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一间戒备森严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苏斯洛夫同志主持着一场由克格勃、总参谋部和科学院高级成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重新评估龙国的科技实力。
巨大的幕布上,正在反复播放着从龙国发布会现场传回的、经过技术处理的清晰画面。画面定格在林舟手中的那部“信使一号”上。
“同志们,都说说你们的看法。”苏斯洛夫同志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一位来自科学院的院士,扶了扶眼镜,语气凝重地说道:“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龙国同志在三个领域,取得了我们未能预料到的、甚至是超越了我们的突破。第一,微电子技术。他们称之为‘集成电路’,这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将大量晶体管集成在单一硅片上的技术,并且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这比我们目前还在摸索的混合电路,要先进至少一个代次。”
“第二,新材料技术。他们的‘镍氢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远超我们和星条国人使用的镍镉电池,这是他们实现设备小型化和长续航的关键。这种材料技术,同样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比如潜艇和鱼雷。”
“第三,也是最可怕的一点,”院士加重了语气,“是他们的设计理念。他们从一开始,就瞄准了‘个人化’和‘低成本’。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面向大众市场的技术路线。而我们和星条国人,都还停留在自上而下的、精英化的军事技术思维里。我们在造‘大炮’,而他们,却已经开始量产‘步枪’了!”
他的分析,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深深的寒意。
一位来自总参谋部的将军,沉声说道:“我同意院士同志的看法。这种‘信使一号’,如果进行军事化改造,将成为单兵通讯的革命性装备。它的低功耗和高稳定性,意味着我们的电子战手段可能对它失效。我们必须立刻启动相关领域的追赶计划,否则,在未来的战场上,我们将变成聋子和瞎子!”
苏斯洛夫同志听着众人的发言,久久不语。他看着屏幕上那个年轻的、叫林舟的龙国人,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意识到,在两大巨头相互对峙、比拼肌肉的时候,那个曾经被他们视为“小兄弟”的国家,已经悄悄地在另一条赛道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命令克格勃技术部门,不惜一切代价,想办法搞到一部‘信使一号’的实物。”苏斯洛夫同志最终下达了命令,“我们必须把它拆开,看清楚里面的每一个细节!另外,重新评估我们对龙国的全部科技援助和技术封锁政策。时代,可能真的要变了。”
龙国国内:沸腾的自豪感与统领的肯定
与国外的震动和恐慌截然不同,龙国国内,正沉浸在一片欢乐和自豪的海洋之中。
当发布会成功的消息,通过报纸的号外和广播,传遍大江南北时,整个国家都沸腾了!
工厂里,工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聚集在广播喇叭下,听着新闻里传来的每一个激动人心的细节,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学校里,学生们冲出教室,将书本和帽子抛向天空,兴奋地讨论着那个叫“玄鸟·信使一号”的神奇玩意儿。
田间地头,农民们虽然不太懂什么叫“集成电路”,但他们听懂了“我们龙国造出了全世界最好的东西”,脸上都露出了朴实而骄傲的笑容。
“争气!太给咱们龙国人争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