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托收玉石(1 / 2)

书房内,娄振华脸上阴晴不定,反复咀嚼着何雨柱那句“保护你一家”的惊人之语。那份资料的重量压着他,未来的不确定性更让他如履薄冰。

何雨柱仿佛看穿了他的忧虑,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娄叔,你也不用太担心。你还有大概二到三年相对安稳的时间窗口。”他伸出两根手指,语气笃定,“娄伯伯我劝你,在这段时间里,哪头都别急着站队。”

娄振华猛地抬头,眼神锐利地看着他。站队?这已经不是技术层面,而是赤裸裸的政治考量了!

“如果你上面那位,”柱子微微向前倾身,声音压得更低,每个字都敲在娄振华心上,“是真有实力,根深蒂固,能顶得住风浪的,那么……在最关键的时候,你可以交付一部分核心的‘底’给他,换取真正意义上的庇护。当然,前提是你确信他能接得住,并且会保你。”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冷酷的现实主义:“但是,如果那位自身都根基不稳,或者……其实没什么真正过硬的实力,只是虚张声势,那就算了。这份‘底’,宁可烂在我们肚子里,或者另寻他途,也比交出去成了别人的垫脚石,甚至反过来害了我们自己强。”

娄振华沉默了很久,手指无意识地在红木书桌上划着。书房里只有窗外传来的细微风声。他需要消化这个少年提出的赤裸裸的政治生存法则。是的,这份资料是机遇,更是炸药。弄不好,粉身碎骨的不是柱子,而是他娄家满门!

“柱子……”娄振华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眼前这个十一岁的孩子,几乎带着一种寻求指引的意味,“你这番话……点醒了我。这资料的份量,重逾泰山啊。可是……”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光有料在手,没有路走也不行。柱子,你……你自己这边,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总得想办法让它……落地生根。”他现在完全不敢再把柱子当普通孩子看了。

何雨柱似乎早有腹稿,他走到书桌旁,拿起一支钢笔在指尖灵活地转动着,目光锐利:“娄叔,以你娄家的身家底蕴,直接掏钱买断这份资料,理论上不成问题。”

娄振华下意识地点点头,这是自然。

“但是,”柱子话锋如刀,“这会让你伤筋动骨。现在是什么年月?三年困难时期!你娄家就算底子厚,流动资金一下子抽空几十万(注:按当时购买力),必然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人事动荡、项目停滞、甚至可能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猜测。外面的饿殍遍地,你这里却天价买一份‘图纸’?这太扎眼,也太危险。”

娄振华眉头紧锁,柱子的分析切中要害。这确实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风险控制的问题。

“所以,”何雨柱放下笔,双手按在书桌上,身体前倾,目光灼灼,“我们不能做——因为它太冒险;但我们又不得不做——因为技术等不起,国家的钢铁脊梁更等不起!”他的话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使命感,“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隐蔽的路。”

“隐蔽的路?”娄振华思索着。

柱子伸出两根手指:“第一步,借势。我们需要找一个后台够硬、根基够深,并且自身也需要这份技术带来的政绩或者实力提升的人合作。不是全部托付,而是有限度的合作共赢。利用他的势,遮住我们的光。这一步……风险也不小,我只有一半的机会能成功说服这样的人,并且确保他后续可控。赌的是眼光和时机。”

“第二步,”他收回手指,眼神变得深沉锐利,“如果借势不成,或者借势不稳,我们就自己干。在你的厂子里,开辟一个绝对秘密的车间,用绝对可靠的核心技术工人,只生产最核心的关键部件或者应用最基础的那部分技术。不求规模,但求技术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里!这个‘自己人’,必须是能拧成一股绳,生死与共的小圈子。”

娄振华听得心潮澎湃又心惊胆战。第一步是险棋,第二步更是如履薄冰,但似乎……这是唯一可行的路。他重重地点头:“好!柱子,你说得在理!那……我们就先走第一步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这样一座‘靠山’!”

他站起身来,在书房里踱了几步,似乎在计算时间:“这样,咱们以半个月为期!这半个月,我去动用我所有的人脉,探查、筛选、试探。你也想想,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或者方向。半个月后,无论进展如何,我们再在这里详谈下一步!如何?”

“好,一言为定。”何雨柱干脆地答应。

娄振华看着眼前沉稳得不像话的少年,百感交集。他走到书桌后,打开了最钞票——整整十万元(按当时购买力估算约为现今千万级)。他毫不犹豫地把这沉甸甸的钱全部拿出来,推到何雨柱面前。

“柱子!你给娄伯伯的这份‘礼’,太重了!救命之恩,点拨之情,无以言表!”娄振华的声音带着不容拒绝的诚恳和激动,“这个,你收下!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不准拒绝!你家里困难,改善改善生活,照顾好你妈和雨水!”

厚厚十叠钞票,散发着油墨的味道,在精致的书桌上显得格外扎眼。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一笔足以让任何人疯狂的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