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立誓守本心(2 / 2)

这里的星空,能让他看清角宿升起时春气的萌动,能让他听懂奎宿西沉时秋收的喜悦,能让他感受到每一颗星与百姓生计的关联。而洛邑的星空,恐怕只能让他看到权力的更迭,听到欲望的低语。

“原来我早就有答案了。”尹喜喃喃自语,夜风掀起他的发丝,露出额间那道淡淡的星纹,在月光下清晰了许多。

第二日清晨,尹喜来到使者的住处。使者正在收拾行装,见他进来,便笑着说:“公子想通了?也是,这般前程,可不是谁都能遇到的。”

尹喜却摇了摇头,对着使者深深一揖:“多谢大王厚爱,只是我志在观星,不在朝堂。”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函谷关的星空最清,能让我看清天地的真相,若入洛邑,恐被尘嚣扰了本心,反倒辜负了大王的信任。”

使者愣住了,手里的玉佩“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公子可知自己在说什么?”他捡起玉佩,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多少人为了一个接近天子的机会,费尽毕生心血。你年纪轻轻,怎能甘居关外?入了朝,才能用星象辅佐君王,安定天下啊。”

“安定天下,未必非要在朝堂。”尹喜道,声音平静却有力,“我守函谷关,观星象以预警灾祸,让农夫们不失农时,让士兵们不迷方向,护一方百姓平安,亦是安定天下的一种方式。若入朝堂,每日周旋于权谋纷争,恐为权力所惑,观星时掺杂私心,误判了星象,那才是真的误了大事。”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砸在使者心上。使者张了张嘴,想再说些什么,却见尹喜眼神坦荡,没有丝毫犹豫,便知道再多说也无用。“罢了,”使者叹了口气,“公子既有此志,我也不强求,只是回去后,需如实向大王禀报。”

尹喜拒绝周天子征召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函谷关。有人说他傻,放着太史令的大好前程不要,偏要守在这关外喝风沙;也有人说他清高,仗着自己懂星象,就不屑与朝臣同流合污;连尹虔起初也有些不解,直到尹喜把自己的想法细细说了一遍,他才沉默着点了点头:“你想守的,不只是这关隘,更是自己的心。爹懂了。”

那晚,月色格外明亮,像一层银霜覆盖了函谷关。尹喜独自来到关楼脚下,那里有一块青石板,是他年少时亲手刻的北斗星轨。岁月的打磨让石板变得光滑,可那些刻痕依旧清晰,尤其是斗柄末端,比寻常星轨偏出三寸——那是他特意刻的,提醒自己凡事留三分余地,更要守住三分本心。

月光洒在石板上,斗柄偏出的三寸在月色中格外清晰,像一道沉默的警示。尹喜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着星空缓缓跪下。他的膝盖落在青石板上,冰凉的触感从膝盖传来,却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

“我尹喜在此立誓,”他抬起头,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像钟磬般清澈,“此生唯观星求道,不问权谋,不慕富贵,不因尘俗纷扰而改澄怀之志。以我之眼,察天地玄机;以我之心,护苍生安宁。若违此誓,愿受星辰唾弃,天地不容。”

话音落下,夜风忽然掠过关楼,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无数星辰在为他作证。胸口的玉牌微微发烫,那股暖意顺着血脉流遍全身,与额间的星纹相互呼应,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注入他的体内,坚定而温暖。

他缓缓站起身,望着漫天繁星。北斗七星高悬北方,角宿在东方闪烁,井宿在南方明亮,奎宿在西方沉静,每一颗星都像在对他点头,认可他的誓言。他知道,这条路或许孤独,或许清贫,或许永远不会像太史令那样名满天下,却能让他守住本心,不辜负那些日夜陪伴他的星辰,不辜负自己对“道”的追寻。

关下的黄河,在月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像一条银色的带子,静静流淌。尹喜站在青石板旁,望着远方的星空,忽然觉得,自己与这函谷关、与这星空、与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早已融为一体。就像北斗星永远守着北方,他也将永远守着这里,守着自己的初心,直到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