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递给他一份伪造得天衣无缝的档案,以及一张瑞士银行的匿名存单。
“你的任务只有一个,”史密斯死死地盯着他的眼睛,“想尽一切办法,挤进他们的科研核心圈。不管是航空、材料、还是电子,任何跟那个‘幽灵’可能相关的领域,我都要你把眼睛和耳朵,死死地钉在那里。”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记住,‘工匠’,你面对的,可能是一个我们完全未知的敌人。你看到的任何一个不起眼的技术员,都可能掌握着颠覆世界的力量。不要相信任何人,活着,然后把情报传回来。”
陈大卫立正站好,眼神坚定:“为了自由。”
莫斯科,卢比扬卡。
情报局总部那栋阴森的建筑里,气氛同样凝重,但与情报局的狂躁不同,这里弥漫的是一种冰冷、粘稠的恐慌。
伊万·莫罗佐夫上校,情报局远东情报局的负责人,一个头发稀疏、眼窝深陷的老布尔什维克,正慢条斯理地擦拭着他那把马卡洛夫手枪。他的动作很慢,很有节奏,仿佛这样做可以平复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他的桌上,同样摆着一份关于龙国的情报档案,比情报局的要厚一些,但大部分都是关于龙国高层的政治斗争、派系划分,以及一些陈旧的、在“蜜月期”建立的,如今早已生锈的人际网络。
关于尖端科技?几乎是一片空白。
“一群背信弃义的黄皮肤猴子,”莫罗佐夫对着他身边的副官,用一种不带感情的语调说,“我们给了他们坦克,给了他们工厂,教他们怎么搞革命,结果他们用这些来对付我们。现在,他们甚至背着我们,偷偷搞出了连我们都看不懂的玩意儿。”
他的副官,一个年轻人,紧张地问:“上校,‘上面’的命令是……”
“‘上面’的命令就是一群被吓破了胆的官僚在胡言乱语。”莫罗佐夫冷哼一声,将手枪的弹匣“咔哒”一声装了回去,“他们让我们去查,但我们的人,自从上次大辩论之后,大部分都被赶了回来。剩下的一些,现在估计正蹲在某个偏远农场里,研究怎么提高水稻产量呢。”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
“星条国人是蠢货,他们以为用高科技就能看穿一切。我们不一样,我们懂人心。”莫罗佐夫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笑意,“龙国人,他们最好面子,最讲究‘国际友人’的姿态。那就给他们送‘朋友’过去。”
他转过身,对副官下令:“启动‘夜莺’计划。”
副官的脸色微微一变,“夜莺”是情报局最顶级的燕子(女性间谍)计划之一。
“联系华沙方面,”莫罗佐夫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像一颗冰冷的子弹,“让卡特琳娜同志准备出发。她的身份,是波兰《人民之声》报社的特派记者,去龙国报道他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特别是,要深入报道龙国青年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告诉她,她的猎物,就是那些可能接触到‘幽灵’的年轻天才。用她的一切,撬开他们的嘴,挖出他们脑子里的秘密。”
“是,上校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