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林舟下令。
话音刚落,远处的发射平台上,一道刺眼的白光闪过,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那枚银色的导弹如离弦之箭般冲天而起!
但令所有观察者震惊的是,导弹并没有朝着靶机的方向飞去,而是以一个明显的45度角偏离了靶机航线!
\"这...这是失误吗?\"一位年轻军官忍不住小声问道。
\"安静,继续观察。\"宋将军厉声道,但他紧握望远镜的手指已经微微发白,显示出内心的紧张。
导弹继续沿着这个奇怪的轨迹飞行,直到距离发射点约10公里处,突然,它的飞行轨迹开始发生变化——先是一个优雅的大弧线转向,然后猛地加速,直指30公里外的靶机!
\"主动雷达已开机!\"雷达监测站的技术员激动地报告,\"导弹正在自行搜索目标!\"
观测塔台内,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这意味着导弹已经完全脱离了地面控制,正在依靠自身的雷达系统搜索目标——这在60年代的导弹技术中,简直如同科幻小说!
\"导弹已锁定目标!\"技术员的声音更加激动,\"重复,导弹已自主锁定靶机!\"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大屏幕上,那里显示着雷达追踪的实时画面。一个红点代表着\"长空-9\",正以惊人的速度接近代表靶机的绿点。
导弹的速度越来越快,轨迹也越来越诡异——不是简单的直线追击,而是一系列计算精确的预判和拦截机动,仿佛它能预测靶机的每一个动作!
\"这...这不可能!\"张所长喃喃自语,眼睛死死盯着屏幕,\"导弹正在执行预判拦截,这种复杂的计算能力,就算是最先进的地面计算机也...\"
他的话还没说完,屏幕上的情况再次发生变化。靶机似乎察觉到了危险,开始进行剧烈的规避机动,但导弹的反应更快——它几乎瞬间调整了飞行轨迹,以一个不可思议的过载转向,继续紧追不舍!
\"导弹过载超过25G!\"数据分析员震惊地报告,\"机动性能远超设计指标!\"
观测塔台内的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靶机和导弹已经飞出了视线范围,他们只能通过雷达画面和数据流来跟踪这场惊心动魄的追逐。
\"距离缩短到5公里!\"通讯员报告,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4公里...3公里...2公里...\"
突然,雷达屏幕上代表靶机的绿点闪烁了几下,然后猛地消失了!同时,无线电中传来靶场监测人员激动的声音:
\"靶机凌空解体!重复,靶机凌空解体!命中确认!\"
观测塔台内爆发出一阵难以抑制的欢呼和掌声!但很快,当详细的测试数据开始传回时,欢呼声又变成了震惊的沉默。
\"最终命中距离:48.7公里。\"
\"全程飞行时间:97秒。\"
\"最大过载:27.3G。\"
\"命中精度:靶机座舱中心,误差小于1米。\"
这些数据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宋将军的望远镜\"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浑身颤抖,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张所长则瘫坐在椅子上,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
\"主动雷达弹...全向攻击...50公里...这...这比星条国人领先了二十年!至少二十年!\"
赵部长的表情复杂难言,既有狂喜,又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敬畏。他看向林舟,只见这个年轻人依然保持着那种不可思议的平静,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只是一次普通的例行测试。
\"满意吗?\"林舟问道,声音平静得出奇。
满意?这个词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观测塔台内的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刚刚见证了一个改变战争规则的时刻——\"长空-9\"不仅仅是一枚导弹,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作战概念,一种将彻底重塑空战的力量!
\"林...林工,\"宋将军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但依然断断续续,\"这...这简直是奇迹!太不可思议了!这种导弹,如果装备我们的战机,那么...\"
\"那么我们的空军将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林舟平静地接过话头,\"即使面对技术更先进的敌机,我们也能在他们视线之外将其击落。这就是'长空-9'的意义。\"