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家吴老团队的代表周教授直接站了起来,整个人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林工,我们刚研制出第三代计算机,它...它的运算能力是有限的,如何能够实时控制这种高速飞行器?这需要多少计算量?需要什么级别的软件架构?这...这...\"
老人家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完整了,林舟能理解他的震惊。在这个时代,计算机还是房间大小的庞然大物,运算能力堪忧,软件工程更是处于萌芽状态。无人机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科幻小说里的产物。
\"这确实是一个挑战,\"林舟承认道,\"但我相信,随着我们在计算机领域的突破,这个问题能够逐步解决。事实上,'闪电'的控制系统可以分阶段实现,初期可以侧重于基础飞行控制和简单任务执行,逐步提升到复杂任务处理和多目标协同作战。\"
林舟看着一屋子目瞪口呆的专家,话锋一转,轻描淡写地补充道:\"当然,若未来我们能将卫星悬于苍穹,配合高速数据链,此机可实时俯瞰全球,巡航万里,指哪打哪。\"
\"全球巡航\"四字一出,整个会议室仿佛被投下了一颗无声的炸弹。
情报部长\"夜枭\"手中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桌面上,墨水溅出一小摊。宋将军猛地从座位上站起,动作太急,椅子被带倒,发出巨大的撞击声。
所有人的心脏仿佛被无形之手攥紧,几乎停止跳动!
在没有卫星的六十年代,\"全球实时侦察打击\"的概念,无异于神话传说中的神明权能,彻底碾碎了在场所有人的世界观。林舟知道,他刚刚不仅引爆了一场技术革命,更是在这些军事和科技专家的心中埋下了一颗通往太空的种子。
一时间,没有人说话,气氛几乎凝固。林舟能清晰地看到那些专家们眼中闪烁的情绪变化——震惊、怀疑、恐惧、狂热,最终汇聚成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狂热渴望。
\"4.5马赫...\"空气动力学专家喃喃自语,声音沙哑,\"那比声音快四倍半!现有的任何材料都无法承受这种速度产生的热量和压力...\"
\"米升限...\"防空部队的副司令眼睛瞪得滚圆,声音微微发颤,\"星条国人的U2最高也才两万出头!如果我们能掌握这种技术...\"他没说完,但每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那些多年来在我国领空肆意侦察的U2高空侦察机,终于有了克星。
\"自主识别目标并打击?\"一位年长的炮兵将领神情复杂,\"机器自己找目标打?这...这怎么确保它不会打错?如果失控了怎么办?\"
伦理和可控性的恐慌在将领和专家中蔓延,这是人类面对人工智能的本能反应,即使在林舟的原时空,这种担忧也从未消失。
\"矢量推进...\"动力专家看着图纸上那奇特的喷口,感觉毕生所学被颠覆,\"这种设计能让飞机在高速状态下保持稳定性和机动性?简直不可思议...\"
林舟站在风暴中心,却异常平静。作为穿越者,他早已习惯了这种场景——当未来的知识撞击过去的认知时,那种爆炸性的冲击总是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