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汤姆,你准备了几个问题?”一个金发碧眼的Abc记者,对着他《纽约时报》的同行挤了挤眼睛。
“不多,也就十几个。”被称作汤姆的记者,得意地晃了晃手中的笔记本,“我最期待的是问他们,这款‘神奇’的电话,充满电需要多长时间?是一天,还是一个星期?”
周围的记者们发出一阵低低的哄笑。
“我更关心它的‘移动’属性,”另一位cbS的记者插话道,“我准备问,如果我拿着它从房间的东边走到西边,信号会中断几次?”
“你们都太温和了,”一个留着山羊胡的《时代周刊》摄影记者,调整着他的长焦镜头,冷笑道,“我只想拍一张照片——当他们宣布发布会因为‘技术原因’取消时,那些官员脸上尴尬的表情。那张照片,绝对能上我们下一期的封面。”
他们的谈话肆无忌惮,丝毫不在意周围龙国工作人员投来的愤怒目光。在他们看来,真相早已注定,他们只是来走个过场,顺便收割一场早已预订的胜利果实。
而在另一侧,北极熊记者的区域则安静得多。他们正襟危坐,表情严肃,每个人都在仔细地观察着会场的布置,尤其是主席台中央那个被红布覆盖着的、神秘的展台。他们的眼神中,没有嘲讽,只有一种猎人般的审视和好奇。
会场后方,是龙国国内媒体和受邀观摩的各界代表。他们的心情最为复杂,既有对国家科技成果的期待,又夹杂着对这场发布会能否成功的深深担忧。每个人都正襟危坐,手心微微出汗,现场的气氛庄重而压抑。
山雨欲来风满楼。
整个大礼堂,就像一个巨大的高压锅。各种情绪——轻蔑、好奇、期待、紧张——在其中交织、碰撞、升温,只等待着发布会开始的那一刻,彻底引爆。
而在这一切喧嚣与浮躁的中心,后台的一间独立休息室里,却安静得仿佛另一个世界。
林舟正坐在一张沙发上,神情平静地对摆在面前的两部手机进行着最后的检查。
这两部手机,已经不是最初的工程样机。它们是经过多轮优化后的最终版本。外壳采用了更加坚固耐磨的聚碳酸酯材料,颜色是沉稳而典雅的“龙国红”。机身侧面,增加了一个小巧的音量调节拨轮。背部,则用激光蚀刻着一个精美的、由篆书“玄鸟”二字构成的艺术化Logo。
它们的名字,也正式确定下来——【玄鸟·信使一号】。
林舟拿起其中一部,长按开机键。
“嘀——”
清脆的开机声后,那块小小的液晶屏幕亮起。与样机不同的是,屏幕上首先出现的,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而是一个由像素点构成的、展翅飞翔的玄鸟动态开机画面。虽然以未来的眼光看,这个画面粗糙无比,但在此时此刻,它却代表着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他熟练地调出系统信息界面,检查着软件版本、基带固件号、电池电量……每一个数据都与预设值完全相符。
他将手机凑到耳边,听着里面传来的、几乎不可闻的电路运行的宁静背景音。他的手指,轻轻地拂过机身温润的外壳,感受着那完美的握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