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我想做事”(1 / 2)

周汝信副书记的调令,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省政府办公厅激起了层层涟漪。往日里那些热情洋溢、称兄道弟的面孔,一夜之间似乎都蒙上了一层薄雾,变得模糊而疏离。我的办公室,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只用了不到四十八小时。

坐在略显空旷的办公室里,窗外的梧桐树叶开始泛黄,一如我此刻的心境,带着几分萧瑟。桌上放着两份意向征求函。一份,是跟随周老去省人大,担任他的秘书。那里清静,安稳,级别也能解决,是很多人眼中危机过后的最佳避风港。另一份,是去省扶贫办,担任一个闲职处的副处长,级别提半格,但远离核心,意味着可能就此沉寂。

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脑海里闪过许多画面:政策研究室里王伯年老师泡的浓茶,他那句“文章不为空言而作”;第一次下乡调研时,老支书握着我的手,那粗糙的触感和殷切的目光;贫困县里孩子们趴在破旧课桌上写字的情景;还有周老在书房里,指着墙上“民惟邦本”的字画,语重心长的教诲……

“致远,跟了我这么多年,委屈你了。”周老临行前,在他的旧书房里,褪去了往日的威严,更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去人大,我能保你平稳过渡,将来找个机会再放下去,或者留在机关,总有个前程。”

我给他续上茶水,水汽氤氲中,他的面容有些模糊。“老师,我……”我顿了顿,感觉喉咙有些发干,“我不是觉得委屈。我只是……只是觉得,还有很多事没做。”

周老抬眼看了看我,目光深邃,没有打断。

“我看到过基层的难处,知道老百姓盼着什么。在您身边,我学了这么多年,看了这么多,不是只为了找个安稳地方养老的。”我的声音渐渐坚定起来,“那些报告里的数据,那些调研中的见闻,它们不是纸上的墨迹,是活生生的人,是等着我们去改变的生活。老师,我……我想做事。”

最后四个字,我说得很轻,却像用尽了全身力气。

周老沉默了片刻,缓缓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做事?去哪里做?怎么做?青云县,那是全省挂了号的贫困县,情况复杂,班子保守,财政窟窿比脸还干净。你去那里,是县长,不是调研员,是要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的。搞不好,就是一身泥泞,寸步难行。”

“我知道难。”我迎着他的目光,“但总得有人去。您常教导我们,为官避事平生耻。我不想等老了,回头看,发现自己最该拼搏的时候,选择了最安逸的路。”

周老久久没有说话,书房里只有旧式座钟滴答作响。最终,他叹了口气,摆摆手:“罢了,雏鹰总要自己飞。路是你自己选的,以后别后悔就行。组织部那边,我会打个招呼,但最终能不能成,看你自己的造化。”

从周老家出来,夜风微凉,吹在脸上,却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回到我和清薇那个不大的家,她正坐在灯下批改学生作业,柔和的灯光勾勒出她安静的侧影。

我把两份选择和我的决定告诉了她。

她放下笔,转过身,认真地看了我很久,才轻声说:“去青云县?听说那里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