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大年初一(吃汤圆)(1 / 2)

昨夜烟花盛景的余韵仿佛还萦绕在四合院的每一块青砖、每一片屋瓦上,空气中那淡淡的硝烟味尚未完全散去,便被新的一天、新的一年那清冽又充满希望的晨风温柔地吹拂着。

天光微熹,前院的灶房已是灯火通明,暖意融融。林若心系着干净的碎花围裙,正在待客厅兼小厨房里忙碌着。一大盆雪白细腻的糯米粉放在案板上,旁边是两碗香气扑鼻的馅料:一碗是炒得喷香、碾碎后拌了猪油和白糖的黑芝麻,另一碗则是用晒干的山楂片捣碎,加了蜂蜜熬成的酸甜山楂蓉。

何大清也没闲着,在一旁笨手笨脚地学着揉面团。他那双平日里拿惯了工具、显得粗粝的大手,此刻对付着柔软的糯米粉团,显得有些滑稽。他学着林若心的样子,往粉堆里缓缓加入温水,小心翼翼地和着,粉白的痕迹沾在他新换的藏青色棉袄袖口上,他也不甚在意,脸上带着一种难得的、近乎虔诚的认真。

“水…水是不是多了点?”何大清看着有些粘手的面团,略显局促地问。

“不打紧,再加点干粉就好。”林若心声音温软,带着笑意,接过丈夫手里的活计,熟练地将面团揉捏得光滑柔韧。“喏,你看,这样就不沾手了。你去把那两个馅料碗端近些,一会儿好包。”

何大清依言照做,看着妻子灵巧地将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再熟练地捏成小碗状,填入香甜的芝麻馅或酸甜的山楂馅,手指翻飞间,一个个圆润饱满、大小均匀的生汤圆便滚落在撒了薄粉的竹匾里,如同初雪后凝结的珍珠。

灶上的大铁锅里,清水已经开始冒出细密的白气,发出轻微的“咕嘟”声。林若心将一屉屉整齐码放的生汤圆小心地滑入翻滚的热水中,洁白的圆子瞬间沉入水底,只留下水面一圈圈荡漾开的涟漪。厨房里弥漫着水汽与糯米粉特有的清香,混合着芝麻和山楂的甜香,那是属于大年初一早晨最熨帖人心的烟火气。

这时,何雨柱也醒了。他推开房门,冬日的寒气裹挟着诱人的食物香气扑面而来。他深深吸了一口这熟悉又温暖的空气,脸上自然地漾开了笑容。他整了整崭新的靛蓝色棉袄,精神抖擞地走向前院。

“爹,娘,过年好!(1946年)大年初一,恭喜发财!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何雨柱的声音清朗响亮,带着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真诚的祝福,打破了灶房里的静谧劳作。

何大清和林若心闻声同时抬头,脸上瞬间绽开了比晨曦更明亮的笑容。

“好!好!柱子过年好!”何大清应着,声音洪亮,带着满足。

林若心更是放下手里的活计,一边在围裙上擦了擦沾着糯米粉的手,一边笑容满面地快步走到儿子跟前:“柱子过年好!起得挺早!来来来,”她说着,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崭新的、用红纸精心包好的红包,塞到何雨柱手里,“拿着,娘给你的压岁钱,压住邪祟,平平安安!”

何大清也赶紧在身上摸索,掏出一个同样崭新的红包:“对对,爹这儿也有!柱子,拿着!新的一年,顺顺利利!”他把红包重重拍在儿子另一只手里。

两个红包沉甸甸的,带着父母的体温和朴素的期许。何雨柱心中暖流涌动,没有推辞,笑着收下,紧紧攥在手里:“谢谢爹!谢谢娘!”这份仪式感,这份来自父母的关爱,是任何时代的年味里最珍贵的核心。

“快,”林若心拍拍儿子的胳膊,指着后院,“去把咱们的小懒虫雨水叫醒,汤圆快好了,让她赶紧起来洗漱,咱们一家人吃团团圆圆的汤圆!”

“哎,好嘞!”何雨柱应声,转身快步走向后院那间被他戏称为“公主房”的小屋。

推开房门,房间里暖暖的,带着小女孩特有的甜香。雨水裹着小花被,睡得正香,小脸红扑扑的,长长的睫毛像小扇子一样覆在眼睑上,昨晚烟花带来的兴奋似乎还残留在她熟睡的唇角,弯着一个满足的弧度。

何雨柱坐到炕沿,俯身,用指腹极轻地刮了刮妹妹肉乎乎的小脸蛋,声音放得又轻又柔:“雨水…小懒猫…太阳晒屁股喽…快醒醒…”

雨水皱了皱小鼻子,含糊地“嗯”了一声,脑袋下意识地往被子里缩了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