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数字大脑(2 / 2)

在场的所有电子工程师都惊呆了。这……这是在“设计”电路吗?这简直是在“创造”电路!他们穷尽心智,在图纸上反复推演的设计,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可以被计算机暴力穷举和优化的数学问题!

随着林舟按下回车键,“玄鸟”的运算核心开始全速运转。大屏幕上,无数种由逻辑门构成的电路图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闪过,旁边实时显示着该方案的元件数量、理论功耗和运算延迟。几分钟后,屏幕一闪,一个由数百个逻辑门组成的、结构无比清晰的电路图被固定下来。

“看,”林舟指着屏幕,“这就是‘玄鸟’给出的最优解。它只用了不到三百个逻辑门,就实现了传统模拟电路需要上百个分立元件才能达到的功能,而且理论上的信噪比,高出两个数量级。”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名叫钱学安,是国内半导体领域的泰山北斗。他颤抖地走到屏幕前,扶着老花镜,仔细地看着那个电路图,嘴里喃喃自语:“不可思议……太精妙了……这个时序控制,这个数据总线结构……这……这是天才的设计……不,这是超越天才的,这是算力的胜利!”

“钱老,这只是第一步。”林舟说道,“我们有了蓝图,但还需要把它变成现实。这就是我们的下一步——早期数字集成电路(Ic)。”

他知道,以龙国六十年代初的工业水平,想一步到位造出后世那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是不可能的。但是,将几百个晶体管集成到一块硅片上,形成一个功能性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却是可以尝试的。

“我们不需要像星条国那样,去生产上百种不同规格的晶体管和电阻电容。”林舟的思路清晰无比,“‘玄鸟’已经帮我们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了有限的几种标准逻辑门。我们只需要集中力量,攻克在一块硅片上制造标准‘与非门’的技术。然后,就像用标准化的砖块盖房子一样,用这些‘与非门’芯片,去搭出我们设计的‘语音编码器’、‘逻辑控制器’等核心模块!”

此言一出,所有电子专家都恍然大悟。他们终于明白了林舟的真正意图。他不是要凭空变出芯片,而是要用一种“降维打击”的方式,绕开模拟电路那条泥泞的小路,直接铺设一条通往数字时代的,虽然崎岖但无比宽阔的石子路!

虽然这条路依旧艰难,需要攻克光刻、蚀刻、掺杂等一系列工艺难题,但方向已经无比清晰。他们不再是面对着一片未知的迷雾,而是有了一张由“玄鸟”绘制的、精确到每一个逻辑门的航海图。

【第二战场:为“蜻蜓”注入一颗平民心脏】

解决了“大脑”的问题,林舟马不停蹄地转向了“心脏”——电池。他带着材料学团队,来到了化学实验室。这里的气氛与“玄鸟”机房截然不同,充满了各种化学试剂的味道和高温炉的灼热气息。

材料组的组长孟凡,是一位严谨务实的科学家,他对林舟提出的“镍氢电池”充满了疑虑。

“林顾问,我们查阅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关于您说的这种‘储氢合金’,只有一些非常前沿的理论推测,没有任何成熟的配方。”孟凡指着一排排瓶瓶罐罐的金属粉末,“稀土、钛、锆、钒……这些都是理论上可能有效的元素,但它们都非常昂贵,而且性质活泼,难以制备。如果我们一个个去试,恐怕‘蜻蜓’都飞起来了,我们的电池还没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