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的掌声如潮水般汹涌,将舞台中央的何雨柱和刚刚谢幕的娄晓娥包裹其中。何雨柱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目光追随着像只快乐小鹿般蹦跳下台的妹妹晓娥。晓娥的双颊因兴奋染上了动人的红晕,大眼睛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径直扑向坐在观众席前排的父母。
“爸爸妈妈!”晓娥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表演后微微的喘息,“我唱得好吗?”
娄父,那位稳重儒雅的商人,此刻眼中充满了不加掩饰的宠溺与骄傲。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女儿的头,声音低沉而有力:“好!唱得真好!比爸爸想象的还要棒一百倍!”他平时言语不多,此刻的简短评价却重逾千斤。娄母则温柔地将女儿揽入怀中,用丝绢轻轻擦拭晓娥额角细密的汗珠,声音哽咽着:“我的晓娥长大了,真勇敢,真好听!妈妈……妈妈都听哭了。”泪水在她眼眶里打转,那是喜悦与感动的结晶。
紧挨着娄家夫妇的是林母,何雨柱母亲认的干女儿。她看着晓娥,仿佛看着自己的孩子取得了骄人成绩,脸上的皱纹都舒展成了温暖的线条。“晓娥好棒!真是好棒!”她连声赞叹,温暖的手紧紧握住晓娥的小手,“这嗓子,这精神头儿,将来准有大出息!”她的赞叹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真挚的欣喜。
被娄母抱在怀里的一岁小雨水,虽然懵懂无知,却被这热烈的气氛深深感染。她咿咿呀呀地叫姐姐,挥舞着小拳头,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看台上挺拔的哥哥,又看看身边光彩照人的姐姐,似乎也感受到了那份无言的喜悦。当晓娥凑过来亲她的小脸蛋时,雨水咧开没牙的小嘴,发出“咯咯”的笑声,小手还胡乱地去抓姐姐垂下的辫梢——这就是她表达“姐姐唱歌好听”的独特方式了。
舞台上,何雨柱从容地等待着掌声的浪潮稍稍平息。他挺拔的身姿像一棵青松,眼神扫过台下密密麻麻、洋溢着青春热忱的面孔。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此刻眼中都燃着和他一样的光。
“谢谢大家!”何雨柱的声音透过简易的麦克风,清晰而沉稳地传遍礼堂,“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就像指缝里的沙,抓不住,留不下。转眼间,我们精彩的文艺汇演就要接近尾声了。”
他微微停顿,礼堂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和他沉稳的呼吸声。这份安静,是对他接下来话语的无声期待。
“在准备今天节目的时候,”何雨柱的眼神变得深邃而真挚,仿佛穿透了时光,“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很久……”他再次停顿,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的脸庞,仿佛在与每一位同学进行灵魂的对话。
“我想问各位亲爱的同学,我们——为什么坐在这里?为什么每日披星戴月,寒窗苦读?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养家糊口吗?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光耀门楣吗?这些,都很美好,人之常情。”
礼堂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青春的躁动被一种严肃的思考所取代。同学们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专注和沉思。后排的老师们也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灼灼地看着台上的少年。
何雨柱深吸一口气,胸膛微微起伏,然后,他猛地昂起头,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剑,带着穿透一切迷茫的力量,斩钉截铁地宣告:
“然而,这些都不是全部!远远不够!”
他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房:
“今日,站在这里,站在我们热爱的校园舞台之上,站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节点之前,我们终于可以,也必须大声地喊出那个深埋心底、滚烫如岩浆的答案!”
他攥紧了拳头,仿佛要将全身的力量都注入这即将喷薄而出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