步子小一点,慢慢恢复生产。或者步子迈大一点,一步到位。
前提是能弄到足够的粮食。
否则,就会玩不转。
然而,不管是步子迈大还是迈小。
想要收拾这个烂摊子,明年的诸侯伐董,赵风就肯定没有粮食去参加了。
虽然没什么实际好处。
但是错过了,会见天下英雄的机会,岂不可惜。
赵风抛开了脑里的想法。
现在考虑这个还早了点。
虽然这个可能是最大的。
但自己也不见得,就一定是任中山相。
平静的日子,时间过得的别快。
洛阳,大将军府。
一侍从快步走进议事厅,单膝跪地,一拱手:“报。”
“刚刚又截获了常山相藩鸿的弹劾文书。”
“按照大将军的指示,凡是跟九门令有关的弹劾文书,统统拦截了下来。”
何进冷哼一声:“这个藩鸿,真是不知好歹。”
“一次弹劾没用,两次弹劾没有,这摆明了就是朝中有人动了手脚。”
“居然还来第三次”
“一个连保境安民,都做不到的废物,还老想着弹劾别人。”
“跟那些宦官有什么区别”
“还有这个九门令,几个月前就攻入了中山国的都城卢奴,如今半点消息也不传回来。”
“都不知道北方那边,如今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我就是想帮,都不知道从哪里去帮”
何咸行了一揖:“父亲。”
“想来应该是道路被阻隔了。”
“消息不好传回。”
“又或者说,北方的战事,出现了变动。”
这时,一名守卫走了进来,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大将军。”
“府外有一人求见,自称是九门令派来的,有北方战报送达。”
何咸笑道:“父亲,你看。”
“这不就来了嘛。”
何进点了点头:“传进来吧”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站起身来,缓缓退出了议事厅。
不一会儿。
赵狗蛋走进议事厅,双膝跪地,一拱手:“见过大将军”
“小的奉家主之命。”
“特意送来中山国战报”
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双手呈上。
侍从看后,立马走到赵狗蛋身前,接过竹简,然后提给了何进。
竹简没有密封。
何进接过竹简后,直接打了开来。
战报里,就是记载了赵风是怎么从九门抵抗反击。
再到主动进攻下曲阳、毋级等的具体情况。
最后写到,中山国全境,都已经收复了。
看完后大笑道:“不错,这赵风不错”
“有我当年的作风。”
“就是战报送来的太晚了点。”
“还有就是,怎么不直接攻入幽州”
“多混点战功,也是好的嘛。”
何咸行了一揖:“父亲当初,只要九门令协助幽州牧,讨伐中山国的反贼张纯。”
“又没让九门令进入幽州。”
“九门令不进入幽州,还不都是听从父亲的安排”
何进点了点头:“也是。”
然后看向赵狗蛋:“看在战报大捷的份上。”
“就不追究你这姗姗来迟的事情了。”
“赏赐就回去,找赵风去要吧。”
然后一挥手:“下去吧。”
赵狗蛋一拱手:“谢大将军。”
说完,站起身来,缓缓后退,一直后退到门槛处,才转身准备离去。
赵狗蛋一只脚跨出门槛,突然想到了什么。
收回跨出去的脚,又转过身,走到大厅中央。
双膝跪地,一拱手。
刚准备开口说话。
何进质问道:“你怎么又回来了”
“还有何事”
赵狗蛋擦了擦额头的细汗:“小的被大将军气势所摄。”
“太过紧张,差点忘了更重要的大事”
“家主还让小的,给大将军送来一份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