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健顿时大怒:“我虽是后娘养的,可也不曾睡过地铺,你欺人太甚”
徐谦咳嗽一声,道:“后娘会用针扎你,我却只是叫你睡地铺而已。”
如此一想,邓健似乎心理平衡了,只是仍带着几分幽怨,道:“我饿了”
好不容易将这邓健服侍得无话可说,徐谦也是有些倦了,考试本就是操心劳力的事,打了个盹儿,徐谦便出了门。
按道理,府试结束之后,一般都要去拜访一些自己的师长,而徐谦的师长便是县学王教谕,王教谕是自己的座师,如今也在府学,徐谦虽然狂妄,不过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一路到了府学,递上了名刺,便有差人请他进去。
这沿途也有许多童生进出,大多都是各县童生前来拜访的,大家看见徐谦,表情各自不同,好在徐谦早已习惯这种成名的感觉,神情自若地到了王教谕下榻的地方。
王教谕正在说教几个捷足先登的童生,随口说了几句要好好用功之类便将人打发了。等徐谦进来,王教谕端起茶盏,怒道:“谁让你出风头的还第一个递交试卷,你可知道,学正大人最不喜的便是举止轻浮之人”
徐谦道:“流言四起,只能出此下策。”
王教谕叹了口气,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说句实在话,他确实错判了形势,没有想到县试的事到现在还有人纠缠。徐谦表现出狂士姿态,其实就有掩人耳目的意思,不过要做狂士,就得有狂的资本,若是资本不足,反而贻笑大方。王教谕吸口气道:“那读书好的长句,当真是你所作”
虽然盗版可耻,可是眼下徐谦想否认也不成了,徐谦面不红心不揣,理直气壮地道:“这是自然。”
王教谕奇怪地看了徐谦一眼,道:“实话和你说了吧,你要做狂士,却也没什么不好。府试这一关想必是过了,可是学正大人如何排定名次,老夫一时也难以揣摩得出,还是等消息吧。这一趟你来,老夫正好有件事要和你说。”
徐谦道:“还请大人指点。”
王教谕道:“你的文章,老夫也看了,灵性有余,基础也是极好,可还是缺了一些火候,府试之后便是院试,若是这一次你有幸在府试中大出风头,到时院试又当如何我这里有一张引荐的书信,你拿着它去寻这杭州城的吴先生,吴先生乃是杭州名士,现下正在四处收纳门徒,你若是拜入他的名下,定能受益匪浅。”
徐谦忙道:“多谢大人。”
这对徐谦来说是件好事,他基础深厚,又吸收消化了苏县令的读书笔记,按理说功底还是不差,可是若有名师指点,只怕这才子之名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考试的事,毕竟投机取巧的机会不多,能蒙混一次,不见得能蒙混第二次,提升自己的实力才是正道。
王教谕吁了口气,道:“你不必言谢,老夫眼下也只是自保而已,现在流言四起,老夫也深受其害,唯有你将来能一飞冲天,世人才会说老夫是慧眼识距,而不是说老夫与你暗中勾结,徇私舞弊。”
徐谦心里忍不住想:“难道我们不是暗中勾结”其实他看王教谕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不免有些爽快,也隐隐又明白了一些道理,这种事就像捂盖子,结果盖子越捂越多,便是想脱身也难了。
从府学里出来,徐谦回到客栈换了一身衣衫,邓健道:“你又要出门”
徐谦点头道:“我要去拜师,这种事宜早不宜迟。”
邓健呵呵一笑道:“那我随你去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像你这种平日不知会得罪多少人的走在大街上不被人敲闷棍那才怪了,有我在,保你平平安安。”
徐谦也不阻止,兄弟二人大摇大摆地出门,这一路徐谦暗暗告诫他:“跟着我走路,一定要有气势,现在我是狂士,不嚣张跋扈是不成的,你该迈王八步,手要叉着走路才是。”
邓健道:“这样走路,会不会让人误以为是疯子你为何不这样走”
徐谦风淡云清地道:“狂士和狂士跟班是不同的。”
二人一路唇枪舌剑,循着王教谕给的地址寻到了那吴先生的住址,门口有个门房在,徐谦上前,递了名刺上去,道:“晚生徐谦拜见吴先生,还请通传一声。”
第四十八章:才子
檀香缭绕,烛光摇曳。
一盏清茶,一卷书册。
盘膝坐在小塌上的是个温厚的老者,老者穿着洗得浆白的圆领儒衫,脸色从容,很有泰山崩而色不变的气度。
那似有若无的微笑始终挂在老者的脸上,正如屋子里那一幅醒目的字幅,让人一眼难忘。
案牍上摆着一方长尺,老者眼睛一张一阖,露出几分闲散。
下头的几个少年正在埋头书写,少年尽都是衣饰华贵,其中一个更是杭州出名的才子神童。
“老爷”
一声与屋堂内不符的声响传了来。
老者看了来人一眼,正是府里的门房,他漫不经心地道:“是故友来访”
门房捏着名刺,道:“不,是一个叫徐谦的,前来拜谒老爷。”
徐谦二字早已名贯杭州,老者虽然不露声色,可是那几个少年却都放下了手中的笔,惊讶地抬起眸来。
“徐谦是那个近来名声大噪的徐谦”老者皱眉。
“似乎是的,看他样子确实是读书人的打扮,只是年纪不大,只有十二三岁。”门房老实答道。
老者捋须微笑,道:“此子是狂士,却也来拜谒老夫”
“吴先生。”这时候,座下一弟子道:“据说此人在县试中有作弊之嫌,且是贱役出身。”
另一个弟子道:“这样的人竟也来拜谒先生,他不怕污了先生的门庭”
“前些日子,听说知府家的公子也对此人颇有微词,似乎有意让他出丑。”
吴先生的脸色风淡云清,可是在听到知府家的公子时,瞳孔不经意地缩了一下,慢悠悠地道:“贱役出身,还涉嫌作弊,这样的人,老夫不见。去告诉那小子,让他快快走了吧。”
门房领命要走。
却有一个年轻俊美的公子道:“此人的读书好倒是余韵悠长,让人听了一次至今难忘。能做出这样词句的人,小小县考何须作弊坊间流,只怕当不得真,先生见见他,又有何妨”
这少年公子虽然年轻,却是吴先生的得意门生,便是在整个杭州也是大大有名,不但家世极好,且在上年的府试、院试之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