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神仙下凡也造不出来(2 / 2)

“我就用这块最好的料,给你们。我倒要亲眼看看,你们,是怎么,把它,变成一堆……废铁的!”

一时间,整个车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冰冷的、沉默的铁疙瘩上。怀疑、好奇、期待、不屑……种种情绪,在车间里闷热的空气中,交织、发酵,等待着一个最终的答案。

如果说,发生在津门“飞轮厂”的,是一场关于“手”与“铁”的、硬碰硬的巅峰对决。

那么,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在魔都“经纬纺织厂”的,则更像是一场关于“美”与“魂”的、如梦似幻的……神迹降临。

魔都,作为龙国轻工业的心脏,自开埠以来,便一直是风尚与潮流的代名词。而坐落于苏州河畔的“经纬纺织厂”,则是这颗心脏上,最璀璨的一顶皇冠。

这里,生产着全国最顶级的提花锦缎,是各大涉外宾馆、国家礼堂,乃至为国外元首定制礼服的特供单位。

而这一切的荣耀,都源自于一个人——工厂的总设计师,苏婉清。

苏婉清,年近五旬,是龙国第一代,也是最负盛名的国宝级工艺美术大师。她出身于江南的刺绣世家,对色彩和图案的理解,已经臻于化境。她不需要图纸,也不需要计算器,只需一支画笔,一杯清茶,便能将胸中的万千丘壑,化作笔下的繁花似锦。

但,美,是有代价的。

在“经纬厂”那栋戒备森严的、被称为“织梦楼”的设计室里,所有人都知道苏婉清的工作流程,那是一种近乎苦行僧般的、对艺术的献祭。

一幅新的提花图案,从她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开始。

到她和她的团队,将那复杂的、充满了渐变色和精妙线条的画稿,转化为一张巨大的、由数百万个点构成的、名为“意匠图”的坐标纸。

再到工人们,依据这张“意匠图”,用一种特制的打孔机,在一张张硬质卡纸上,打下数万,乃至数十万个,代表着经纬线起落的、细密的小孔。

最后,将这数千张,甚至上万张,串联起来的“纹版”,挂上那台从欧洲进口的、结构复杂如同一座小山般的“雅卡尔”龙头织机……

整个过程,耗时,短则三月,长则,需要大半年。

这期间,不能出任何一点差错。意匠图上,一个点的标错,就可能导致整片花纹的错位。纹版上,一个孔的打偏,就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心血,付诸东流。

因此,在“经纬厂”,“织梦楼”是一个神圣而又禁忌的地方。那里,只有最顶级的老师傅,才能踏入。那里的空气中,永远弥漫着一种混杂着墨香、纱线气味和极度紧张的、独特的味道。

然而,半个月前,这份持续了数十年的神圣与宁静,被几个巨大的“铁柜子”,彻底打破了。

和津门“飞轮厂”的场景,如出一辙。

一台简化版的“星河一号”计算机,和一台与之配套的、经过了数字化改造的、全新的龙头织机,在某个深夜,被秘密地,运抵了“经纬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