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2 / 2)

天色渐明时,太史慈完成驻防部署,对此次战役结果已相当满意。

在赤血军短暂休整后,太史慈为归降的青州军准备了热气腾腾的饱饭。

这令许多青州兵倍感温暖,他们在海上漂泊多日,狭小的船只根本无法生火做饭。

连日来只能啃着发霉的干粮,数量还严重不足。太史慈不仅送来富贵人家才享用的白米饭,更能让他们敞开吃饱。虽未因此归心,但先前交战的怨气已消减大半。

刘玄麾下将领对招降纳叛的统御之道极为精通。自十六路诸侯讨伐刘玄后,大汉王朝彻底陷入动荡。

各地诸侯虽元气大伤,却仍在疯狂攻城略地抢夺粮草。整个中原烽火连天,百姓保命尚且艰难,更遑论安心耕种。

军阀们为扩充势力,对百姓横征暴敛已成常态,饿殍遍野的景象随处可见。这些搜刮来的粮食,诸侯们宁可囤积居奇,也仅给士兵勉强果腹。

在这乱世中,能让走投无路投军的士卒吃饱饭,比任何承诺都更具吸引力。但诸侯们也是骑虎难下——势力弱小就意味着将来死无葬身之地。

虽然表面上维持着体面,但像袁绍夺取冀州这般明争暗斗的把戏,在诸侯间早已屡见不鲜。

当降卒们饱餐后继续休整时,太史慈收到陈宫急报。展信细读之下,他不禁为陈宫的料事如神而震惊。

竟能通过其他郡县战况,预判到曹军会趁虚来袭。所幸太史慈布防严密,未损一兵一卒就击退了曹军。

这一切都归功于太史慈驻军海边的先见之明。若按常规驻扎沓氏城,夏侯惇率军登陆后,只需动用攻城器械,只怕此刻城池早已陷落。

双方兵力悬殊,此战必将惨烈。

太史慈收到回信确认平安后,得知对阵的十万大军乃曹操最后的精锐。

虽未精确统计,但陈宫估算相差无几。曹操倾巢而出,总不至于让青、兖二州空无驻军。

若无人镇守,莫说各路诸侯,即便千人匪寇亦可夺城。

太史慈料定近期海上防线无忧,遂命赤血卫率少量赤羽卫押送青州降兵至玄菟。

这些降卒将被送往水晶基地受训——眼下幽州正缺兵源。

青州军血气旺盛,远超寻常士卒,经水晶淬炼后,战力必远超普通赤血军,更有望蜕变为精锐赤血龙骑。

洛阳朝堂上,刘玄展阅陈宫急报,怒不可遏。

非怨陈宫失察,而是愤恨袁曹联军合击玄菟。更可恨者,曹操青州军竟屠戮七万赤血军,令刘玄痛彻心扉。

玄菟赤血卫多为本土子弟,自幼追随刘玄,对故土赤诚忠耿。如今惨遭屠戮,岂能咽下这口气?

熟读三国的刘玄当即断定:曹操倚仗的必是青州军。

然怒火终需化为利刃。刘玄即刻遣郭嘉传信陈宫,未作安抚,只令其稳守幽州。

此举既警其过失,亦表信任未改——虽折损惨重,罪责难逃,但大势仍需共担。

这是

陈宫虽有失察之责,但知错能改仍可重任幽州牧一职。刘玄对陈宫洞悉袁曹联军攻幽内情之才颇为赏识,却深知其秉性——若当事人自省时旁人反加宽宥,必遭其疏远。

其时洛阳内外驻军已达八十万之众,然军粮日蹙。因可垦荒田不足,补给难继,刘玄于殿中筹谋,决意平定司隶。此举实乃良机:既存扫平前朝余孽之力,更因袁曹虽使赤血军折损十万,却助其收降卒二十余万。且陈宫分化各郡之势未止,降卒数目将持续增长。

剔除情感因素,此战令刘玄实力反增。须知此消彼长之理,当司隶战事起时,毗邻之冀兖二州袁曹残部必不敢犯,其余诸侯更无胆挑衅。纵有来犯者,亦难敌五十万精锐之师——二十万黑湮铁骑、二十万黑湮卫、十万黑羽卫俱是百战之师,更有三千黑湮铁骑与两千赤血龙骑这等以一当百的劲旅,兼有越战越勇之特质,当世诸侯谁敢争锋?

当下扩疆拓土势在必行,惟效玄菟治民之策,使百姓安居乐业,朝廷税赋充盈,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刘玄身着黑龙帝袍立于大殿金阶之巅,那睥睨天下的威势令人不敢抬头。

待怒意平息后,他沉声开口,字字如雷:

朕欲取司隶校尉部,诸卿可有良策?

殿内群臣除刘玄亲信外,多为前朝遗留之辈,忠奸混杂。

听闻此言,众人皆暗自苦笑——这位**素来谋定而后动。

攻取司隶之事早有谋划,此前按兵不动,实为提防曹操、袁绍两股接壤势力。

如今黑湮军已成,洛阳城更是民生富足:城外屯田足供城内所需,虽有余粮却也撑不起五十万大军半载消耗。

扩疆土、增民户,使更多百姓如玄菟、洛阳般既能自足又可养兵——凡有见识者皆知此刻正是收取司隶最佳时机。

群臣俯首山呼**,尤以王允最为恳切。

无人瞧见这位老臣低垂的脸上,正闪过一抹志在必得的精光。

刘玄若出兵攻打司隶,必定倾巢而出,届时洛阳城防必然空虚。

王允自刘玄入京称帝后,便察觉自己落入圈套,起初总觉事有蹊跷。

经过数年观察,他终于勘破其中关窍——当年刘玄率军进京,本就是为了篡位。只因董卓残暴荒淫,群臣惊惶不安,病急乱投医之下,竟将祸患当作救星。

在小邓子的穿针引线下,刘玄打着讨逆旗号堂皇入城。如今看来,所谓诛杀董卓、寻回玉玺、宣扬刘协不堪为帝等事,尽是收买民心的手段。

最可笑的是撰诏之时,小邓子竟公然称刘玄为主公。这等背主之徒,岂会真心效忠刘协?王允幡然醒悟:满朝文武早被刘玄玩弄于股掌之间,所谓勤王不过是谋朝篡位的幌子。

董卓不过恰巧挡路,刘玄便借天意民心除之。步步为营废黜刘协,最终**。但王允要的是匡扶汉室,岂容这等逆贼玷污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